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势 谋大局 赢大考
2020-07-24黄明朗
黄明朗
春风和煦,莺飞草长。宁波市在特殊时间召开的两会胜利闭幕了!贯彻好市两会精神,回答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考卷”,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其一,观大势。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由于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凸显,外贸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这对我们巩固拓展疫情防控良好态势、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如果只见危机,必然“气先慑”“心先摇”,萎靡不振,苟且怠惰,束手无策。
“灾难不由我们选择,道路却由我们开辟。”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苦努力,中国已经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国、第一大贸易国……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一定能经受住狂风巨浪。中国最先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果,率先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先机,外商必然看好我国稳定的发展前景。同时,“天不会总黑”,一旦世界战胜疫情,生产生活物资需求很可能会“报复性增长”,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也将重振雄风。
因此,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阶段性的,没有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只要我们在非常之时,立非常之志,尽非常之责,就一定能建非常之功,变百年不遇的灾难为百年不遇的机遇。
其二,谋大局。有句老话,“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说的就是“谋大局”的重要性。强调“谋大局”,既要避免有勇无谋、盲目行动,又要防止多谋少断、贻误战机。以当前企业复工复产为例,只有尽快复工复產,才能搞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这个最大的劳动力吸纳器,才能提高社会就业率,让员工的钱包鼓起来,才能提振内需、提升社会购买力,才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效应对世界经济下行风险。
但问题还有另一面,受疫情影响,部分传统行业遭遇“订单荒”,有些企业订单却逆势增长。3月,我市舜宇手机镜头、车载镜头、手机摄像机出货量同比分别增长32.4%、16.3%和38.1%,问鼎全市外贸龙头宝座。这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在复工复产过程中,要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对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的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科技、新产业予以全力支持,大干快上。对遭遇“倒春寒”的企业,固然要帮助他们在“寒冬”中寻找春天,但更应鼓励、帮助其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产业能级和市场竞争力。反之,若只顾埋头生产,产品销售不出去,无法实现商品价值,将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因此,各级各地、各行各业在谋划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就事论事,而要有大格局、一盘棋思维,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经过深思熟虑,顺势而为,在动态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力求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使生产、分配、流通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赢得长远发展新优势。
其三,赢大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建议,奋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经历大灾大疫、耽误大量时间的不利条件下,这张既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常规题”,又涵盖疫情防控“加试题”的“考卷”,难度超乎想象。然而,这又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必答题,低分将意味着掉队。
要赢得这场大考,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补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短板,持续强化内生动力;有效整合本土产业链,积极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用于民生重点领域,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六争攻坚”行动;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通过放水养鱼,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
要赢得这场大考,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定力,勇于担当,奋发作为,以更足的底气、更大的决心,围绕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外贸经济遇到的困境,在“持久、深入、精准、有效”服务上下功夫、见实效,奋力交出大战大考的高分答卷,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