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头企业培育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思考

2020-07-24任丽娟盖亚茹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产业化农户

任丽娟 盖亚茹

摘要:近年来西峰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区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扶贫这个攻坚战难点,紧盯产业扶贫这个重中之重,围绕“东果、南菜、北畜、西游”四大产业布局,创新推行组团发展理念和模式,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贫困户逐渐吸纳到产业发展上来,实现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户户都有稳定脱贫产业,为高标准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区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龙头企业;产业扶贫

西峰区是省定插花型贫困县(区),全区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5镇2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5个。2017年底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 206户20 853人,其中未脱贫户435户1 652人,2018年内脱贫229户828人。为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以产业扶贫这个难点,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创新推行组团发展模式,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技术指导,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富民产业呈现出了调中显活、调中见效的发展态势。2018年,粮食播种面积48.07万亩,其中小杂粮播种面积8.28万亩。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5.01万亩,推广脱毒马铃薯1.6万亩,脱毒种薯实现全覆盖;全区粮食总产完成12万吨,油料总产1.5万吨;瓜菜种植面积17.11万亩,设施瓜菜累计达到3.06万亩,瓜菜总产量达到31万吨,实现总产值约3.65亿元;全年肉牛饲养量3.8万头,肉羊饲养量33.6万只,生猪饲养量达29.2万头,肉蛋奶总产量达1.57万吨;农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 100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 250元,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1 西峰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1.1 农业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不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15个;2017年完成销售4.58亿元,带动农户1.67万户,对全面提高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出了较大贡献。

1.2 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我区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农户” “企业+基地+农户” “企业+合作社+农户” “园区+企业+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采取合作、租赁、入股等方式,实行“订单农业”,延长产业链。

1.3 品牌创建成效显著

在品牌创建上,积极引导,大力培育,全区共注册“子午岭”牌白瓜子、“陇清”牌SOD蜜苹果、“北地红”牌清油火锅底料、“陇翠”牌有机蔬菜等农产品品牌14个。数十次组织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各类农产品展销会,进一步提升了品牌效应和企业知名度。在三品认证上,坚持贯标生产、监管并举,全区共建成中庆、北地红等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16个,肖金设施蔬菜基地等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示范点9个。完成“三品一标”认证14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认定农作物24万亩、畜禽11万头,认证产品6.8万吨。全面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 产业扶贫的几种模式

2.1 “331+”产业扶贫带动

“331+”农业产业化助推精准运行机制为,“3”:公司+合作社+贫困戶“三方”合作;“3”:“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1”:建立农业特色产业统一科学的品牌质量管理体系,解决农户发展产业品牌不响亮、管理不规范、效益不明显的问题,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实现长期稳定收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等。我区以“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为主攻方向,成功招引甘肃中盛、正大集团等畜牧业龙头企业,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两投两收”(企业投放良种羊,政府投放优质牧草种子及地膜;企业回收肉羊、回收牧草)和“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回收)措施,引导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建办养殖场、种草养畜。同时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劳力、扶贫贷款等多种方式入股,建立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900多户贫困群众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种植紫花苜蓿、玉米等优质牧草1.25万亩,贫困户户均增收2 000元以上。

2.2 订单合同带动

中庆公司从2014年开始,企业自筹资金1 000万元为镇原、环县、华池、合水、正宁、西峰等县区贫困农户免费提供南瓜种子、地膜、肥料,免费进行技术培训,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种植的南瓜,为企业生产保障优质籽仁原料,帮助农户尽快实现脱贫。

2.3 土地入股带动

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月亮湾香草园按照约定租金+收益分红的模式,土地入股600亩,每年付给贫困户土地流费300-500元;在获得固定租金的同时,获得收益分红,并逐年滚动增长。

2.4 资金入股

毛寺村73户贫困户将财政扶贫产业到户资金入股黑老锅旅游开发公司,种植刺槐100多亩,每年每亩可增收500元以上。

3 西峰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西峰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和省内外先进地区,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生产规模偏小,深加工能力不强

近年来,我区虽然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但总体规模都较小,农产品加工多以粗放型为主,加工型及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更少,省级龙头企业仅有6家,且还有2家企业由于产品竞争力不强,已停产。由于农业企业发展的投入大,收效慢、效益低,致使龙头企业数量发展不快,很难在大的区域范围内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根本性调整和农民长期稳定的增收。

3.2 联结机制不完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关系松散,产销脱节;多数企业与农户之间还停留在合同买卖的简单关系,而且受到市场变化、诚信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履约难的现象比较普遍;合作组织自身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3.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少,产品附加值低

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与工业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部分龙头企业安于现状,风险意识和扩展意识不强,企业的科技含量低,技术人才欠缺,满足于停留在半成品和粗加工阶段,工艺简单,没有高附加值的精深产品,产品难上档次,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未完全形成,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4 建议对策

下一步,要认真落实省上出台的《全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扶持办法》,下功夫培育连接市场和农户的龙头企业,让贫困户跟着干,跟着富。重点是协调配合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税务局等部门落实好省上对龙头企业在贴息补助、用地、电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相关部门也要认真履行职责,吃透政策,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对中庆、中盛、正大等骨干龙头企业,全力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上市融资。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白银今日阳光公司等龙头企业落地生根,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助推精准脱贫工作。组建一批龙头企业,在不具备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条件的地方,鼓励周边龙头企业采取重组、联合等方式组建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集团。加快打造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冷藏储运、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设施与设备;组织企业、合作社等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晓勤,巫国平,秦吉洋.扬州仪征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4(4):43-54.

[2] 耿奎.提升西部贫困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思考[J].市场观察,2019(1):76.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产业化农户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