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数民族文化中多样的堆秀艺术
2020-07-27雷书瑶
雷书瑶
堆秀艺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积淀。自丝绸产生以来,丝绸加工工艺便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不断发展。堆绣艺术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开花结果,绽放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在百花齐放的堆绣艺术中,少数民族的堆绣艺术各具特色,其味无穷,给人绚美、惊艳的视觉感受。本文分别阐述了苗族、彝族、藏族(藏传佛教)的堆绣艺术,从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切入,结合少数民族堆绣艺术在我国的分布位置,概述少數民族堆绣艺术在材料、题材、制作、功能等方面的综合境况,把握其主要的民族文化特征,客观地归纳少数民族堆绣艺术之间的异同,使人们在不同的少数民族堆绣艺术中感受别样的民族工艺风采。
一、堆绣和丝绸
堆绣艺术作为刺绣所衍生出来的一种绣制方式,它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堆绣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魅力。
堆绣的发展是和丝绸历史的发展分不开的。考古发现,中华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开始制绸。秦汉时期,丝绸不仅广为宫廷贵族喜爱,还成为沟通西域地区经济、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最终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形成。东汉时期,巴蜀成为我国当时的制绸中心。历史上,丝绸业遍布我国各地,这为我国各区域丝绸加工工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也是我国丝绸类工艺品产生的基点。丝绸类工艺品逐渐在我国各个区域遍地开花,堆绣艺术也在这百花齐放的工艺殿堂中绽放异彩。
我国各区域丝绸的发展不仅为堆绣艺术和其他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文化物质基础,也是人们考究任何社会历史文化重要的事实依据。
对堆秀艺术的探索,让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感受更加贴切、也更加真实;深入认识堆秀艺术,不仅对我国社会史实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对未来传统手工业的继承发展也具备一定的现实价值。
本文主要研究少数民族的堆绣艺术。堆秀艺术最初称为“堆绫”,一般由堆贴的技法构成图案,不同民族的堆绣艺术各有特色。
二、少数民族中的堆绣艺术
(一)苗族的堆绣艺术
苗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苗族史诗》便生动地记载着这个民族远古至今的历史足迹。历史上,苗族坎坷多磨,但正是这样艰难的环境塑造了苗族人民坚韧不拔、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信仰是他们的精神凝聚力,苗族先民敬畏自然的力量,他们对自然、祖先、图腾等神秘的事物充满向往和崇拜,直到今天。长期以来,苗族并没有文字的传承,数千年宝贵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只靠一代又一代的苗族人口口相传、身体力行的方式传承下去。
根据苗族在我国的具体分布位置和丝绸的发展轨迹,探寻苗族刺绣发展的历史根源,笔者发现,苗绣发展与丝绸发展有着必然的关系。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一带,而苗族堆秀艺术主要盛行于贵州东南地区。
苗绣技艺纷繁复杂,唯有堆绣别具一格。苗族堆绣用于整件衣服的装饰,这样的服饰被称为“尖角衣”,是在盛大节日时使用的盛装,既显露了苗族妇女技艺的精美,也象征着家族的荣誉。整件的堆绣技艺虽炫美可观,但现在很难看到用堆绣装饰整件衣服的作品。原因在于现代产业化等对传统手工艺造成巨大冲击,现在堆绣技艺多用在苗族服饰的特别部位,如衣领、衣袖、门襟、上装下摆、肩部、儿童的背扇等处。其中,儿童背扇上的堆绣装饰还依然存留着尖角衣的影子。堆绣艺术不只是苗族妇女投入大量劳动的艺术结晶,它也代表着苗族文化独特的魅力和人文情怀。
堆绣是一种呈现立体浮雕效果的手工艺术。苗族堆绣的传统材料会选用真丝缎纹织物,这种传统丝织物需要进行后期染色处理才可使用,因此今天人们更愿意直接购买彩色的丝绫作为原材料,以便省去染色时间。为了堆叠绣制时能够更好地塑造丝绫的形状,人们需要使用皂角米对丝绫进行上浆处理,使丝绫更加硬挺。丝绫加工后,根据所绣制图样的配色将丝绫剪成同等规格的小布块分类管理,接着用小布块制作最初的单位个体,单位个体的类型基本为三角形和竖条形两类,完成制作后就用彩色的绣线进行小布块单位之间的连接;苗族堆绣的基本步骤分为选购丝绫、上浆、裁剪、单位制作、绣制,不同区域所传承的工序略有差异;在最终绣制过程中,布块之间的堆叠也有规律,排列组合都有相应的方法,并以层层堆叠的立体效果呈现。
堆绣题材选择有一定范围,一般选用动物或几何图案作为题材的内容。最后呈现的艺术效果,其整体造型规律生动,既有写实具象的艺术特征,也有一些夸张抽象的造型结合;近观苗族堆绣艺术,人们能切实地感受到这种手工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
除了精湛的堆绣技艺,苗族堆绣色彩也令人印象深刻。堆绣色彩的搭配多以一个主色调配合其他多个颜色组合,例如,主色选黑色、蓝色、红色,然后为之搭配其他两个色系的颜色,以此类推;苗族堆绣的色彩十分丰富,对比鲜明又不失整体格调,颜色绚丽又不失其轻柔典雅的韵味,就如苗族人民既刚毅又内敛的民族气质。这样特别的形式既有形似“马赛克”般的律动感,也展现出苗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美感。
新时代,堆绣艺术不断进化和升级,许多现代设计师将丰富多彩的苗族堆绣进行了艺术提炼和工艺技法上的转变。如今,苗族堆绣元素与高级服装设计等多种生活物品进行了结合,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和融合,这既是对经典的包装升级,也是对新事物的探索创新。这有利亦有弊,受产业化发展影响,苗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很大冲击,堆绣技艺不断简化,失去了传统工艺的核心内容,使新一代传统堆秀艺术与往日相比大打折扣,无论是技艺和配色还是题材,都有差距。产业化时代,制作堆绣的人少之又少,如今,堆绣更多地用于观赏和表演,独具特色的传统堆秀艺术渐渐褪去往日的光芒。这不得不使人们警惕,新时代,人们必须传承民族传统,创新和发展传统艺术。如果没有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那么人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民族工艺,还有千年的民族根基。
(二)彝族的堆绣艺术
我国西南一带还生活着彝族,彝族在千年历史的征途上也留下了璀璨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印迹。彝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自己的文学创作和伟大的史诗。彝族拥有深厚的家支制度文化,彝族人民形成了善良、淳朴、勇敢的民族性格。彝族是一个复合型的多元性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曾融合多样的民族文化,使得彝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彝族堆绣主要分布在云南楚雄中部,主要盛行于双柏县的大麦地镇和安龙堡乡。彝族堆绣不同于其他堆绣,在刺绣的基础上做了创新和发展。彝族堆绣并不是利用堆叠的技法,而是利用复杂多变的针法来展现堆绣的立体效果,其中主要的堆绣针法有三种:扣花绣、堆花绣、装花绣;其针法变化纷繁多样,利用绣线的堆叠和线与线精密的交织塑造图案。彝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崇尚自然、敬畏神灵,彝族人民把这些元素活灵活现地运用到堆绣艺术中。彝族的堆绣艺术题材多选用动物和植物类图案,将动物造型和植物造型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绣制,利用几何图案进行边缘性的点缀。不难看出,彝族堆绣造型以具象为主,抽象造型为辅。
彝族堆绣在色彩搭配上极具艺术感,明快的颜色对比、主次分明的构图关系、千变万化的绣线搭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民族艺术的感染力。彝族堆绣色彩常将蓝、黑、白作为绣图整体底色,中心的主体图案搭配暖色调,这样形成的色彩对比给人畅快的视觉感受。堆绣针法丰富,不断变化,使彝族堆绣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格。
(三)藏族(藏传佛教)的堆绣艺术
藏族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几乎全民信教,佛教文化渗透到藏族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佛教的传入使得这个在艰苦环境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民族更加善良和虔诚。虽然有很多与外界交往的历史经历,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上,藏族人民与其他民族沟通的机会相对较少,视野被极大地限制,传统民族文化根深蒂固,导致藏族文明发展进程缓慢。可是,从今天来看,这使得藏族传统文化得到较好的保护。
藏传佛教的堆绣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可以从地理角度和历史角度找到藏传佛教堆绣艺术的发展印迹。苯教经文就有关于坛城、堆绣等技艺的记录,这也证实了堆绣艺术在藏族历史中的发展事实。
在藏传佛教中,堆绣技艺主要用于唐卡(又称“堆绣唐卡”),也用在寺庙帷幔、护帐、帐篷等有关佛教生活事务的用品上,还用于长幅堆绣作品唐卡与唐卡之间的连接。观赏寺庙殿堂中的堆秀艺术,让人感慨,一眼望去,整个大殿富丽堂皇、丰富多彩,大殿布置整齐划一,既统一又千变万化,给人精美绝伦的视觉感受。
藏传佛教的堆绣艺术工艺复杂,无论是制作唐卡还是边缘的装饰物都需要多道工序。堆绣艺术基本分为平面堆绣、立体堆绣两类,制作者可根据所需要的艺术效果,自由搭配两种技法。堆绣使用的材料品种多样,有品质高低之分,这取决于制作者对堆绣作品的经济投入情况,一般可选择纱、绫、绢、缎、绸、布来作为原料,一幅考究的堆绣作品会选用产自印度的真丝料,这种材料色彩艳丽,保持时间更加长久。但是,如今,寺庙对堆绣作品的需求量大,无论是寺内艺僧还是寺外的手工艺人多采用化纤材料制作堆绣,局部采用其他材料。藏族佛教堆绣制作少不了一些辅佐工具,如烫铲、剪刀、拔针、木尺等,其中烫铲使用频率较高。
制作平面堆绣时,首先构思整体画面,在纸片上绘制相应的图形,选择材料进行裁剪,将剪好的布块贴在纸片上,这时画面上的一个单位个体基本完成,根据画面需求,可对它进行继续堆贴处理或者直接用绣线将其固定在相应的位置上,如果需要继续堆贴材料,便需要用加温的烫铲进行层层贴片的平熨,每贴一层便要熨一次,直到达到平整美观的效果。
立体堆绣主要是通过给丝绸布块中间填塞羊毛或者棉花,使布料变得饱满,有一定的浮雕立体效果。与平面堆绣一样,首先需要剪好相应的图形,用绣线将剪好的布块定位在主要画面上,然后填充棉花或羊毛,最后用绣线修理边缘。其中,对于绣制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多用手绘的方式进行弥补,基本完成后进行整体装裱即可。
寺庙中的堆绣艺术主要表现内容是佛教题材,如佛像、佛经、罗汉故事等。藏传佛教的堆绣艺术色泽鲜艳,搭配美观。充满秩序感的装饰图样与主体内容完美结合,无论在色彩还是形式上都强烈突出了宗教文化的独特艺术风格和魅力,给人以壮观、美的视觉体验。
藏传佛教的堆秀艺术无疑是藏传佛教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堆绣艺术作为藏传佛教的一种重要呈现方式,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它不仅在宗教领域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堆绣艺术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三、结语
中国少数民族的堆秀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难得可贵的艺术瑰宝,它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展示着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本文主要以苗族、彝族、藏族(藏传佛教)为例,对少数民族的堆绣艺术进行了归纳,结果发现,堆绣艺术在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出了各具特色且形式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它们呈现出各民族不同的精神特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材料制作方面
苗族、彝族、藏族的堆绣艺术产生之地都分布于我国丝绸文化发展传播的范围内,所以均有良好的手工技艺发展条件,因此其制作材料无太大的差异,均以各类丝织物作为主要材料。但是,在堆绣艺术的制作上,三个民族略有差异。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民族的性格和各自的历史环境有很大关系,不同的民族性格和历史环境影响着一个民族对于艺术的审美感受和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这也间接影响各少数民族堆绣制作的工序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如苗族独特的堆叠技法、彝族复杂的针法、藏族堆绣中烫铲的使用。
(二)题材选择和用途方面
总体来说,三个民族对于堆绣艺术的题材选择均受到宗教信仰文化的影响,苗族和彝族都属于原始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它们将所信仰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归纳和想象表现出来,并将这些纹饰主要运用于服饰及生活物品上,以此象征着吉祥和幸福,也表现出少数民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將藏族(藏传佛教)的堆秀艺术单独简析,因为藏族中的堆绣艺术是直接为藏传佛教服务的宗教艺术,它所表现的题材并不像苗族、彝族那样需要归纳和想象,而是有一定的形象造型规定与明确的人物关系。较苗族和彝族而言,藏传佛教的堆绣艺术是严谨的、规范的,但也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主要用于佛教殿堂的装饰以及各类寺庙物品上。
少数民族的堆绣艺术绚丽多样,各有各的民族艺术风采,无论亲临观赏哪一种少数民族堆绣艺术,定会给人奉上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堆绣艺术既是民族精神文化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财富。现代化的进程给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如今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精美的传统手工技艺缺乏传承人;继承的工艺技法不断简化,丢失了传统工艺中的艺术美感;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逐渐减少;传统手工艺术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不够广泛;现代社会对非物质文化的关注较低等。
当前,我国已经积极采取行动来保护非物质文化,并将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不断创新和突破,但力度远远不够,因为随着时代的快速变革,非物质文化的消亡速度加快。因此,保护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更加紧迫。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探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非凡的意义。人们应树立坚定的信念,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引导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