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际合作』搭台 名师纷至沓来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利用校际合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20-07-28广东省老干部大学
□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在我国老年教育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师资人才是办好老年大学的关键所在,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学习新需求,适应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我校通过与高等院校和专业团体开展校际合作,建立起稳定、规范、通畅的工作机制,引进培育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人才和优秀团队,呈现出“校际合作”搭台,名师纷至沓来的生动局面。
建设老年大学高素质师资队伍面临的问题
(一)老年大学的公益性决定了吸引高水平师资的局限性。我校副教授以上职称及各专业团体的优秀人才占师资队伍总人数的18%。这些教师学术造诣深,教学质量高、课堂效果好,深得学员认可,是各专业任课教师的优秀代表。为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教师来校任教,我校按国家认定的职称和专业技术等级发放教师课酬,但老年教育的公益性、服务性使老年大学难以企及社会教育机构的高薪标准,不利于畅通师资渠道,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二)老年大学教师兼职性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受限于机构编制和办学经费等问题,兼职教师队伍是老年教育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老年大学师资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自由职业者教师占比大;任教年限短的教师占比大;“兼职意识”较强。
(三)老年大学教师的专业性不足影响了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是专业化程度欠缺。我校师资队伍中师范类的专业教师占比50%,其中退休教师超过一半,教师队伍总体的专业化程度不足。二是专业能力得不到发挥。老年教育“以学定教”的特点显著,虽能更好地根据学员学习需求开展教学,但制约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发展。三是缺乏专门的师资培训机制。教师对老年教育教学的认知、理解和投入程度各不相同,对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参与性普遍不高,不利于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
学校定期召开校际合作工作会议
校际合作机制推进了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办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针对老年大学师资队伍的共性问题,《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对策:“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及相关行业优秀人才到老年教育机构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老年教育相关工作,并纳入本校工作考核,支持教师到校外老年教育机构兼职任教或从事志愿服务。”我校积极贯彻《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动老年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通过与广州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声乐家协会等高校和专业团体开展校际合作,畅通了相对稳定的师资输送渠道,凝聚打造出一支专业人才领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一)专家领衔,带动老年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科学发展
广东省老干部大学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际合作签约仪式
2013年,我校与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通过开展深化教育管理研究项目,拉开了校际合作的帷幕。聘请该院教育学教授王卫东和心理学教授姚若松为客座教授,指导、参与学校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一是以课题研究为阵地,夯实科学发展根基。申报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观幸福感与老年教育的作用机制研究》并顺利结项,填补了老年教育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立项研究的空白。实施《广东省老干部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相关激励措施,调动教职员工科研积极性,科研工作会议和校级课题申报研究每年开展,校级科研机制初步形成;二是以教学改革为抓手,构建规范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客座教授引荐带动下,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多名教授、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团队投身老年教育,为学校教学改革想办法、寻举措、定方案。学科专业分类、精品课程建设、研修课程开办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推行,科学规范专业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完善。三是以教材建设为载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客座教授指导协调下,我校与广东省老年大学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联合开展全省老年大学统编教材和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出版工作。参与统编教材编写的任课教师极大提升了教学研究能力,师资培训教材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全省老年大学师资培训工作常态化运作。四是以学术交流为平台,贡献专业智慧力量。以客座教授王卫东为代表的专家潜心老年教育教学实践和学术理论研究,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国际议题专题研讨会和各类学术经验交流活动,为老年教育紧跟时代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同时客座教授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着眼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带领学校员工撰写论文提升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在全国和全省老年教育理论交流研讨活动中屡创佳绩,我校也因此连续五次获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征文一等奖和组织奖。
(二)名师主阵,打造老年教育特色的专业品牌
专业化品牌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魅力。我校通过校际合作建设名师课程,着力打造出“中医”“声乐”等专业品牌。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展校际合作5年来,该校大力支持我校中医专业学科建设,如保持稳定的师资输送;开设具有岭南中医特色的食疗养生、常见中药识别与应用、家庭养生与保健等实用课程。
2017年,我校继续深化名师课程建设,聘请广东省声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崔峥嵘为客座教授,担任声乐研修班教学任务并带领声乐专业建设。在崔峥嵘教授的组织策划下,省声乐家协会与我校联合举办的“筑梦中华魂、我心永青春”全省老干部群众性歌唱大赛已成为我省老年歌唱品牌。名师奉献老年教育,推动专业发展,培养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专业精的中青年声乐教师骨干,广东省声乐家协会也将继续为我校提供更多高水平的声乐教师。
(三)团队助力,建设老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一体化项目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依托客座教授姚若松为首的心理学研究团队,合力推进“老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并将老年心理健康的教学、科研、服务融为一体,使其焕发更强生命力和发展力。通过宣传普及老年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老年心理健康研究,提供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等方法,为老年学员疏解心理健康问题,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基于实践经验,我校联合广东省老年大学协会起草制定了《广东省老年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指导意见》,帮助我省各地老年大学推动相关工作。
基于“互惠共赢”理念的校际合作初见成效
由于高校和专业团体参与老年教育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绩效考核体系缺乏等客观因素,为避免校际合作的短期性和不可持续性,我校坚持秉承“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支持和帮助合作方加强学术发展、学科建设和学员培养,逐步建立起稳定、规范、通畅的校际合作机制。
一是有利于增强高校教师的学术影响力。客座教授及其团队以我校为基地深入开展老年教育研究,以研究课题、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形式形成了2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在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课题中申报立项,在教育核心期刊发表刊登,极大增强了专业学术分量,提高了学术影响力。以客座教授为例,王卫东教授基于老年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建构中国教育学的主要着力点》就发表在北京大学核心教育期刊《教育科学研究》上。
二是有利于促进高校相关专业发展。比如,广州中医药大学通过在我校开展课堂教学和诊疗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了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医疗需求和健康状况,更全面地掌握了老年群体的医疗数据,对其学校和附属医院进行老年人相关病症的治疗和研究起到了借鉴促进作用。
三是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为校际合作单位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教学和研究实践的平台,提高了学生们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专业能力。广州大学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超过100人次的学生深入我校乃至我省进行调研实践,广州中医药大学50多名学生参加教学和义诊活动。学生们通过与老同志的长期接触,进一步培养了他们敬老孝亲的良好品格。多名学生把在我校的工作实践和参与导师的学术研究成果作为个人实习的重要经历,毕业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实践证明,通过校际合作引进教育专业人才,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提升科研实力、增强办学效益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接下来,我校将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校际合作机制,加强协作形成互惠共赢的新局面;进一步挖掘校际合作潜力,丰富合作形式内容吸引高水平师资力量;进一步扩大校际合作范围,推动老年大学党建工作和其他领域取得更大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