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2020-07-26李建华
李建华
每当临近清明的时候,总会有淡淡的莫名的哀愁袭上心头。
而此时,纷纷的细雨也会如约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
在飘洒的细雨中,许多记忆中的画面一帧帧浮现出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清明的哀愁感愈来愈重。
特别是随着亲人的相继逝去,这感觉就更加强烈了。我的父亲、母亲、姑母、大伯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中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他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里虽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们那勤劳和善的品格,却永恒地印记在我的心中。
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长期在农村任教,可他从不说苦,他一生清贫、艰苦奋斗。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他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一身正气、无私奉献。
有一年,学校建校舍,一个有点来头的教师趁天黑把几根木头拉回家。父亲得知后马上赶过去,硬是让那人重新把木料拉回了学校。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对我既严厉又格外关怀。我四岁时,他就教我识字、写字。五岁教我背古诗。知道我爱看书,就千方百计向人家借书给我看。他为了锻炼我的胆子和自理能力,我刚上初中就让我住校。而后,又经常到我学校看望我。
如果没有当初父亲对我严格的教育,可能我的胆子永远也大不了。
我的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劳动妇女。她织得一手好毛线衫,在全家生活困难时,就凭这个手艺换饭吃。
家里的园子虽然不大,可她却种出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如:西红柿、土豆、蕃芋、白扁豆等等,由此,省下了很多买菜的钱。当年在被服社工作时,重活累活她从不推托。因为她做得一手好针线,同事求她帮忙,她总是有求必应,邻居寻她裁件衣服,她沒有二话。因此,街坊四邻都称赞她的为人。她很爱自己的儿女,在家里,有好的东西总是留给自己的儿女吃,哪怕是人家送给她一个西瓜,也要等待儿女回来一起吃。
我的姑母自小就很聪明,什么都想学,什么都能学会,比如做衣服绣花等。但她最上心的是学习文化知识,小时候听我奶奶讲,她经常看书到深夜,跟邻居借书看,跟同学借书看,练习书法等。后来由于家境困难,所以她读完初中就辍学了。而后,她在亲戚的帮助下,到乡村小学代课,又因为她教书深得学生喜爱,而转为正式老师。之后又从一个普通教师提拔为小学校长。她工作认真、责任心强,乐于助人,多次被评为乡先进教师、县优秀教师、县扫盲模范等。
最让我感动的是,姑母有了工作,看到娘家经济困难,主动寄钱给家里,还让我跟着她读小学(衣食住行都由她负责)。后来又帮我无条件地带孩子。她的一生绝大部分都是在为别人着想,她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是罕见的,每次提到她,我总会感激涕零。
我的大伯很小就独自出去做事,做过学徒,打过短工。后来自己借书自学,一直闯荡到重庆,在铝制品厂当工人。由于他好学又钻研,后来在厂里当会计师。
尽管他人在外地,但他心里总牵挂着老家的亲人。当我们困难时,他总是从牙缝里挤出钱来寄给我们……
想到他晚年得病住院,客逝他乡,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亲人的陆续离去,加深了人间的伤感。每一个清明,涌上心头的都是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