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2020-07-26安翠娟
安翠娟
近年来,因生态环境、耕作制度、土地流转、秸秆还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孟州市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不断出现新特征。如何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当下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只有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采用生态调控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手段,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出现的问题
(一)监测预警能力差
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整个植保防控工作的基础,没有准确的监测预警,就无法对防治工作进行科学安排与部署。近年来,由于基层植保部门过多地承担了行政职能,加上专职监测技术人员较少,经费欠缺,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了“断层”现象。有的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强,上报的病虫情报不够科学,不能及时准确地指导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防治观念不科学
孟州市是传统农业种植区,在病虫害防治上依然有很多农民存在单纯依靠化学药剂防治的传统做法,对病虫害综合防治意识比较淡薄,而且大多数农民不能及时发现农作物病虫害,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达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病虫害防治工作历来倡导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但是部分农民只注重防治,而忽视了预防工作,这是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三)过度依赖化学农药
在当前病虫害发生种类多样、发生程度加重的条件下,化学防治因其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受到了农民群众的青睐。当前,病虫害防治中80%以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为辅,农民过于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忽略了综合使用生态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方法来防病治虫。而在药剂防治中,随意加大用药量、随意混用农药、违规滥用禁限农药及施药时期掌握不准确等现象依然存在,导致费工费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等问题。
(四)农药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孟州市农药市场普遍存在农药经营人员素质较低、专业知识欠缺,做不到对症下药;部分经营者唯利是图,非法私下销售禁用农药、假冒伪劣农药,随意推荐大用量农药,甚至将“三无”农药产品送到田间地头,诱导农民购买使用。
二、建议
(一)加强监测手段,提高病虫害监测预警水平
根据作物品种、病虫害发生类别、病虫害发病区域及气候条件等,在重点地区设置病虫害监测点,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有效开展病虫害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病虫害网络监测技术,拓宽监测范围,提高网络监测水平。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使最新的病虫发生情况能在第一时间传达扩散,为开展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用药水平
通过网络、专题培训、现场会、印发技术资料、田间地头指导等多种途径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内容要多样化,从作物各个生育期不同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适期等方面对农民开展全方位技术培训。
加强对无公害果蔬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高素质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试验示范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引导群众主动少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
(三)加快转变经营模式,努力推进统防统治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快促进分户经营向种田大户集中经营模式和规模经营模式发展,鼓励农民创办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田大户,逐步将防治工作中群众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转变成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群防群治”,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量。
(四)引进绿色防治技术,建立绿色病虫害防治体系
主管部门要积极引进绿色防治技术,转变病虫害防治手段,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保证病虫害防治具有无毒、无公害、无污染的特点。推广应用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等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配套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推广使用生物農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和施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量。
(五)严格农药管理,确保市场经营秩序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的执法职能,加大对农药市场的整治力度,对一些问题反复、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农药经营单位和个人要严查细查。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要对重要区域、重要品种开展“双随机”专项抽检工作,确保农药质量。要实施农药经营许可,提高农药经营准入门槛,将一些达不到要求、多次出现违规行为的经营人员彻底清理出这个行业,确保农药市场经营秩序向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农作物种植领域中,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长期以来,人们主要采用化学方式进行防治,导致农作物存在农药残留问题。在今后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引入“绿色植保”理念,加强技术创新、示范引导、统防统治,进而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