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毒甘薯大田栽培技术

2020-07-26高许花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结薯块根补苗

高许花

脱毒甘薯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病虫害少的特点,是一种高产稳产的粮经兼备作物,同时也是十分有推广价值的能源作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实现脱毒甘薯高产稳产、高淀粉的栽培目标,根据生产条件及气候条件,笔者合理确定脱毒甘薯大田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深耕做垄

(一)深耕整地

甘薯是块根作物,块根的膨大需要深厚疏松、富含养分及保墒性好的土壤。土壤深度以25~30 cm为宜,因此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深耕松土。深耕后要把土块耙碎耙平,结合整地每667 m2施有机肥3000 kg、普钙50 kg、含量45%的三元素复合肥25 kg、3%的辛硫磷颗粒(宝地德)杀虫剂4 kg。

(二)做垄

甘薯栽培有平栽和垄栽2种方式,以垄栽方式最好。垄栽能增厚土层,扩大根系活动范围,疏松土壤,扩大表土与空气、阳光的接触面积,为甘薯块根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肥、气、热的土壤环境。垄的大小应根据田块、土质、种植季节、种植方式、生长期及品种等因数确定。根据生产条件及气候条件,一般南北向130 cm开墒,垄宽100 cm,垄高35~40 cm,沟宽30 cm。做垄一般掌握在土壤干湿适宜、犁耙细碎后进行,做垄时要求做到垄子直、垄沟深、垄面宽平(不宜做成三角形)。

二、栽插

(一)栽插时期

甘薯块根膨大没有明显的终止期,在适宜块根膨大生长的范围内,生长期越长,产量越高。确定甘薯栽插期的依据主要是温度、雨水和耕作制度。

(二)栽插方法

甘薯栽插方法很多,有直插法、斜插法、水平浅插法、改良水平插法等。插时将薯苗倾斜插入土中,入土角度以150°为宜,薯苗露土节数1~2节。入土节间因薯苗长短而异,苗短的2~3节,苗长的4~5节。

(三)栽插密度

合理密植是提高甘薯产量的中心环节。栽插密度根据土壤肥力、栽插季节、生长期、栽插方法及品种来确定。5月15日前栽插规格为30 cm×100 cm,每667 m2栽插3500株;5月20至6月20日前栽插的栽插規格为28 cm×100 cm,每667 m2栽插4000株。

三、田间管理

(一)查苗补苗

甘薯栽插后5~7 d应及时查苗补栽,保证全苗。补苗宜早,选用壮苗在雨天或晴天午后进行,补苗后要及时浇水,争取早发根还苗、早长蔓,使生长平衡。

(二)中耕除草

在甘薯栽插前,根据土壤水分可用莠去津或乙草胺进行封闭杀草。在生长期间要及时中耕除草,一般栽插后15 d进行1次,以后每隔15~20 d再进行1次。中耕次数应根据土壤板结程度及杂草多少等情况而定,中耕深度要根据甘薯根系生长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早期(块根形成初期)宜深,后期(结薯后)宜浅;垄面宜浅,垄腰宜深;垄脚锄松实土,即所谓“上浅、腰深、脚破土”。

(三)施肥

根据甘薯对肥料三要素的需求特点,施肥上必须掌握“氮磷钾配合,以磷钾为主”的原则。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根据苗情适量追肥,追肥要掌握“两头轻、中间重”的原则,即分枝结薯期及块根迅速膨大期宜轻施,块根“定型”后开始膨大时重施。

1.苗肥。施用苗肥可促进甘薯发根还苗,分枝快,结薯多,尤其在基肥不足、栽插气温低或干旱情况下,应及时施用苗肥。一般结合第1次中耕,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对水浇泼或趁雨天施用。

2.薯块形成肥。一般在移栽后30~45 d,结合第2次中耕每667 m2施普钙30 kg、尿素15 kg、硫酸钾15 kg,对水浇泼或趁雨天施用。

3.块根膨大肥。甘薯进入蔓叶盛长期,地上部生长迅速,地下部块根也在不断膨大,需肥量较多,及时供给足够的养分,既可促进蔓叶旺盛生长,及早达到生长高峰,又能增加光合产物,促进块根膨大,因此要重施追肥。一般结合中耕每667 m2施饼肥20~25 kg、硫酸钾15 kg、尿素10 kg,对水浇泼或趁雨天施用。甘薯生长后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弱,可采用叶面施肥,一般在收获前30~50 d喷施1%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

4.水分管理。甘薯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水由少而多,再由多而少,即生长前期需水较少,中期需水多,后期又趋少。因此,水分管理应掌握前期适当灌溉,后期间歇灌溉的原则。

5.生物激素应用。在薯苗移栽后40~50 d,进入薯块形成期时,喷施甘薯专用“膨大素”1次;移栽后50~70 d,进入薯块膨大期时再喷施“膨大素”1次。如果薯苗茎蔓生长过旺,出现徙长时,喷施“矮壮素”(缩节胺)控制薯蔓徒长,一般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

6.病虫害防治。甘薯病虫害较少,一般生长期间以防治地下害虫地老虎和象鼻虫、地上害虫蚜虫和蓟马为主,一般在生长期间防治1~2次即可。

猜你喜欢

结薯块根补苗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压蔓平栽技术对甘薯生长、结薯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和母亲在雷雨中劳作
黔芋8号栽培技术
杉木种子园下套种三叶青的块根产量分析
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金荞麦不同种植密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