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25刘春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太极心肌梗死心功能

刘春萍

急性心肌梗死指因冠状动脉阻塞、急性缺氧供血不足而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发展迅速、易合并并发症、治疗难度高等特征[1]。在发病24 h内或溶栓过程,极易导致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2]。优质护理干预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实施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护理[3],因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介入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4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07±2.68)岁;快速心律失常33例,缓慢心律失常30例,心室颤动7例。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介入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29例;平均年龄(63.89±3.51)岁;快速心律失常35例,缓慢心律失常29例,心室颤动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术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事项,安抚患者情绪;介绍手术流程及风险防范措施;术后宣教饮食、用药、运动指导及并发症预防等相关知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行为干预、运动康复治疗、监控遵医行为、诱导疗法。干预时间为入院日开始至出院后2个月内,选择临床经验≥6年、学历本科以上、职称为主管护师以上共4名护理人员,干预前整理以往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护理方法,探讨分析护理期间疑难问题,查询相关文献加以论证,明确统一干预路径标准,确保干预人员专业性、有序性、科学性[4-5]。

1.2.1 认知干预 患者及家属常因缺乏正确疾病认知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因此应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突发心律失常、休克等疾病知识,培养预见性思维及护理能力;做好“心知识”主题心脏康复培训课程,包括就医紧迫性、突发急救办法、快速联系医院、报告病情等;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病房视频循环播放、走廊挂图、每周集体上课培训和测评、每月组织病友讨论会;开展二级预防为主健康教育基础上全程行心电监护下运动康复指导,加强规范生活习惯。

1.2.2 行为干预 (1)改善生活方式。采取自制的急性心肌梗死生活、饮食习惯调查表调查生活及饮食习惯,其中包括是否吸烟>1支/d、连续或累计吸烟>6个月、饮酒量>140 g/周、运动时间>30 min/d、睡眠质量、BMI值、血压、血脂等;与专业营养师共同制定急性心肌梗死营养膳食食谱,由订餐员每日定时送至病区,严格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胆固醇<200 mg/d,伴高血压和心力衰竭钠盐摄入量<6 g/d,口服液体量<1 000 ml/d,并应少量多餐, 分5~6次进食;发病前3 d急性期,每日总热量摄入2 092~3 348 kJ为宜,发病4 d至4周缓解期和4周后的恢复期,每日总热量摄入4185~5023 kJ为宜。(2)适应性训练。术前进行手术、用餐、术后床上变换体位训练,掌握正确膀胱排空、呼吸方法,学会配合护理人员及自我穴位指压和腹部按摩,以利于排便缓解心功能。

1.2.3 运动康复治疗 制定院内、院外两版太极运动康复方案,院内术后1~7 d每日进行步行活动锻炼、太极运动健康宣教,在专业人员协助下依次进行,术后第1天绝对卧床,被动活动大肌群、关节,宣教太极优势→术后第2~3天主动活动全身肢体,练习站立,观看太极教程,传授手法→术后第4天走廊慢走100 m,感受云手太极操→术后第5~6天慢走,每天100~500 m,上下爬一层楼每天3~7次,教授云手太极拳一至四式→术后第7天慢走,每天500 m,上下爬一层楼,每天10次,全套太极拳练习,运动结束后询问患者主诉,测量血压和心率,采用Borg主观疲劳程度量表评分;院外8周太极康复方案每次锻炼分为热身、太极和整理3个步骤,家属监督每日在急性心肌梗死延续性护理群内打卡。

1.2.4 监控遵医行为 每周日20∶00院内发放1次病情追踪卡,院外微信群发放电子版周记单,了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量服药、心电图复查、血压血脂等遵医行为,护理人员督促检查并给予正确指导。

1.2.5 诱导疗法 以播放轻音乐或暗示语诱导患者放松身体,让其感受自身呼吸频率、心率,想象病情症状逐渐恢复场景,每次30 min,睡前1 h进行,并在每周六17∶00集中治疗1 h。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能昏厥或猝死,易使家属惧怕、恐慌,进而影响急诊就诊快速、有序开展。自入院起确保每日干预15~30 min,简洁明了告知手术的必要性、及时性、安全性,重点突出,调整其与家属心态,减轻不良应激反应。术前以随意聊天形式帮助患者释放压力,逐渐了解其经济情况、疾病认知、现存最大心理问题,积极疏导并构建家庭、信息、心理支持系统;术后加强巡视,每60 min心脏听诊1次,检查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及时疏导其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率(HR)、校正后QT间期(QTc)、QT间期离散度(QTd)心功能指标及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死亡原因均为心功能不全猝死,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心室颤动、心律失常以及穿刺部位失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急危重症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引发持续性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坏死、代谢功能异常,导致该病具有病情发展快、易猝死等特征[6-7]。相关文献[8-9]指出,环境改变、生活习惯变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一旦患病通常伴随严重持久的胸闷或胸痛、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或腹胀痛、呕吐等并发症,其中合并心律失常超过80%。现阶段,该病主要采用介入疗法,可帮助患者恢复心肌功能,改善心率过快症状,获得较高抢救成功率,但急诊介入治疗常不可避免突发事件[10-11]。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全程护理环节与临床风险监控,及时预防心悸、心率异常、胸痛、胸闷等症状发生,确保护理衔接性与高效性,缓解疼痛,提高其认知与自护水平[12]。

本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从认知、行为、心理各个方面对介入治疗展开详细、系统的护理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治疗树立信心[13]。系统化护理更为人性化、规范化、全面化,针对不同疼痛与风险认知、生活饮食习惯、遵医行为等状况,重视生理与精神护理,积极获得配合[14-15]。此外,优质护理干预强化术后运动康复锻炼、饮食指导,辅以云手太极、诱导疗法,关注病房环境及家属内心情绪,并联合微信等新媒体工具进行延续性护理,提高了急救成功率、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及依从性[16-18]。本研究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HR,QTc以及QTd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室颤动、心律失常、穿刺部位失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介入治疗护理效果,具有较高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可有效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太极心肌梗死心功能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游太极洞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