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要引起重视
2020-07-24于刚
于刚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中耳炎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化脓性中耳炎,这类中耳炎一般是由感冒引起的。另一种是非化脓性中耳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泌性中耳炎,这种中耳炎不会化脓,只会积液。分泌性中耳炎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另一种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当然,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也有可能是由于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而逐渐转化成了慢性。但不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都需要患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发病机制
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最可能的原因是咽鼓管阻塞。咽鼓管是连接耳朵与外界的管道,它可以将声音传递到人的耳朵里,同时还负责保持耳内与外界的气压平衡,倘若这根管子被堵上了,那么耳内的气压与耳外的气压就没有办法保持平衡了,压力差扩大,会导致耳朵出现积液,情况再严重下去,就会出现中耳炎。
咽鼓管堵塞的原因也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器官病变导致的咽鼓管堵塞,另一种原因容易发生在儿童身上。儿童掌控咽鼓管的肌肉控制力较为薄弱,控制力一旦薄弱,整个咽鼓管可能就无法依照意愿顺利地开放,继而造成短暂性堵塞。
当然,除了咽鼓管堵塞,也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病症,譬如说感染。如果对患者耳内分泌出的积液检测出了细菌病毒,那么就说明该患者之所以会触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症,是因为感染了细菌和病毒。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就要使用相关药品进行有目的地治疗。
怎样治疗
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有成年人与儿童的区分。如果中耳炎患者是成年人,首先可以考虑的是保守治疗的方法。譬如,使用鼻腔收缩剂,鼻腔收缩剂,能帮助患者打开咽鼓管,使得咽鼓管恢复沟通耳内与外界气压的功能。当然,除了鼻腔收缩剂,医护人员还可以使用黏液促排剂,及时清理患者耳内的积液。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引导患者使用少量的抗生素,来增加治疗的速率及效果。若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保守治疗方式也就不完全适用了,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譬如,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等方式,人工排除积液。
若患者是儿童,那么治疗方式又会有所不同。由于儿童患上分泌性中耳炎,大多数情况下是本身的肌肉控制力不足导致的,而且此类中耳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正因为如此,对于儿童有关中耳炎的治疗中,大多采用较为保守的治疗方式,盲目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还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很有可能会对他们日后的听力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所以手术治疗应当慎重。
如何预防
分泌性中耳炎是人們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病症,那么应当怎样预防分泌性中耳炎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加强锻炼,规律作息,多补充维生素,避免感冒。如果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的疾病,人们就应格外注意,要及时合理地服用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尽量快速地让呼吸道恢复通畅,若鼻腔堵塞,或者由于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导致鼻炎,可服用药物进行缓解和治疗。保持鼻腔的通畅,也是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方式。
总之,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加强锻炼,规律饮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常,降低疾病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