APP下载

河南济源:林业生态扶贫 助推乡村振兴

2020-07-28

国土绿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济源市核桃林业

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济源市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也是河南省重点林业市之一。全市山场面积广阔,森林资源丰富,在1931 平方千米的版图中,山区、丘陵面积占到88%,森林覆盖率达到45.06%,居全省第二,贫困人口分布与林业发展重点区域高度重叠,所以林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近年来,济源市认真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林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开“两山论”转化通道,加快生态扶贫步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尽显担当和作为。

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按照“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济源市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路子,为乡村振兴绘制了经济蓝图。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形成品牌效应。核桃产业是济源市的林业特色主导产业。目前,济源市已发展核桃15 万亩,涉及290 个行政村5 万余农户,年可产核桃干果7000 吨,现有全国核桃标准化示范园区3 个,核桃专业合作社37 家,核桃深加工企业5 家,省级龙头企业3 家,年收入上万元的农户超过500 户,核桃产业集群产值10 亿元。

壮大新兴产业,推进全域旅游。2017年,济源市林业局申报的“愚公森林小镇”以排名第一的成绩通过河南省评审;南山省级森林公园、水洪池风景名胜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森林氧吧”。 济源市还建成了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大沟河林场、王屋山景区入选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在景区周边及沿线发展了一批以餐饮、住宿、休闲、采摘为主的森林人家,涌现出王屋镇五里桥、承留镇花石、坡头镇双堂等一批生态休闲特色村。据了解,2018年全域游客接待量达1350 万人次,同比增长17.6%,旅游收入65.9 亿,同比增长18.1%,济源市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2019年,全国唯一直通首都北京的森林步道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揭牌。

提升打造品牌产业。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济源市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4.68万亩,涉及全市10 个镇1 个街道办事处,3.7 万农户,约13.6 万人。截至2018年底,国家共拨付资金33809 万元,户均补助9135 元,户年均补助480 元,退耕农户经济收益获得大幅提高,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林业产业镇、产业村。其中,坡头镇的薄皮核桃,下冶镇的山楂、石榴,克井镇的核桃、冬凌草,已成为济源市的城市名片。

第三届核桃节开幕仪式

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实现乡村生态宜居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在济源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济源市林业系统深入践行“两山”论重要思想,围绕“五年增绿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的目标,加快推进现代生态林业建设。

大力开展国土绿化美化。近年来,济源市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市林业局也荣获“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单位”称号。围绕工作重点,在城郊造林绿化工程中,济源市各镇、街道、企业已完成绿化面积13220 亩,总投资10707 万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结构质量稳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添上了一笔浓厚的青山底色。

全域提升乡村绿化水平。2018年以来,济源市改变以往集中组织定点植树的方式,由近200 家责任单位分赴59 个贫困村和50 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因地制宜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各类经济林、绿化苗木6.1 万株,助推脱贫攻坚。

核桃苗木产业基地

田间风光

严格保护森林生态资源。近年来,济源市在贫困山区加强野生动植物动态监测、推进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强化野生动植物监管、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做好野生动物疫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如今,济源市存在包括红豆杉、青檀等珍稀植物在内的植物品种1800 余种,金钱豹、黑鹳、白天鹅等珍稀动物在内的动物品种700 种。今后,济源市将加大保护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规范林地保护管理,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强化“天然林、公益林、商品林”管理,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一区两园”建设,积极探索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态资源科学管理水平,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区管理能力,切实维护贫困山区平安稳定,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引领乡村乡风文明

济源市生态普及、文化引领、理论研究并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动力。

在高质量完成古树名木普查任务的基础上,济源市采取实体挂牌和虚拟挂牌相结合的方式, 按照“一树一策”的要求,全面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组织专人深入贫困山区宣传、引导群众参与古树名木专项保护工程,充分感受古树之奇、森林之美,传承乡愁文化。目前,全市已有近700 株古树受到专业性保护,济源市先后荣获“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等荣誉称号,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枣庙村林下冬凌草种植基地

广泛宣传林业系统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法团、全国优秀护林员刘小波、王备战等先进典型,深入贫困村讲好林业故事,传播林业声音,树立榜样和标杆,引导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举办观鸟节、梨花节、槐花节、艾香节、丰收节等,积极打造生态文化宣传、扶贫教育的主阵地。目前,济源市已被确定为“国家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市有2 个行政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深化林业改革和法治建设,推进乡村有效治理

一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全国集体林权股份制改革试点市”,济源市完美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明确林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推进林区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公益林补偿收益权抵押贷款,带动贫困山区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优化林业审批程序。完善办理服务流程,率先在全省成立行政审批山区服务中心,在征占林地、环境保护审批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支持贫困村合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拓宽增收渠道,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三是健全林业法制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林业执法支队,并先后荣获“全国森林公安机关优秀执法示范单位”“首批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示范点”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同时,常态化进山入村开展普法教育,结合森林防火等资源保护工作,加强贫困地区“信息网”工程建设,整合完善贫困护林员队伍,全面提升林区社会治理能力。

林下油用牡丹

济源旅游村——花石村

广辟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助力乡村生活富裕

林下经济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增长点,济源市研究出台林业扶贫“五项”政策,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助力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林业合作经济组织300 余家,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39.64 万亩,逐步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其中,济源冬凌草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林下经济产值达6.87 亿元。目前,林业部门向贫困村提供核桃苗36060 株、法桐100 株、直杆榆380 株、金丝楸600 株、黄甘李1200 株、长山核桃1350 株、皂荚4000 株。在荒山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工程中,优先聘用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累计已达1000 人次。群众通过劳务获取报酬,实现脱贫致富。

生态兴则文明兴,环境美则生活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济源市将继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下足“绣花”功夫,瞄准“精准”二字,让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到全市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工作,为乡村人民生活富裕增绿添彩。

猜你喜欢

济源市核桃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济源市
村社贸易的形成与社庙演剧的传承*——以济源市南姚汤帝庙为例
land produces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济源市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探索与建议
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