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顶“凤冠”,安个“凤尾”

2020-07-27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后记题记比喻

戴一顶“凤冠”

题记就目前情况来说,在作文中的使用并不普遍。但题记的存在不仅能使文章在形式上显得新颖别致,更具吸引力,而且它能奠定文章的基调,凸显文章的深刻,昭示文章的走向,标志文章的水准,所以用一则好题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题记的格式,是在题目下面写上一两句话,后面再加上破折号,写上“题记”两个字。也就是开头空两格开始写题记的内容,写完后另起一行靠右写“——题记”。

用什么样的语句作题记,并没有限制。你可以用名人名言,也可以用你自己的语言有感而发;可以用诗句,也可以用谚语;它可以是抒情性的,也可以是哲理性的,但必须与文章相关,否则会让人感到华而不实,投机取巧。

题记的选用一般来说要达到三个基本要求:一是“精”,即精炼而富有文采;二是“警”,即暗合文旨,有警策意义;三是“美”,即讲究语言的文采。写作文巧妙地拟写题记,可以给文章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作文锦上添花。

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让人过目不忘,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下面尝试着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一、巧设悬念,引人入读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刻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如果悬念再设置得“精彩”一些,那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引发人们去想象美妙的意境。

如优秀作文《无悔选择》,其题记为:“一个乡村女教师的命運为什么如此坎坷?她面对一连串的打击能挺住吗?假如当初她换一种选择,她的命运又将如何?”作者在题记中设置三个悬念,启发读者思考,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又如作文《为母亲喝彩》,其题记为:“也曾自卑,也曾哀怨,因为我知道你有多丑,可那一刻,我由衷地为你喝彩……——写给残疾的母亲。”为何“自卑”“哀怨”?又为什么“为你喝彩”?你究竟有“多丑”?这些疑问,犹如一个个谜团,一下子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只有当读者读完全文才知道作者是“写给残疾的母亲”的赞歌。

试想,以上这两篇文章如果没有题记部分,至少不会如此快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吧!好的题记犹如一串戴在脖颈上的漂亮项链,让人一见怦然心动。

二、抒写真情,拨人心弦

作文是用心写出来的,放在“版眼”的题记,只有是真正用“心”、用“情”写出来的,才能拨动心弦,产生共鸣。

比如作文《写给知己朋友》,其题记为:“今天是我的生日,祝福却无语;今天是你的祭日,落泪又无声。权且让我以心为纸,以泪作文,再忆你我相识的点点滴滴吧。”作者在题记中,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心中无尽的哀思,字字含情,让读者生发迫不及待阅读文中的期盼。

再如作文《写给母亲的话》,其题记为:“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不变的是母亲深情的牵挂。”该题记,先巧设比喻,用“风筝”“大雁”的深情,来比喻母亲对自己的牵挂,既蕴含哲理,又真挚感人,极大“诱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唱出“反调”,出人意料

常言道:水无常态,文无定式。如今,呼唤创新精神、激励张扬个性,日益成为作文的主旋律。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觉、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的内涵,并写出独到之新意。当然,题记中的“反调”,要求也是个性与规范的有机统一。

如作文《我的自画像》,其题记为:“嘿嘿!‘两面三刀有什么不好?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题记用了“两面三刀”“两面派”两个贬义词,一反人们通常的价值观,不可谓不大胆,让人不禁为他这篇作文的命运捏一把汗。读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是有意反弹琵琶,刻画了自己多重性格、多种爱好。

再如作文《一只井底之蛙的劝世格言》,其题记为:“我愿做只井底之蛙,那儿清凉又舒爽,那儿隐蔽又安全。来,来,来,请跟我来,跳到井底远离人类。”该题记跳出常规思维,翻出新意。“井底之蛙”比喻人目光短浅,“跳到井底远离人类”,蕴涵深意。

四、画龙点睛,照亮全文

用题记来点明主旨,使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有明确的把握。对于比较含蓄的散文,尤其需要这种点题方式,它能够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如作文《花开花落》,其题记为:“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同时存在。”文章写大多数的花儿选择在春天绽放,可面对死亡却无人为之高唱挽歌;而菊花选择万物凋零的秋天悄然开放,即使光泽已逝,风采不再,秋风也为之吟唱,小女孩也会为之默默祈祷。题记紧扣内容,对文章的主旨给了我们明确的提示,因此读者对这篇文章的主旨的理解就不会出现偏差了。

又如作文《乱世中的美景》是写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坎坷命运,而坎坷的命运成就了李清照的文学功绩。作者在题记中这样写道:“愁,造就了乱世中最美的风景。”这个题记虽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比喻所揭示的题旨还是不难看出的。

五、诠释题目,架设桥梁

借用题记,对文章题目内涵作具体的诠释,让读者对其内涵有了更为清晰、准确的把握。

如作文《多彩的幸福》,其题记为:“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生活如梦,绚丽多姿。”这一题记,美不胜收,作者运用博喻诠释出幸福的多样性,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又如作文《“鼓励”自传》,其题记为:“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桨;鼓励,是人生中相互扶持的拐杖;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作者借助比喻,阐述了自己对话题“鼓励”的理解,同时又点明了题旨,可谓一箭双雕。

安一个“凤尾”

在文章的末尾特意加上一两句话或一小段精短的话,这就是文章的“后记”。它常常说明文章的写作意图、感触,或补充说明一些文章涉及的问题,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往往要简短有力,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或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

如作文《鲁迅先生,只有一个》,其后记为:“先生正等着我们走出浮华的表面,款款地步入他的心房,与他进行灵魂的交流!鲁迅先生,只有一个。这一个,是敢于揭露社会黑暗的一个,是勇于解剖内心世界的一个,是远离浮华、保持傲骨的一个。”作者能够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来审视鲁迅的作品和为人,并且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实在是思想胜人一筹,才智超人。文章的正文,在比较中尽显鲁迅及其作品的非凡价值,进而呼吁我们去亲近和阅读鲁迅及其作品。后记部分则换了一个角度,从鲁迅先生的视角,呼唤着我们与他交流,使文章更进一步敲击着读者的心扉,从而走近鲁迅。

再如作文《站在黄花岗门前》,其后记为:“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该后记是在文章结束后进一步补充说明文章的创作意图和内心真切的感受,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确实收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有补充的内容,都可以用后记的形式加进去。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另外,有题记不一定要用后记,后记只是对你文章中心的升华,你可以在最后用一个自然段来表达你的中心。有时用了后记反而显得文章过于累赘。题记、后记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分开使用,甚至都不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题记也好,后记也好,都不是正文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没有题记和后记,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依然是完整的。之所以要给文章加上题记或后记,是希望给文章戴上一顶“凤冠”或安上一个“凤尾”。它们没有太固定的格式,可以自由发挥,只要注意把握它们的特点,恰当使用,就能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妙味无穷。否则,只会哗众取宠,矫揉造作,留下败笔。

猜你喜欢

后记题记比喻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让题记道出文章的灵魂
买椟dú还珠
画出灵魂凸显神韵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一个高颜值的题记定能让你文采尽显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后记
比喻
让题记活画出作文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