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源服务于老年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2020-07-28彭建华陆法明于海潮
□ 彭建华 陆法明 于海潮
【内容提要】利用普通高校的办学资源发展老年教育,是缓解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普通高校办老年教育,具备体量、管理、师资、学科专业、硬件、地域以及学校文化等天然优势。目前制约普通高校发展老年教育的主要因素是,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体制未明确普通高校具有老年教育的职责;老年教育目前由地方党政多头管理的格局使高校老年大学边缘化;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高校发展老年教育要多措并举,一要明确职责,理顺关系;二要畅通渠道,保证投入;三要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便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大众已不再满足于在物质层面过上温饱生活,而是在精神、文化等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作为迅速增大的老年群体,对于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热情持续高涨,对老年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目前我国老年教育的主力军是由地方党委政府主办的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虽然各地老年大学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扩张,但面对老年人口的增势和需求仍捉襟见肘,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现象十分突出。在此背景下,利用普通高校的办学资源发展老年教育,是缓解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高校面向社会开展老年教育具有天然优势
一是体量优势。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截至2017年5月,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如果平均每所高校招收500名老年学员,对于高校而言并无多大压力,但全国老年教育就可增加约150万的招生能力。二是管理优势。普通高校具有系统、严谨、规范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具有一支管理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完全可以胜任老年教育的教学管理。三是师资优势。普通高校的师资优势不言而喻,无须赘言。四是学科专业优势。普通高校作为正规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有着长期的积淀,门类齐全,几乎涵盖了老年人喜爱的艺术、文学、健身等门类,如声乐、舞蹈、戏曲、书法、绘画、中外文学等专业。五是硬件优势。普通高校教学场地充足,教学设施完备先进。六是地域优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多数高校都在郊区建立了新校区,老校区的许多教学资源闲置或利用率低,而老校区大都地处市区,周边市民居住密集,在这里设立老年大学,可极大地为附近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就近入学的方便。七是普通高校在校园文化、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也具有极大的优势。综上分析,普通高校开展老年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和充分的可能性,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发展老年教育,可以以较低的投入大幅提升老年教育的规模和质量。
影响高校资源服务于老年教育的多重因素
普通高校发展老年教育虽然具有天然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涉足老年教育的普通高校相对还很少。如上海市,拥有高校64所,办有老年大学的仅有9所,在学的老年学员数量也不多,大多在数百人次左右,只有少数高校突破一千人次;课程设置方面“大路货”多,鲜有高校特色。影响高校资源服务于老年教育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体制,未明确普通高校具有老年教育的职责。《中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人可以进入高校接受学历或非学历教育,事实上各地已出现过高龄公民参加普通高考并被高校录取的事例。但法律法规对于普通高校是否有开展老年教育,特别是非学历教育的职责,却并不明确。普通高校缺乏开展老年教育的内生动力,因为老年教育的成效如何,对于高校办学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产生、社会美誉度的提升,乃至办学经费的增长,均无裨益。虽然大部分高校设有成人教育学院(或称继续教育学院),但基本只限于开展学历教育,并不面向非学历教育的老年学员。少部分高校办有老年大学,但其初衷大都是服务于本校离退休的干部、教职工;个别高校的老年大学向社会开放,主要原因是校内参加老年大学的离退休人员过少,对校外开放是为了充实生源,降低办学成本。高校老年大学目前的状况是,对外得不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对内又不列为学校的教学单位,从而造成高校老年大学定位模糊、职责不清、方向不明、办学发展受限。
(二)老年教育目前由地方党政多头管理的格局使高校老年大学边缘化。我国最初的老年大学是因一大批老干部离休退休后,干部管理部门为让他们安度晚年而兴办的,主办单位多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政府有关“涉老”的部门如老龄委、民政局等部门也相继进入老年教育行列,从而造成目前老年教育多方介入,老年大学分属多个“婆婆”管理的局面。因隶属关系,地方党政部门几乎不与高校举办的老年教育机构发生关系,导致高校的老年大学与地方主管部门脱节,实际上高校老年大学被边缘化,发展受阻。
(三)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家没有明确普通高校负有开展老年教育的职责,相应地也没有这一方面的财政预算和拨款。各高校为满足本校的离退休人员的需求,对校内离退休工作划拨一定额度的经费,用于对校内离退休人员的教育开支,但数量十分有限。地方党政部门主办的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具有公益性和福利性,办学经费除学费外,大部分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高校老年大学无法得到政府的财力支持,学校除无偿提供教学场地、设施、水电外,经费投入有限,加上收取的低廉学费,部分学校只够支付教师课酬和管理人员的酬金,有的学校入不敷出,还要额外补贴。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老年大学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多措并举促进普通高校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方面军
目前老年教育的工作重点,一要增大体量,从供给侧进行改革,使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问题得到解决;二要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办老年人满意的教育。充分利用普通高校资源发展老年教育,是老年教育增大体量、提高质量的捷径,当前的着力点是:
(一)明确职责,理顺关系。首先,应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明确高校在老年教育事业中的定位,明确赋予高校从事老年教育的职责。教育部应有相关部门如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分管老年教育,并对高校提出要求,下达指标,进行考核。其次,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应理顺老年教育的关系,建立健全由党政主导、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管理体制,将属地内普通高校的老年教育纳入系统,统一管理协调。第三,各高校也应主动将老年教育提上议事日程,扩大老年大学的办学规模,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校内管理体制上可在行政上仍由离退休管理部门主管,而教学业务上可作为成人教育的一个类别接受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的指导。在这一方面上海领先一步,上海高校的老年大学,受本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业务上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终身教育处管理,同时受所在地区老龄部门指导,上海的做法可资借鉴。
(二)畅通渠道,保证投入。教育事业是民生事业,需要资金保障。国家给高校的财政拨款,是以普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主要依据的,并不涵盖老年教育,从而造成各高校用于老年教育的经费极少,甚至有的高校没有投入,严重制约了高校老年教育的发展。老年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的社会福利事业,政府财政拨款应是主渠道,应列入政府的财政拨款清单。具体做法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是由高校主管部门向高校下达办学指标,按照老年教育的规模、规格,列入财政预算,下拨办学经费。二是高校所在地政府以类似于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依据高校招收属地老年学员的人数等要素,给予财政补贴。以上海为例,2014年上海9所高校老年大学的总经费为773.1万元,其中政府资助98.6万元,占总比的12.75%。虽然投入有限,但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校老年教育经费的压力。
(三)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包括办学场地、师资、经费、设施设备、专业与课程等有形资源,以及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办学特色、规章制度等无形资源。三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已建成了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6.2万所,积累了一些成熟的办学经验,建设了一批适合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专业课程。普通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学术与科研、师资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涉及老年教育的办学实践经验、生源、社会影响度等方面明显不足。如果把地方和高校老年教育的资源进行重构与整合,将会有效地实现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促进老年教育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整合的方式可由地方主管老年教育的党政部门牵头,建立老年教育协作机制,以老年教育联盟、集团办学等形式,在招生、课程设置、师资、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调配,扬长补短,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办老年人满意的教育,为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充足优质便利的教育资源。
河北省邢台老年大学 王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