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界工作的设计与施工
2020-07-28杨崧
杨 崧
(常州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处,江苏 常州 213000)
水利工程是实施防洪排涝 、抗旱供水 、农业灌溉 、生态调节的重要基础设施[1],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是依法保护水利工程的重要措施,是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通过确权划界,明确水利工程的保护和管理范围,可以依法管理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1 工程概述
澡港河南枢纽工程是常州市运北片的重要防洪控制节点工程,为大2型水利泵站,主要功能为防洪、排涝和改善城市水环境,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工程由泵站和节制闸各1座组成,泵站设计流量为50 m3/s,采用5台2180ZGB10-1.3型双向竖井式贯流泵,配套450 kW的10 kV高压异步电动机。节制闸布置在泵站东侧,规模为2×10 m,闸门为升卧式平面钢闸门,通过卷扬式启闭机进行启闭。澡港河南枢纽管理范围划界工作主要有:实地踏勘水利枢纽具体情况,按要求布设控制点,修测河道堤脚线、堤肩线、河口线及地形图,预制、放样、埋设界桩(牌)、告示牌,实地采集界桩(牌)坐标信息等。
2 管理范围线图设计
2.1 基准线修测及优化
澡港河南枢纽划界主要依据《常州市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第8条“小型涵闸、抽水站:上下游河道、堤防各200 m,左右侧各50 m”和《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第6条“水利枢纽工程内分别由水利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管理的各类建筑物,凡各自的管理范围已经划分明确的,不再变动”的规定执行。澡港河南枢纽向上游河道延伸512 m,河道左侧至河口线外10 m,右侧为河口线外10 m;向下游河道延伸519 m,河道左侧为河口线外10 m,右侧为河口线外10 m;水工建筑物左侧至外80 m,右侧至外50 m为管理范围。根据现场踏勘,澡港南枢纽管理范围线的基准线是河口线。基准线基本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可修测部分以便检验。
2.2 管理界桩(牌)设计要求
在1∶1000地形图的基础上,依据基准线绘制管理范围线,预布设拐点界桩。界桩点都设置在了易埋设的位置,且在拐弯位置进行了适当的加密,基本体现出了河道的走向。界线拐点处设置界桩,圆弧段应加密以准确反映出界线走向为原则[3]。根据现场踏勘,澡港河南枢纽以河口线为基准线。为保证基准线顺延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内业剔除不合理的折点,按上下断面优势合理优化。布设选择澡港河南水利枢纽上游(主要运行工况水流方向)右岸管理范围界桩作为起始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间隔按照100 m布设,拐点和圆弧段处加设界桩,对于已安装护栏作为管理范围标识的,管理界桩布置间距适当加大。
2.3 公共界桩与移位桩
在相邻河道处埋设界桩时,根据其级别埋设界桩,公共界桩在一般界桩基础之上,在界桩顶部采用红色油漆喷涂;移位桩在界桩顶部采用黄色油漆喷涂,以示区别。澡港河南枢纽管理范围上下游与澡港河河道各有2个公共界桩,根据两者级别,公共界桩将由河道处埋设,不存在移位界桩。
2.4 管理界桩(牌)编号
(1)图上界桩编号由枢纽工程名称、县(市、区)名称各字拼音第一个字母缩写和界桩号组成。界桩号用阿拉伯数字0001、0002、0003流水编号。例如澡港河南枢纽第5号编号为“ZGHNSN-CZBJ-S0005”,其中ZGHZSN为澡港河南枢纽拼音首字母缩写,CZBJ为常州本级的拼音首字母缩写,S为岸别缺省值。
(2)当在已经立好的界桩之间需要增加界桩时,其界桩编号在上一个原有界桩号后加“-”再加数字序号,保证界桩编号不重号[4]。
3 施工执行
3.1 主要技术指标
平面坐标系统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投影面为椭球面。高程基准使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图比例尺为1∶1000,基本等高距为1 m。地形图分幅方式为400 mm×500 mm。
3.2 总体工作流程
总体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工作流程
3.3 首级控制测量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澡港河南枢纽管理范围内均匀布设了2个E级GNSS点,1个位于澡港河南枢纽院内,1个位于澡港河旁绿化带内,并按照四等水准的要求进行水准联测。
3.3.1 选点
(1)选点人员在实施选点前,在野外踏勘的基础上,根据布网任务分析研究了测区已有资料,并合理利用资料。
(2)选点人员在熟悉和掌握测区情况后,在管理范围内布设了2个GNSS点。
3.3.2 点位情况
(1)方便操作和放置接收设备,视野良好;视场内如果有障碍物,高度角不能超过15°。
(2)必须远离电台、微波站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 m开外,远离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高压输电线路50 m开外。
(3)周围没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大型建筑物。
(4)交通方便,点位都位于路边,大型车辆可以直接到达,点与点之间保证可以通视,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或联测。
(5)地面基础必须要稳定,有利于标石的长期保存。
(6)对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可以直接利用。
3.3.3 埋石情况
(1)标石采用预先做好的标石,规格底部400 mm×400 mm,顶部200 mm×200 mm,高550 mm,中心标志为不锈钢制作,并刻有十字线。
(2)埋设标石时,根据标石尺寸,人工开挖到预定深度后,在坑底中间再开挖了长宽各200 mm、深100 mm的小坑,小坑底倒入100 mm厚的混凝土垫层,放入标石并摆正。为了确保标石底部排水畅通,标石底部边缘与土层直接接触。用原状土回填至一定深度后放上护框,为了防止周边雨水流入坑内,保证了护圈高出地表5 cm左右。
3.3.4 水准联测
本次四等水准联测使用电子水准仪、水准尺、尺垫1对。水准仪和水准尺都经过法定计量单位的检定和校准,并在有效期内。利用了枢纽附近二等水准点II309为起算点,并通过二等水准点II75对起算点进行了校核。形成了II309-E134-E133-II309闭合水准路线。四等水准测量各环节都按GB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操作。
3.3.5 图根控制测量
(1)在建筑物周边、树林里不能使用RTK地方需要用全站仪测量,在这些区域外围布设了图根点。图根控制点利用了CZCORS根据CH/T2009—2010《全球定位实时动态测量技术规范》中RTK控制测量的要求布设。此次共布设了2个图根点,每个图根点观测了4测回,取平均值,见表1。
表1 图根点成果
(2)每次作业开始前,都在1个E级GNSS已知点的检核,平面坐标较差不大于±0.0 7m,见表2。
表2 已知点检核
3.4 地形修测
3.4.1 修测范围及内容
对澡港河南枢纽管理范围线向外扩20 m的范围内进行地形图全要素采集,约170 163 m2,涉及地形图9幅。包括测量控制点、交通、水系、地貌、居民地及设施、管线、境界、植被与土质注记,成图比例尺为1∶1000。
3.4.2 测图方法
本区域地形图修测主要采用RTK测图与全站仪测图相结合的方法。
RTK测图流动站的作业符合下列规定:
(1)流动站工作的有效卫星数量不少于5个,PDOP值小于6,使用固定解成果[5]。
(2)正确选择和设置测量模式、转换参数、基准参数和数据链的通信频率等。
(3)作业前,检测了2个以上E级GNSS已知点。检测结果同已知成果之间的平面较差不大于0.2 m,高差较差不大于0.2 m。
全站仪测图的作业符合下列规定:
(1)在不适宜RTK测图的区域采用全站仪测图。
(2)全站仪测图方法采用草图法。
(3)当布设的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采用了极坐标法增设少量测站点,一般不超过2站。
(4)仪器对中偏差不大于5 mm,仪器高和反光镜高的量取精确至1 mm。
(5)作业结束前,对定向方位进行检查。
(6)全站仪测图的测距长度不超过规定。
3.5 界桩的埋设
埋设前,依据内业布设的界桩点,采集界桩点理论坐标,作业组已对界桩点位置进行放样测量。埋设时,测量人员对桩位进行检核。检核无误后,用生石灰标定开挖范围线,指导工人开挖。
埋设规格:从地面往下600 mm,地面以上露出400 mm,下设50 mm的C20混凝土垫层。回填时先用C20混凝土300 mm,再用回填土250 mm,从而确保填筑密实。埋设界桩的时候,“严禁破坏”标识面向水利工程,要求平行于河道岸线。界桩垂直方向上偏斜不超过5°;水平方向上与河道岸线之间的夹角偏斜不超过15°。
界桩(牌)埋设(安装)结束后,待混凝土凝固后,采集界桩(牌)的三维坐标,测量精度参照地形图测量精度进行。每座桩(牌)埋设完成后,以数码相机距界桩3 m至5 m拍摄桩(牌)体正面照,与其坐标表对应,以便存档,并根据管理范围线绘制地形图及时绘制界桩位置略图,标明地理名称,形成界桩身份证。
3.6 公共界桩
在相邻河道处埋设界桩时,根据其级别埋设界桩,本次公共界桩由河湖处埋设,分别是ZGHNSN-S1,ZGHNSN-S2,ZGHNSN-S18,ZGHNSN-S19,界桩顶部用红色油漆喷涂。
4 结 论
通过开展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界工作,明确管理和保护范围,逐步建立起权责清晰的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责任体系,保障防洪、供水、生态安全,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