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农业供需耦合协调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2020-07-28邓黍心

华东经济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供需耦合江苏省

陈 超,邓黍心

(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一、引 言

休闲农业是根植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农民为主体、绿色发展为导向、休闲观光为目的,运用科学、技术、艺术、文化等手段,提升传统农业及其衍生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新型产业形态,在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项目。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已增加至38.8万家,年接待游客超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8 000亿元,同比增长8.1%,辐射带动750万农民增收(1)。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全国各乡村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休闲农业的供求结构也面临升级与优化。尽管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无法忽视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张、消费者需求分化所导致的供需不平衡、不匹配的结构性问题。与新兴休闲农业旺盛的市场需求相对立的是,传统形式下的休闲农业供给单位项目规模小、经营现象同质化、传统文化产品研发弱(赵仕红,2015)[1],造成与消费者追求更高层次体验、享受更高水平服务的需求错位(刘红瑞、霍学喜,2015)[2],制约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在理论研究上,Gunn(2002)指出,平衡好旅游供需的匹配关系是实现旅游系统功能的基础[3]。对于休闲农业的供需关系问题,主要从影响供给的需求动力机制及其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Mc Gehee(2007)认为经济利益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外在动机,社会和文化价值是其内在动机[4]。王星(2017)和郑锐(2017)分析了在休闲农业的经营过程中,包括景区定位规划、活动参与度等内部因素以及交通便利性、文化特征表达性等外部因素对供需关系的影响[5-6]。余华荣(2019)、朱长宁(2016)等基于休闲农业供给、需求主体的实证研究,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提出了供需优化模式、产业链整合的解决思路[7-8]。这些研究大多是针对当前休闲农业供需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征展开的、有关特定类型的休闲农业地与消费者需求行为关系间的探讨,并未强调整个休闲农业产业的供需匹配情况,影响因素的提出也基于消费者选择偏好或感知水平,而较少关注供给端的现实水平在整个休闲农业系统中起到的作用。

鉴于此,基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本文为探求休闲农业的供需关系,提升供给质量,引入耦合协调度这一物理概念,将休闲农业分为需求与供给两大系统,通过子系统及要素之间的耦合程度,描述并进行定量分析,以发现供需结构矛盾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有效政策建议。但对于休闲农业供需系统的耦合情况,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供、需主导要素对系统的协调影响(Leiper,1990)[9]、耦合趋势的预测、空间互动的优化路径、耦合关系的评价等方面。Emanuela(2013)利用空间互动模型对意大利旅游流和旅游供给的耦合协调趋势进行了研究[10];Haugland(2011)和Oliveira(2013)分别基于目的地供给和酒店供给的视角,评价了供给发展的水平对旅游供需耦合关系的作用[11-12]。国内学者多从供需结合的思路出发,强化供需系统与产业、环境、经济等多系统间的耦合作用(Wang Q S等,2014;高楠,2013)[13-14],而较少关注休闲农业领域。在研究方法上,耦合协调度函数[13]、系统动力学模型[15]、回归分析[16]等是进行耦合度测算和评价的主要依据。杨秀平等(2013)在归纳旅游耦合思想的基础上,指出耦合概念可运用于不同旅游要素系统与旅游类型中,但还应强调“解耦”思想的应用[17]。总体来说,目前关于休闲农业供给和需求耦合度量的研究并不多见。

江苏省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最高、资源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推动江苏乡村产业的深入融合、强化休闲农业的业态带动作用,对于形成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格局[18]、联动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其他区域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因此,本文选取江苏省2014-2018年的统计数据和消费者调查数据为实证依据,分别从实际测量和主观感知两个视角对江苏省休闲农业的供需耦合情况进行评价,在分析供需系统匹配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休闲农业供需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从供给视角提出可能的政策建议,以期对现有文献成果进行补充。

二、数据来源、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一)数据来源

文章所涉及的统计数据来源于2014-2018年《中国休闲农业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与地区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资料,以及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业委员会等相关部门所提供的资料。其中指标体系中所包含的间接数据通过计算和同类型数据替换得到,少量指标数据存在个别项年份缺失或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则通过借鉴其他年份数据以缺失值替换处理方法与单位矫正法进行补充。

调查数据来源于对江苏地区休闲农业消费者开展的问卷调查。首先于2019年10月在南京地区进行了小范围的预发放,针对数据收集的结果对消费者感知部分的选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主体样本于11月在江苏省内进行了分地区发放,覆盖了省内的13个城市。问卷共回收557份,有效问卷526份,有效率94.4%。

(二)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耦合是指复杂系统通过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来促进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耦合度就是描述这种影响程度的指标(刘耀彬等,2005)[19]。耦合协调度模型是目前研究不同系统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主要方法,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正是由耦合作用及其协调程度所决定。据此,把休闲农业看成是由供给系统和需求系统构成的整体,用供需耦合度来反映休闲农业供给与需求之间相互匹配的程度,需要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

1.综合评价函数

分别用f(y)、g(x)表示休闲农业需求系统和供给系统的效益函数,供需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可量化表达为式(1)。其中,x′i、x′i分别表示需求和供给系统指标的无量纲化值;ɑi、bi表示指标权重。函数取值范围为[0,1],数值越大,表明指标的功效贡献越大,指标达到目标的满意程度也越强。

2.耦合度模型

借鉴物理学中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参考廖重斌(1999)[20]的研究方法,得到休闲农业供需耦合度模型,由式(2)表达。其中C为两系统的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之间,C的值越趋向1,则耦合程度越大,系统越趋于良性耦合、趋向有序;C的值越趋向0,则结果相反。但该模型并不无条件适用,当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较低时,其耦合度却有可能很高,因而需要结合耦合度和综合评价指数一同判断。

3.耦合协调度模型

在计算得到休闲农业供需系统间的耦合度之后,还不能反映两系统之间是否处于协调发展的真正水平,因而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判断系统或要素之间彼此和谐共生的程度,由式(3)表达。其中,D代表耦合协调度的值;T为休闲农业需求与供给两系统的综合协调指数,反映两系统对协调程度的贡献情况;α、β为待定系数,在本研究中,认为供给与需求系统在耦合协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将α、β的值都取为0.5。

为更直观反映休闲农业供需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参考目前研究的文献内容,选取划分耦合协调度区间和等级的“十分法”(廖重斌,1999;余菲菲等,2015)[20-21],作为明晰供需耦合协调发展脉络的标准,具体见表1所列。

表1 耦合协调等级评价“十分法”标准

(三)指标选取

对于休闲农业供需耦合的测量评价,在国内外旅游供需机制与休闲农业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中发现了指标选取的诸多参考。Jackson J(2006)以第三产业产值、从业人员数量为代理指标,提出了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对于旅游发展的贡献[22];Tang Z(2015)研究黑龙江旅游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认为经济效益与生态质量是影响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23]。结合休闲农业兼具农业和旅游业特征的特殊性,本文将经营收入和接待规模作为表征休闲农业需求层次的指标,并以数据类型加以细分。而与供给水平直接相关的要素,王坤等(2013)通过对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入、旅游资源丰度的数据分析,讨论了从业人数、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A级以上景区数量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24];于洪雁等(2017)从旅游供需协调理论入手,将目的地旅游供给系统划分为旅游核心接待、旅游交通、旅游服务、旅游环境4个子系统28个基础指标[25]。在旅游要素维度评价的基础上,还有学者考虑休闲农业以农业农村为根基的产业属性,增加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产值比重、农村设施条件等相关指标(卢凤萍,2017;刘晓英,2019)[26-27]。因而在江苏省休闲农业供需耦合测量指标的识别上,本文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基于数据的整体性、可比较性,构建了包括2个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的需求系统以及含3个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的供给系统,最终通过熵值法赋权计算,得到江苏省休闲农业供需耦合测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所列。

表2 江苏省休闲农业供需耦合测量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2

对于休闲农业供需系统耦合的感知评价,基于形象声誉、资源和吸引物、参与性项目、基础设施、交通出行、价格服务、生态环境、信息通信8个要素层,选取了29个问卷测量指标以及满意度和忠诚度测量的4个辅助指标[28],对参与江苏省休闲农业的消费者进行调查。根据研究框架,问卷选取的评价指标都采用Likert 7级量表进行评估。由于测量指标数较多,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对样本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见表3所列。得到Cronbach'sα的值为0.923,表明问卷调查数据的可信度高;同时,参与分析的29个测量指标的KMO值为0.930,Barlett's检验显示Sig.=0.000,表明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具有良好的结构化效度,可适用于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3 KMO和Bartlett检验

表4显示,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通过因子旋转迭代后,从29个测量指标中提取出5个公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2.334%,基本可以体现所有指标信息。

表4 公因子提取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

进一步分析旋转成分矩阵,可以得到5个公因子所包括的具体指标,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出每项公因子的指标权重,据此构建出江苏省休闲农业供需耦合感知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5所列。

表5 江苏省休闲农业供需耦合感知评价指标体系

三、测量耦合度与感知耦合度

(一)江苏省休闲农业供需测量耦合协调度

通过公式计算,得到需求系统和供给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以及需求系统与供给各子系统、供给系统内部的综合发展水平。从表6所列的供需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整体情况看,江苏省休闲农业供需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显著,5年间由0.136增长到0.664,年均增速超过50%。2016年之前,全省的供需耦合水平仍处于失调状态,到2018年已达到初级协调水平,且一直维持趋于协调的态势。从供需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来看,2016年之前,供给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一直高于需求系统,2016年之后需求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开始跳级增长,供给系统发展逐渐滞后。这反映出2016年前后,江苏省休闲农业需求出现了规模迅速扩大的诉求,而尽管在该时期各级政策都加大了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江苏省的供给发展水平却仍未能跟上不断升级的需求水平。

表6 江苏省休闲农业需求与供给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从图1所示的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情况来看,需求系统与休闲农业资源和吸引物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增速最快。2014年的耦合程度濒临极度失调,至2018年已进入中级协调阶段,尤其在进入2016年后增长迅速,说明近几年来,江苏省休闲农业的资源和吸引物系统发展较好,目前已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而需求系统与休闲农业基础设施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则较为缓慢,2015年及其后几年,耦合协调度仅以年均23.7%的增速增长,相比资源和吸引物系统,其未跟上需求系统的发展要求;2014-2016年,基础设施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至2017年其综合发展水平都低于其他两个供给子系统,表明2018年之前江苏省休闲农业的基础设施水平相对滞后于整体供给水平的发展。

需求系统与环境服务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几年来相对更加稳定,耦合协调度的趋势基本随着环境服务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趋势一同增长。2015-2017年发展情况较好,但整体增速较慢,在2018年也达到了初级协调的水平。环境服务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大体维持了匀速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近年来尽管江苏省休闲农业的环境与服务系统发展较为持续稳定,但总体上仍未较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从休闲农业供给系统的内部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看,2014年基础设施系统的发展水平较好,资源和吸引物系统最为滞后;2015年之后,资源和吸引物系统迅速跟进,而基础设施系统开始逐渐滞后,至2018年才有所好转,这反映出江苏省在2015-2017年集中发展了休闲农业各资源优势,却忽略了基础设施的持续保障。与此对应的是,环境与服务系统历年来保持较为匀速稳定的增长,说明江苏省对休闲农业环境、服务两部分一直有所改进和提升,但2018年的系统发展力度相对减弱。至2018年,供给系统的内部耦合协调度达到0.646,同样处于初级协调的水平,但略低于供需系统耦合协调度,这表明目前江苏省休闲农业的发展以需求拉动为主导,以实际供给水平为依托,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进一步发展调整基础设施系统或许是提升内部耦合协调度的有效途径。

图1 2014-2017年江苏省休闲农业需求与供给子系统耦合协调演变

(二)江苏省休闲农业供需感知耦合协调度

为进一步验证测量耦合协调度的有效性,依据问卷所构建的消费者感知评价指标值,计算出休闲农业供需耦合协调的感知程度。通过不同维度指标的系统归属,将公因子基础设施质量归纳为支持保障系统USS,将体验独特性和产品丰富性共同设置为环境服务系统UES,将乡村人文资源与乡村自然资源纳入资源和吸引物系统URA。由于休闲农业本质上仍是以资源为导向的产业形态,因此对三个系统的综合协调指数系数分别赋值为0.3、0.3、0.4,最终计算结果见表7所列。由表7可知,江苏省休闲农业消费者供需感知的耦合协调度为0.694,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其中,环境服务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度为0.261,资源和吸引物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度为0.493,都低于整体耦合协调程度。与测量耦合度结果相同的是,资源和吸引物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支持保障与环境服务两系统,说明资源和吸引物系统在消费者感知中仍是江苏省休闲农业供给发展最好的系统。结合耦合度值与综合协调指数比较结果,耦合度值大于综合协调指数也说明,消费者对江苏省休闲农业供需协调程度的感知在于更关注各个系统自身的协调发展。

表7 消费者对江苏省休闲农业供需耦合程度的感知分析结果

结合休闲农业测量耦合协调度和消费者感知耦合协调度的结果来看,尽管评价的时间截面不同,但两者的值却差异不大,都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说明江苏省休闲农业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良好状态。而消费者感知程度略高,表明江苏省休闲农业的主观偏好度也较高。对比综合发展水平,两种评价方式都显示资源和吸引物系统的耦合指数最高,基础设施系统发展水平较弱,环境服务系统总体水平偏低,说明目前江苏省休闲农业的基础设施供给缺口最大,应进一步思考市场需求与基础设施保障、环境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

四、影响因素分析

(一)灰色关联度分析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明确休闲农业供需系统内各目标层和指标的关系,本文以需求系统的各项指标为因变量,供给系统指标为自变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的方法[29],分析指标间的互动影响关系,最后以测算出的各指标间灰色关联度值作为分析各要素对子系统贡献程度的依据。

将5年指标数据归一化后,运用公式(4),分别根据6个因变量,计算出每项自变量指标的关联系数ζ0i(k),其中分辨系数ρ取值0.5,再依据公式(5)得到27项供给指标与6项需求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由表8可知,针对不同的需求因素,供给系统内虽然呈现了基本一致的结论,但具有较强关联程度的供给因素也存在不同。对休闲农业的年各项收入和年接待游客人数来说,资源和吸引物系统中的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个数是主要关联因素,尤其是规模以上园区景点数量和农家乐数量,这些都反映了休闲农业主要资源、产品对于休闲农业效益的正向推动作用。基础设施系统的关联性则主要体现在村卫生室数量、农用地数量、农村用电情况和卫生厕所等生活基本设施因素上,结合前文对供需耦合协调度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当前江苏省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相关生活基础设施还需加大改善力度。在环境与服务系统中,明显与需求效益因素相关的主要包括休闲农业的从业人数与农民从业人数、农业科技经费支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经费支出、造林面积等。这些指标反映出休闲农业是兼具三产效益功能的产业,提升休闲农业服务供给水平可以依靠一些关键因素来推动,而并不一定需要某个大类系统的整体提升才能发展。

而对于人均消费、占旅游人均消费比重等需求规模因素,与之存在较为明显关联性的供给因素,都在系统内直接偏向了人文特征更强的指标。例如资源和吸引物系统内的休闲农业示范村民俗村数量、农业产值结构;基础设施系统内的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农村每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等。在环境与服务系统中,相比休闲农业服务人数的总量特征,具有更强关联度的却是农村技术人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教育经费支出和乡村绿化覆盖率等,这也证明了休闲农业不仅具有生产与服务功能,还是强调社会文化特性的资源导向型产业。从以上关联因素分析中也不难发现,休闲农业整体供给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关注宏观效益上的指标,而由于该产业生产与服务功能融合的特殊性,还需要提升各子系统下的关键指标因素的贡献力,以点带面、以面盖点,拉动休闲农业更好地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表8 灰色关联度分析:各系统指标间的比较

(二)主成分回归分析

根据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消费者感知指标体系中各休闲农业供给指标的影响程度,可以对灰色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加以验证。通过共线性诊断,得到表9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在消费者感知的供需耦合过程中,影响消费者感知最重要的因素是产品丰富性,其回归系数达到0.217;其次是乡村人文资源,回归系数为0.201;体验独特性和乡村自然资源也分别对消费者供需感知起到16.6%和15.8%的影响作用;贡献率最低的是基础设施质量,回归系数仅为0.057。

这说明目前在消费者感知中,江苏省休闲农业表现较好的仍是资源和吸引物系统和环境服务系统。其中,资源和吸引物系统中的乡村人文资源各指标的贡献率较高,环境服务系统中的产品开发情况更好,而基础设施系统的质量则位于消费者整体感知水平之下。这体现了江苏省在改善休闲农业食、住、行、游等基础设施质量的必要性,尤其需要关注改善交通、通信等设施类型。

表9 主成分回归得分系数矩阵

五、结论与建议

乡村振兴,重点在产业振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江苏省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休闲农业示范引领作用,利用全省资源与区位优势进一步刺激市场消费,进行产业升级,在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上开拓了产业延展增值的新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产业融合体,并在类型模式上持续创新。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选取2014-2018年江苏省休闲农业统计数据,发放526份消费者调查问卷,分别构建了测量与感知两大指标体系,实证衡量了目前全省休闲农业供需发展的耦合协调情况。结果显示:目前江苏省休闲农业的供需耦合处于初级协调水平,内部供给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通过需求系统与供给子系统的联合测算,发现在休闲农业供给系统中,资源和吸引物系统的发展情况最好,环境服务系统发展趋势稳定但总体水平不高,基础设施系统略微滞后,需加大改进力度。结合供给系统的内部评价,结论依然显示整体供给水平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这证明了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在依靠需求推动之外,实际供给质量也是加强供需匹配的主要依据,针对性提高供给水平才是全省持续发展休闲农业的必然路径。

为进一步探讨影响供需耦合的主导因素,本文主要基于供给视角,分别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与主成分回归模型,对休闲农业供需耦合测量指标与感知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总体需求感知,环境服务与资源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产品丰富性和人文资源是消费者感知满意度最高的因素,而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水平薄弱,尤其需要提升交通、出行、网络通信等硬件设施水平。在需求效益层面,资源与服务的系统指标更集中反映在景点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效益因素上;而需求规模的影响因素,则偏重指标的人文功能属性,例如民俗村数量、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等。这表明休闲农业在未来发展中应考虑其生产与服务、文化功能融合的特殊性,在加强宏观关注力度之外,提升关键因素的贡献值相对于提升系统的整体水平可能更为有效。

鉴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持续发展资源和吸引物系统,构建多元化、结构性、多类型的产品体系,以资源优势联合带动其他子系统,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提升游客体验满意度、体验独特性。同时,配合其他子系统发展情况均衡推进发展力度,维系整体休闲农业供给的长期持续发展。

(2)进一步优化环境与服务系统,整合综合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强调行业标准,依靠省内强大的资源体系,调整发展速度,尤其加快对休闲农业文化、教育、娱乐等附加功能的建设,推动供给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重点扶持、保障基础设施系统稳步升级,加强交通道路建设,鼓励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提高目的地可达性与便利性,改善休闲农用地生活基础设施,在不破坏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现代化设施功能区覆盖,并保障当地卫生、医疗、食宿等设施安全、全面与科学分布,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总之,发展休闲农业是一个长期的整体过程,实现经济带动、供给效能优化、文化与生产有机结合,需要各主体的分工配合与协同进步,也需要不断创新成长路径,及时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从而不断完善产业形态、拓展产业链条、提高要素活力,形成区域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注 释:

(1)数据来源于人民网“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就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答记者问”(http://country.people.com.cn/n1/2019/0214/c419842-30674249.html)。

猜你喜欢

供需耦合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
消费低迷供需博弈 全国猪价大致稳定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