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徕卡公司的历史变迁

2020-07-26透明蓝

摄影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恩斯特爱马仕

透明蓝

位于德国法兰克福小镇威兹勒(Wetzlar)的徕茨工业园(Leitz Park)。该园内有徕卡总部、恩斯特·徕茨博物馆(ErnstLeitz Museum)、徕卡威兹勒商店(Leica Store Wetzlar)、徕茨咖啡馆(Café Leitz)等,是徕卡爱好者的圣地。

自巴纳克于1913-14年开始制作徕卡原型机(Ur-Leica),已经过去了将近110年的时光。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光里,徕卡品牌也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公司几易其主,经历了产地转移、合作、产品拆分、管理层收购、IPO、退市、增资、并购等各种管理模式。如果执拗地遵循徠卡(Leica)这个组合词的本意——徕茨的相机(Leitz Camera),徕卡从1974年开始就已经不能被称作徕卡了。因为那年,徕茨家族已将公司大部分股份出售给瑞士精密仪器制造公司维尔德·海尔布鲁格股份公司。笔者仅以此文简要梳理一下徕卡公司的历史。

在徕卡相机横空出世以前,徕茨(Leitz)公司的主业并不是生产相机。它的前身是卡尔·科尔纳创立的光学研究院。卡尔·科尔纳是在德国中部小城威兹勒出生的一个数学和物理奇才, 23岁就发表了一篇名为《无畸变的目镜——新发明的无色差的镜片组》的论文,并用他的发明生产天文望远镜。没过多久,对市场嗅觉敏锐的科尔纳意识到,市场对显微镜的需求将超过天文望远镜,于是他决定研发和销售显微镜。科尔纳不仅精通光学理论,而且对光学镜片的加工工艺也有独特的理解。可惜天妒英才,他29岁时就患肺结核不幸去世了。如果他不那么早去世,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徕卡。科尔纳去世后,他的合伙人贝特勒接管了光学研究院。此人在经营方面没什么天赋,但他为光学院招进了一个极具经营天赋的机械师,这个人就是恩斯特·徕茨一世(ErnstLeitz)。恩斯特·徕茨进入公司一年后即成为合伙人,在1869年贝特勒去世后成为公司唯一的股东。他将公司更名为恩斯特·徕茨光学研究院。

奧萨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1913年用UrLeica 相机拍摄的德国威兹勒(Wetzlar)的照片

经过恩斯特·徕茨的努力,恩斯特·徕茨牌显微镜成了被人关注的品牌,实现了批量生产。1899年生产出来的第五万台显微镜被送给了达沃斯肺结核研究所。这种把特殊序列号的产品赠送给知名人士或知名机构的营销手段一直被徕卡沿用至今。徕茨一世在退休前一直负责公司的经营,他的两个儿子理所当然地被培养成了工程师,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恩斯特·徕茨光学研究院工作,延续家族企业。1911年徕茨从蔡司挖来了一个叫奧萨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的年轻机械师,让他研发打磨镜片的工具。可一心想做出小型相机的巴纳克“不务正业”,制作出了徕卡原型机。并说服了恩斯特·徕茨二世生产这种小型旁轴相机,于是1924,量产的徕卡相机问世。

恩斯特·徕茨光学研究院旧址

早期的徕卡I系列相机,在快门选择盘基座上面都刻有恩斯特·徕茨·韦茨拉尔的字样。康班型徕卡由于是镜间快门,徕茨·韦茨拉尔变成了一个六边形的标记,并被安排在回片钮和取景目镜之间。1930年公司改制,被更名为韦茨拉尔·恩斯特·徕茨有限公司。从徕卡II型的螺口相机开始,在机顶的左边,增加了手写体Leica字样,“Leica”的下方有三行刻字:Ernst Leitz Wetzlar D.R.P.(德意志帝国专利)。III型又增加了“Germany”(德国),“GmbH”(有限公司)的字样,机顶刻字增加了英语“德国(Germany)”,说明徕卡当时已经注重除德国外的国际市场了。在徕卡用户、藏家心中,韦茨拉尔的徕茨(Leitz)与徕卡(Leica)绝对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硬币的两面。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将徕茨(Leitz)作为商标深深植入徕卡用户的心灵深处,这是商业运作上最经典、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以致于后来当徕茨(Leitz)的字样不再出现在相机上的时候,大多数忠实徕茨(Leitz)的徕卡用户及藏家完全接受不了。

恩斯特·徕茨一世

奥斯卡·巴纳克

就这样, 徕茨(Leitz) 与徕卡(Leitz)形影不离地一起携手度过了50年,其间,徕茨(Leitz)在加拿大、葡萄牙设立分公司和工厂,尝试与美能达合作降低产品成本,但都没能阻止公司经济状况恶化。据说当时徕茨(Leitz)每出售一台Leicaflex SL2或Leica M5,需倒贴1000马克。于是有了徕卡为了追求产品质量而不考虑产品成本之说。1970年代,日本单反相机不仅比徕卡在价格上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性能参数上也技高一筹,抢走了徕卡许多市场份额。很多徕卡的拥趸担心徕茨/徕卡这个品牌会消失,或者被日本企业收购。徕茨也迫切需要投资和技术更新,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徕茨家族将大部分公司的股份出售给瑞士的精密仪器制造商维尔德·海尔布鲁格股份公司。自此,维尔德公司开始主导徕卡相机业务,徕茨III世退出公司管理层,只留下他的侄子克努特·恩斯特·库恩-徕茨代表徕茨家族监管余下的小部分股权。

1986年年底,徕茨家族将剩下的少数股权也全部转让给维尔德·海尔布鲁格股份公司。如果从恩斯特·徕茨一世自1866年成为合伙人以来算起,徕茨家族统治并参与公司业务长达121年的王朝就此结束。

1987年,维尔德-徕茨控股股份公司成立,继续经营维尔德·海尔布鲁格和徕茨之前的业务。新控股公司决定自己继续经营盈利的产品,如显微镜、医疗诊断仪器、工业测量仪器、测绘仪器等;并将徕茨不怎么盈利的“照片业务”(包括徕卡相机、放大机、幻灯机和望远镜等)从公司内部剥离出来,放入新注册的徕卡有限公司。徕卡有限公司的研发、生产、经营、销售应独立存在。于是徕卡有限公司及其办公地点、厂房等于1988年迁至韦茨拉尔附近的小镇索尔姆斯,厂房于6月10日正式开始使用。著名的徕卡R系列机械相机R6就是在索尔姆斯的新厂房开始生产的。而之前在韦茨拉尔生产的徕卡M6相机及M系列镜头,现在也全部搬到索尔姆斯的车间生产。这就是Leitz标M6和Leica标M6的由来。徕卡圈子内Leitz标M6质量要好于Leica标M6的传闻也是因此而生。

康版型徕卡顶部左侧有六角形内的LEITZ WETZLAR 字样

徕卡相机旧广告

由于母公司1990年与英国剑桥仪器公司合并(这个公司就是发表《进化论》的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创立的)成为徕卡控股有限公司(Leica HoldingB.V.)。公司管理层看中了徕卡这个品牌的价值,从而决定未来所有公司产品不仅限于相机都将使用“Leica”这个品牌。而经营徕卡相机业务的“徕卡有限公司”不得不再次更名为“徕卡相机有限公司”。使用“Leica”作为品牌的决定造就了目前四个独立公司:徕卡相机、徕卡精密仪器公司、徕卡生物仪器和徕卡地质仪器,它们共同分享徕卡这一品牌的现状。

1996年,经历了管理层收购的徕卡公司成功在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上市,为了庆祝和纪念这次IPO,公司发行了996台徕卡M6限量版股票套机,全黑色的机身搭配Summilux-M 35mm F1.4 ASPH.镜头,机顶刻有股票证书图案,饰皮上印满了我们熟知的Leica花体字型,每套机器里除证书外还有一张由著名摄影大师萨尔加多签名的价值为5马克的股票。其实徕卡还生产了限量版中的限量版,大约有十几台同款银色的M6出售给了为这次IPO付出巨大努力的局内人。笔者曾在二手收藏市场上看到过一套全新的银色股票纪念机,价格大约是“普通”纪念款的三倍。

这次成功的上市为徕卡公司募集到约2億多马克资金,再次点燃了徕卡重回巅峰的憧憬。刚开始,徕卡也没让股东们失望,研发部门再次鼎力合作,推陈出新。公司接连发布了单反系列的R8、数码相机S1,甚至收购了著名的迷你相机品牌米诺克斯(Minox)。

徕茨/ 维尔德·海尔布鲁格商标

1990年代中期胶片相机无疑还是摄影的主流,数码相机才开始初探市场。1996年7月佳能第一台普及型数码相机PowerShot 600问世,采用一块57万像素1/3英寸的CCD图像传感器,始发价格约128000日元,按照当年的汇率大约合9800人民币。相比之下,同一年发布的徕卡S1相机后背的配置实在太超前,它外形像个两边带半圆形把手的相机,重达3.6公斤,使用了一块2640万像素36×36毫米的正方形CCD,面积比现在的全画幅还要大50%。S1实际上是一个扫描后背,S来源于德语词Sanner(扫描仪)的起始字母。通过卡口适配器可以使用徕卡M、R卡口或当时大多数主流镜头。由于S1拍摄方式是逐行扫描,所以拍摄一张照片需要185秒(超过3分钟)。拍摄出照片的文件约76MB,最高动态范围为11挡。它的价格也同样超前——21500美元的售价让普通使用者望而却步,据说只生产了160台(一说是149台),大部分出售给了研究机构和博物馆。这样叫好不叫座的相机自然不能帮助徕卡重振雄风。

拥有徕卡品牌的四家公司

果然好景不长,1997/98年度徕卡的亏损达到了1700万马克,1998/99年度紧接着又亏了1300万马克。徕卡的股票从50马克直接跌到12马克。2000年年末,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以高于市场25%左右的价格收购了徕卡31.5%的股权,并在后面几年里将股权提高至36%。2004年8月,在经济报刊上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报道:考夫曼家族拥有的奥地利资本管理公司(ACM)收购了徕卡21%的股份并成为继爱马仕之后徕卡的第二大股东。由于爱马仕的参股加之徕卡相机一直不菲的价格,使徕卡的形象越来越偏离摄影工具,而慢慢转向奢侈品收藏。2003年10月徕卡第一次发行了爱马仕限量版MP套机,搭配银色35mm F2.0 Summicron镜头,全球发行500台。限量版与普通版的区别只在于饰皮,定价为8500美元.在当时这个价格至少是普通版含同样镜头套机的两倍以上。当时很多资深徕卡收藏家认为这套徕卡非常不值得收藏,饰皮设计得甚至有些“艳俗”。2009年徕卡又一次发行了爱马仕限量版M7套机,一共200台。

徕卡M6限量版股票机

徕卡S1数码相机

爱马仕限量版也没能挽救徕卡的颓势。米诺克斯(Minox)和幻灯机业务又重新被分离出去。2003和2004年徕卡的股价在5欧元上下徘徊,2005年一度跌倒2欧元以下。2006年,爱马仕将所有股份出让给了第二大股东奥地利资本管理公司,从此该公司董事长考夫曼博士正式成为徕卡发展的决策者。至2007年年底,ACM将股份增加至96.5%。

在ACM的努力下,2010年徕卡又开始盈利。2011年10月美国黑石投资基金又从ACM手里购买了徕卡44%的股权。2012年,徕卡公司的股份不继续在公开市场上交易。2014年,徕卡原型诞生百年之际徕卡从索尔姆斯再次迁回威兹勒(Wetzlar)市,并在距离A45号高速公路出口不远处新建了徕卡总部,并命名为徕茨工业园。工业园除了办公区、厂房、酒店之外,还设有徕卡相机博物馆,是徕卡粉丝朝圣的目的地。数码时代的徕卡忽然变得财大气粗起来,一掷千金。进入工业园前的主路中心有个金属制的地球仪,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更加耀眼的是地球仪上那个我们熟知的红色徕卡圆形标记,喻意与古希腊先哲阿基米德不谋而合: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动整个地球。

徠卡MP爱马仕限量版

徕茨工业园前的地球仪

徕卡在经历了约10年的财务状况不稳定期后,在数码年代终于迎来了稳定的盈利。其数码相机产品分为日产和德产两大阵营。日产的相机包括与松下合作的便携性数码相机Digilux、D/V/C-Lux系列等,德产的相机包括传统的M系列、APS-C画幅无反可换镜头TL系列、全画幅无反SL系列、全画幅不可换镜头Q系列、中画幅S系列等。同时,徕卡在手机领域与华为合作,联合设计华为高端产品P/Mate系列手机的摄影、摄像系统。徕卡在无反相机领域与松下、适马组成L卡口联盟,与泽尼特合作发布Zenit M数码旁轴相机。另外有传闻:徕卡将推出产手机产品。一切迹象表明,徕卡的新东家不仅喜欢相机,而且精通商业运作,这给徕卡用户带来了希望。在全球化的时代,徕卡相机Made in Germany所用的零部件不再是单一的德国制造,而是来自世界各地。所不变的是徕卡红色小圆点的品牌魅力。徕卡是否能再坚持100年?我们拭目以待。

俯视徕茨工业园的考夫曼博士

猜你喜欢

恩斯特爱马仕
面中爱马仕
欧洲奇葩婚姻,三婚公主嫁最浪荡王子
爱马仕口红:与顶奢最近的距离
浅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现实意义
颠覆与创造
恩斯特博物馆级作品将上拍佳士得
“爱马仕之家”落户上海
以世界为跑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