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工艺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装饰创新应用
2020-07-28孙萌
孙 萌
(荆楚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沙洋竹编技艺,被录为第4批市级“非遗”项目。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固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新时代来临,各种新事物以及新材料相继出现,竹编工艺在面对大工业化生产的时代逐渐陷入了两难的发展局面。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沙洋竹编工艺,一味坚持传统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因此,如何在现代居住空间中找到适合沙洋竹编自身发展的方向并进行创新,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传统竹编工艺应用于产品设计较多,在现代居住空间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范围较少,使得竹编工艺没有充分展现自己本身材质的特点以及编织技艺所体现出的造型特征,让整个室内装饰缺少竹编材质装饰的个性化应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室内设计的设计原则,探讨了竹编工艺在未来居住空间中的应用范围,将竹编工艺的编织纹样运用在现代居住空间新的设计中,并结合使用者对于现代居住空间的需求,让更多人了解竹编工艺,以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1 沙洋竹编工艺概述及发展现状
竹编制作技艺世代相传、历史悠久。荆门竹编技艺是荆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活中创造的一种劳动技艺,发展最核心的区域在沙洋。沙洋位于楚国国都郢的中心地带,竹编工艺不仅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编织技艺,而且在汉文化和长江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竹编技艺最早大约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时期出现的竹子和芦苇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联系已经非常密切。沙洋竹编工艺以青竹为原材料,采用镀篾锥、笮刀、马口、瓦刀等制作编织工具编制各种生活用品,例如竹编花瓶、米筛、果盘、簸箕和“谭”字纹样的食品盒子等。竹编物品的制作需经过多重工序,编织的技法也多种多样,其中,仅制作篾片就需经过剖竹、劈丝、刮丝等多种工艺步骤,制作过程精细冗长。
沙洋竹编传统技艺经历世代传承,最早在民间扎根,既保留了较为原始的竹编艺术文化内涵,又充分吸收了各种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竹编艺术风格。但由于沙洋竹编工艺没有其他地区在技术上的创新,市场对竹编制品需求量缩减,使得沙洋竹编工艺的传承后继乏人[1]。
2 竹编工艺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应用
2.1 满足现代居住空间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现代居住空间的经济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成本上,同时,也要考虑材料的使用及生态环境。竹编工艺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装饰应用关系到最终装修成本的预算,竹编工艺大量使用竹材,我国竹资源丰富,能够极大地降低室内装修成本。竹材的开发、使用也能减少对其他资源的消耗,因此,在竹编的加工与生产上应加大投资力度,让竹编工艺进行规模化制作,实现经济性与装饰性的统一。
2.2 满足现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竹编工艺具有丰富的质感、多样的造型,能够充分体现工艺的技术美以及材料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装饰性。合理运用色彩、造型、肌理等形式元素构成人的视觉心理原则,采用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打散与重组、比例与尺度相结合的空间设计形式美法则,改善和丰富竹编工艺的形式语言,突出表现竹编工艺的个性化特征,从而创造出新的居住空间装饰环境,见图1。
图1 满足现代居住空间设计形式美法则的竹编
2.2.1 变化与统一
竹编工艺色彩并非单一,可分为原色和染色。原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浅转深,竹材具有的天然独特性能给人舒适的视觉感受,保持着不同于现代新型材料所具备的原生态特征。竹材的染色技术有两种:(1)物理染色,通过染料染色法使染料附于竹材表面。(2)化学染色,利用化学物品让染料吸附到竹材内里,使竹材纤维发生颜色改变,达到染色效果。现代技术手法将竹编处理成需要的工艺色彩,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编织形式的变化,使竹编工艺色彩产生生动、趣味效果,让装饰不再显得呆板,更好地丰富现代居住空间的装饰效果。统一则注重整体,控制色彩装饰限度,减少不必要的繁杂色彩,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竹编工艺文化的同时,将创新发展成果统一于现代居住空间的装饰应用中,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在造型上,竹编工艺分为平面和曲面,平面造型秩序稳定,曲面则多变活跃[2]。
2.2.2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形成稳定的状态。对称的物体在视觉上给人协调、安定的心理感受,具有相对稳定性,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视觉审美。竹编所体现的对称与均衡在造型上通过直线或曲线将均衡的设计美充分体现出来。在色彩上,通过色彩纯度和明度之间的变化,能调整整个居住空间中的色彩氛围,使空间中的色彩层次更活跃,加之竹编的染色工艺,形成丰富的色彩变化,不仅能满足使用者对空间装饰的色彩需求,而且能体现竹编自身的色彩艺术。
2.2.3 节奏与韵律
有规律地重复构成的旋律能作为一个节拍,竹编工艺能通过大小、宽窄、方向、色彩以及位置等方面的“渐变”,运用循序渐进的手法,使其产生起伏波动的视觉效果。借助色彩间的节奏变化,色彩间的过渡增强了空间灵动活跃的装饰氛围。居住空间中运用的节奏和色彩韵律可以有效地让色彩和空间整体视觉效果更加突出。竹编工艺的节奏与韵律相互依存,在造型上所体现的节奏具有一定的机械美,将其与其他材料结合运用相互辅助,使竹编工艺在现代居住空间中形成节奏和韵律的形式美法则[3]。
2.2.4 打散与重组
居住空间中运用打散与重组的要点在于先了解物体的原型特征,且在重构的过程中不能将原型打得过散,应注重分解后新元素之间的搭配调和。沙洋竹编技艺有人字编、平编、三角孔编等编织纹样,通过打散与重组将竹编材料与木材、石材等其他材料重新组合,组成多种组合重构形式,产生层出不穷的新形态以丰富空间变化。
3 竹编工艺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装饰创新
在继承和发扬竹编文化的同时,找到竹编工艺在现代居住空间中新应用点的运用是本研究想表达的初衷。沙洋竹编的编织形式、编织纹样和手法所体现出的自身价值,通过合理地运用,让沙洋竹编技艺更好地在现代居住空间装饰设计中发挥了作用。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仍处于较差状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偏好相结合,可能是“旧”应用艺术实现“新”发展的突破口。
3.1 应用材质创新
传统的沙洋竹编将竹与编结合,具有良好的天然环保材质,本身既有竹子的肌理质感,又有编织技巧体现出的艺术特征。千百年来,工匠们对于竹编的继承更多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中。在现代居住空间中对于不同材料间的搭配,可以尝试竹编和金属、石材、布艺、皮革、塑料等的结合,注重各种材质之间搭配的可行性,使竹编材料不仅能独自使用,还能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并通过编织美学和艺术来体现。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肌理和设计效果,使竹编的应用更具有创新性[4]。
3.2 应用范围的创新
有效扩展竹编工艺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应用范围,并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生今后的设计实践提供新的思路。根据需要,通过竹编工艺的传统制作技法,将现有的室内装饰材料结合室内装饰电视背景墙、装饰画等新型装饰应用的特点,增加室内空间新的装饰应用风格[5]。
客厅中电视背景墙的设计一直是整个室内客厅重要的整体视觉中心和节点,在现代居住空间中一直具有重要的整体装饰作用和装饰地位。设计中,美学的基本原则是物体的黄金比例1.000∶0.618,对于竹编工艺应用于电视背景墙的设计,可以通过比例与尺度的形式美法则进行黄金分割,并结合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其他形式美法则加以运用、修饰,使竹编工艺更好地运用于室内电视背景墙中。装饰画也在家居软装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风格的家居软装搭配不同形式的装饰画设计,将竹编艺术运用到室内装饰画中,以装饰设计美学和文化理念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装饰对象相统一,将会是一种集室内装饰艺术功能与室内美学艺术欣赏于一体的室内装饰艺术品。
4 结语
竹编工艺作为中国非遗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创新应用一直是许多学者探讨的话题,对竹编工艺的探析使更多学者和竹编爱好者加入研究行列,有助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本课题以沙洋竹编工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沙洋竹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竹编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做应用范围的拓展性分析,试探性地将竹编工艺运用到新的装饰创新点中。将竹编艺术融入现代居住空间电视背景墙和装饰画中,根据现代居住空间中的设计原则和形式美法则,满足使用者对空间装饰的需求。竹编具有生态环保的特点,编织纹样丰富,具有不同于其他材料的独特性,运用形式美法则,使传统竹编工艺不仅能用于室内陈设和产品设计,也能更多地应用于室内装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