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青年不丧,他们在奔跑着
2020-07-24梁同正
梁同正
“垮掉的一代”“丧文化”“后浪青年”……80后、90后的身上背负着很多标签。这一代的年轻人,有着让父辈“羡慕”的生活,但也有着他们所处时代下的焦虑和迷惘。大多数的年轻人都过着如你如我这样的普通生活,这里,我想说说这些“普通人”的故事。
We have once set so many labels to our young people, sometime they were so negative. Still, our young people enjoy a much better life compared to their parents, but young people are facing their own anxiety.
哔哩哔哩—年轻人的聚集地,因为一部以年轻人为中心的短片,遭到了年轻人的吐槽。
其实客观地说,这部名为《后浪》的短片拍得并不差,短片里面所展示的年轻人充满了朝气,同时也表达了老一辈人对于年轻一代的感情和期许。80后、90后不再以“垮掉的一代”面目出现,前辈们不再以“一代不如一代”的想法评价年轻人,而是:“看着你们,满怀羡慕。”诚然,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一出生就坐拥了科技、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生活。我们有条件接触各种新事物,我们有能力去学习,去认识我们感兴趣的领域。
但这一部短片依然招来了不少年轻人的诟病,倒不是因为年轻人热衷的“丧文化”引起的反差。而是在于短片中所表达的内容并没有代表大多数年轻人。这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并不只有视频里跳伞、冲浪、环游世界,更多的年轻人正在被房价、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必须承认的是,影片外的80后、90后青年,其实大多数都是像你像我一样的“普通后浪”。我们大多数的年轻人,过的是朝九晚五的生活,为家庭,为生活而奔波着、劳累着。我们曾经很“丧”,但我们从未丢掉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
那些“普通”的酒业年轻人生活
一部《后浪》不能代表所有的年轻人,正如我的文字无法概括所有的80后、90后。但我依然希望通过自己,通过身边的同龄人,去讲述那些“普通”的年轻人在葡萄酒行业曾经历过的故事。
葡萄酒对于不同的人,意义是不一样的。在大多数消费者心中,这也许只是一种消费品,一种在宴席、聚会中助兴的饮料。但在真正热爱它的人看来,葡萄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文化的大门。它的多样,它的丰富文化内涵,让好奇的我们能够领略到普通生活以外丰富有趣的一面。葡萄酒行业有趣的地方在于,这是少有的一份可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职业的工作。
因为热爱而选择这个行业,也因为现实而迷茫,这是很多步入葡萄酒行业的年轻人真实的写照。好玩的是,听过不止一次身边的朋友吐槽,虽然自己整天在朋友圈里发“今天又喝了RP 90+的酒”“出入米其林餐厅的日常”,但其实日常的生活更多是在公司仓库里搬着一箱箱的酒,在为客户的一张几千块的订单而愁秃了头。
我在硕士毕业后,先是进入一家进口商工作,主要负责市场推广方面的事务。因为公司的体量并不算大,所以幸运或者不幸的是,除了日常的市场方面工作外,还需要兼任很多大大小小的工作。我依然记得曾经为了一张客户的订单能够及时发货,只能一个人开着公司的小货车早早地到仓库接货,到地方后一件件地给客户卸货搬货的那份无奈感;也有为了陪客户应酬,深夜里喝得一塌糊涂后跌跌碰碰地走回家的劳累。我承认当时的我心气是很高的,也曾抱怨过为什么自己在法国苦学5年葡萄酒后,回来却干着这样一份工作。那种理想照进现实的冲突感,很让人迷茫。
现在的我,会更多地将这样的经历当作一个可供调侃的小故事。今天我可以告诉当初那个被理想与现实摁倒在地上的年轻人,这其实是一段值得骄傲的经历。不僅仅是因为经历过现实的无奈才会催人成长,更重要的是,在这份工作中所接触到不同的人,是我最大的收获。这些人是真正葡萄酒消费者中的大多数。他们并不一定讲究饮用葡萄酒时要“望闻问切”,他们并不一定会喝一口酒说两句品酒词,他们饮酒的乐趣其实很简单:好喝、喝好就足够了。有时候我们确实把很简单的问题搞得太复杂了,其实我们只要关注葡萄酒有趣的地方就好。
作为这个行业中的一员,不少人依然抱着当初进入葡萄酒领域时候的热情和喜爱,这是件并不容易的事。记得当年在法国认识的一位朋友,曾经有着很让我羡慕的工作经历,他在LVMH旗下的波尔多、香槟等地区的名庄实习、工作,说得一口流利的法语,对葡萄酒的理解也让我自愧不如。可是回国后的他,却让我很出乎意料地转行到金融行业。某次聚会上,大家聊到他的选择,而他也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带过。也许只是人与人的际遇不同吧,也许在某一刻现实让我们没有动力继续追随当初的梦想,即使对葡萄酒的热爱依旧。
我们都曾对葡萄酒行业寄予了太多的美好梦想,这份梦想依然支撑着我们大多数人奋斗在这个行业各个地方,乃至行业外的不同领域。那些躲在仓库中“搬砖”的是我们,那些为一张客户订单而磨破嘴皮子的是我们,那些搬开石头开垦葡萄园的是我们,那些熬夜码字将葡萄酒的美好带给更多人的也是我们。而我们的名字,是“年轻人”。
年轻人不“丧”,他们在奔跑着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的“丧文化”变得十分流行。我们将生活中不好的一面拿出来调侃,从生活的苦涩中寻求乐趣。所以呀,其实“丧文化”不丧,反而很积极。
常常关注朋友圈里面一名学弟的动态,他在毕业后选择留在了法国香槟区,选择了留在葡萄园间过着简单的生活:锄地翻土、修剪枝叶,搬运着沉重的设备穿梭在一行又一行的葡萄藤间。辛苦吗?确实挺苦的,我还记得自己参加过一天的葡萄采收就累得好几天走路都是歪的。更何况这样的辛苦是他的日常呢?那他开心吗?我想应该是的。在他的朋友圈里,常常能看到他的那些第一次尝试—第一次尝试清洗发酵罐,第一次尝试开着拖拉机上路,第一次品尝自己参与过酿造的香槟。印象最深的一张图片是他拍的清晨在葡萄园工作时看到的景色:薄雾笼罩着葡萄园,斜上方是晨曦划破天际,朦胧中透着朝气。我想拍下这张照片时的他,是开心的,因为他正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眼前的美景正是这份职业给予他的回报。
也有人在面对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后,选择更有勇气地走上了开始属于自己的旅程。去年年底,有身边的朋友忽然发信息告诉我,終于下定决心辞职,想要自己开一个葡萄酒的门店。在把自己能够动用的资源都用上后,他在居住的小区里租下了一个铺位,简单地装修好门面,精心挑选合适的酒款,然后把自己从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变成了一名全年无休的创业者。然而碰上今年的疫情,对他的影响也不小。每天也要愁着如何开发新的客户,如何维持自己的事业。但是从他的身上,没有看到自怨自艾,或者是后悔的情绪。相反从他天天给我们发“今天又和谁喝了什么样的好酒”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他的努力。作为朋友,衷心希望他能平稳渡过疫情期的低潮,坚持走在自己的路上。
细想之下,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跟父辈创业时所经历过的焦虑没什么不同。尽管我们生长在一个物质条件丰富的时代,但作为年轻人所将遭遇的焦虑与挫败都是一样的。从来不存在“垮掉的一代”,只有“因为压不垮而变得更加强大的一代”。
进入葡萄酒行业的年轻人,你要知道这些
上面那些酒业年轻人的故事,想与同龄人共勉,也想给想要进入葡萄酒行业的朋友传达说的是:这是一个有趣的行业,但有时候却并不如想象中好玩。可能你会发现,辛苦多年学习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作用并不大;可能那些在我们看来高大上的品酒评鉴,在一些人看来不过是云里雾里的奇言怪谈;那些天天出入高级餐厅的朋友圈背后,不过是为了一张小小的订单而奔波着。
不过,坚持做有趣的事情,做纯粹的事情,也是这一行业的魅力所在。这一期采访李德美老师,也曾将自己心中的困惑抛出。而李德美老师向我说的是,我们大多数年轻人感兴趣去学习(葡萄酒)的时候,可能想到的都很美好。但真的要去的学的时候,不要考虑那么多,要纯粹一些。不要太功利地说我学这个将来我的职业会怎样,脚踏实地学好后自然就会发现它能带给你什么。功利地去看待这样的学习,反而就会找不到方向。今天一个方向,明天看到一个更好的,如果我们一直在选择,最终什么都没法挑选到。专注一点,当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路子。最差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用所学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因现实的焦虑而感到迷惘的年轻人,也许已经觉得“梦想”“理想”这些词语太遥远了,甚至有种虚无的廉价感。但我想说的是,这依然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能实现梦想的人,理所当然是那些从未抛下梦想的人。我们不必纠结于前浪后浪的比较,因为我们面前的深海,还等着我们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