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的特斯拉如何影响中国市场
2020-07-24丁一可
丁一可
自2018年10月官宣摘得上海临港装备产业区Q01-05地块以来,特斯拉建设、贷款、补贴、政策各个环节一路绿灯,从超级工厂开建到第一批15台车轿车面世,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今年1月7日,特斯拉Model3正式国产下线,埃隆·马斯克在现场手舞足蹈地庆祝,表示“没有中国,就没有特斯拉的今天”。
当前,上海超级工厂一星期能够生产3000辆特斯拉电动汽车,按照计划,2020年将总计生产15万辆电动汽车,相比美版Model3,其国产车型生产成本降低了20%以上,带来整车价格下调,新冠疫情暴发后,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受到冲击,特斯拉却逆势扩张,2020年5月交付量过万,稳坐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并一度成为全球市场价值最高车企。
按此发展速度,特斯拉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收割机”,率先尝到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蛋糕”。这对正在发展中的国产新能源车企冲击不可谓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如同苹果、华为拉动了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的繁荣,国内正在期待,特斯拉所代表的新能源造车势力,将如何提振与传统汽车制造截然不同的全新产业链,并打造一个更大的消费市场。
第二个富士康?
一个好消息是,特斯拉上海工厂负责人公开表示将完成100%零部件国产化。今年1月,特斯拉国产化率为30%,预计7月可达70%,有望在年底达到100%。此前行业预判,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最大的变化是供应链本土化,这将给国内供应链相关企业带来多方助益。“与手机产业链不同,汽车产业链的长度和深度远超智能手机,有望持续受益的供应商名单会更长。”
我国电动车供应链大而不强,重软件、轻硬件情况严重。在硬件领域,只有专注电池的宁德时代与松下等有一争之力,而宁德时代正是在跟宝马合作后,才逐步实现了正规化与标准化。
特斯拉电动车多达数千个零件,每个零部件都需要一家独立的工厂进行生产,展示了其强大的整合零部件的工艺水平,这也是特斯拉除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之外的一张“王牌”。
随着特斯拉在中国的产能逐渐铺开,国产化Model3、ModelY及其超级充电桩将对上游原材料钴、锰、镍、锂、石墨,中下游的连接器产生较大的需求刺激,意味着中国充电设备制造商、运营商、集成商等有望进一步提高参与度,带动整个产业链跨越发展。
参考此前富士康在中国给苹果代工后标准化与技能的提升,上海政府如此重视特斯拉,不无想要创造第二个富士康,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时,在中國培育全球产业链的想法。
对于传统转型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特斯拉的入局将进一步挤占有限的市场,加速市场的淘汰升级,大浪淘沙般留下真正有核心竞争力与明确发展方向的企业。
“市场开放是挡不住的,我们在发展,人家起步更早,技术设备力量比我们强。”201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要持续发展,必须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打造与燃油车抗衡的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特斯拉Model3是新能源汽车很好的标杆,放在那里,可以使我们更健康的发展。”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公开表示,“我们要有自己的优势,要知道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学人之长,补已之短。”
竞争是进步的最好措施和手段
“我们很支持特斯拉。首先,特斯拉的到来可以带动国内电动车市场;其次我们和特斯拉产品的目标人群并不重叠,该担心的是定位中高端的造车新势力和一些传统豪华车企。”特斯拉入华初期,威马汽车相关负责人曾这样表示。
但随着特斯拉降价,所谓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界限正在消融,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企必须注意到,在数量不那么庞大的新能源消费市场中,所谓的差异化定位并非完全“舒适”。同时,国内也有多家初创车企开始直面特斯拉竞争,继续在高端电动车型内深耕。如不同于特斯拉的技术和产品思维,蔚来主打服务思维,用服务来弥补产品上的不足,最终靠服务的口碑带动销量。
为保障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安全,特斯拉正加速从电力生产到能源存储运输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包括在全球主要市场建造工厂、储能网络和充电网络。而比亚迪作为垂直供应链的先驱,早已实现研发生产零部件、组装整车、依靠自身研发车机软件系统,并逐步开放自身。
“竞争是促进企业进步最好的措施和手段,特斯拉带来竞争压力是好事。”工信部部长苗圩对于特斯拉进场后市场前景报以乐观。
借助特斯拉在供应链上跟中国企业合作,中国超大市场规模的“试验田”将建设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体系,届时部分中国本土化标准反过来会成为全球标准,哺益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
延长两年的补贴政策也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方向——鼓励“车电分离”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鼓励车企进一步提升整车安全性、可靠性,研发生产具有先进底层操作系统、电子电气系统架构和智能化网联化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并鼓励自主研发车企加大研发力度,开拓不同技术路线,尽早实现百花齐放。
“特斯拉‘鲶鱼进入市场,对于这个行业认真的从业者而言,短期看是有压力的,但是长期看则是好事。”理想汽车CEO李想曾这样提到。各方的产品力、竞争力上来了,就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来选择新能源汽车,最终新能源市场整体的蛋糕才会变大,对相关各方都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