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和血项有什么区别
2020-07-24姆姆
姆姆
血常规指的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分布和数量变化,判断血液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患有疾病。而血项检查项目较多,不同疾病需要检查的项目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介绍血常规和血项检查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区别。
血常规检查内容
1.红细胞计数(RBC)。RBC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的数量。其中,女性参考值在(3.5~5.0)×1012/L之间,男性参考值在(4.0~5.5)×1012/L之间。若RBC增多,患者可能患有肺气肿或存在大面积烧伤等情况。若RBC减少,多为白血病。若RBC合成障碍,多为缺乏维生素B12及铁等。另外,RBC的增多与减少也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
2.血红蛋白(Hb)。Hb是红细胞的关键部分,主要作用为向人体组织及器官输送氧气,并运出二氧化碳。女性Hb的参考值在110~150g/L之间,男性参考值在120~160g/L之间。若Hb降低,可见于各种原因引发的贫血。若Hb增加,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血细胞比容(HCT)。HCT指的是在一定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与血浆体积的比值。其中,女性参考值在35%~45%,男性参考值在40%~50%。若HCT降低,可见于血液稀释、贫血等。若HCT增加,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等。
4.白细胞计数(WBC)。WBC指的是在計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有的白细胞数目。在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其参考值在(4.0~10.0)×109/L之间。若WBC增高,可见于白血病、各种炎症等。若WBC降低,可见于流感、伤寒等。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DC指的是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及其计数。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参考值在0.01~0.05之间,嗜碱性粒细胞的参考值在0~0.01L之间,中性粒细胞的参考值在0.50~0.70之间,淋巴细胞的参考值在0.20~0.40之间,单核细胞的参考值在0.03~0.08之间。若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严重烧伤、伤寒等。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等。若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过敏性休克。若嗜碱性粒细胞增加,可见于恶性肿瘤、中毒等。若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放射病及传染病急性期等。若淋巴细胞增加,可见于结核病、百日咳等。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与减少与白细胞计数相同。另外,单核细胞增多时,可见于疟疾、寄生虫病等。
6.血小板计数(PLT)。PLT的参考值在(100~300)×109/L之间,若其增加,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急性大失血等,若其降低,可见于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等。
血项的检查内容
1.血红蛋白(Hb)。女性Hb参考值在110~150g/L,男性参考值在120~160g/L,若Hb降低,可见于各种原因引发的贫血。若Hb增加,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血型。血型检测指的是对人体血液类别进行测定,是法医物证检验方法之一,通过血液中抗原的差异来判断血型的类别。
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是一种参加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具有促进体内精氨酸转化的作用,广泛存在于人体各个器官、骨骼、组织以及肌肉中。其中,女性参考值在8~41U/L之间,男性参考值在9~51U/L之间。若ALT增加,可见于胆道疾病、心脏疾病及肝脏疾病等。若ALT降低,可见于肝损伤等疾病。
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乙肝病毒的一种外壳蛋白,伴随着乙肝病毒存在,所以可以作为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可存在于人体的唾液、泪水、血液以及乳汁中。
5.丙型肝炎病毒(HCV)。HCV是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及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原。HCV可引发多种肝脏疾病。
6.艾滋病病毒(HIV)。HIV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慢性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患者若感染HIV,会成为传染源将HIV传播给他人。
7.梅毒螺旋体抗体(TP)。TP侵入人体后,血清中会出现特异性抗体,是梅毒感染的主要标志。
血常规和血项的区别
1.血常规是检验血液的细胞部分,是最基础的血液检验。而血项是血液检查的一个统称,可检查很多项目,包含血常规检查。
2.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等。而血项检查包含血型、乙肝、梅毒以及肝肾功能等。
3.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贫血、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以及凝血功能。而血项检查可诊断多种疾病。所以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检查。
总的来说,血项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可检查多种疾病。而血常规只检验血液的细胞部分。因此,两者有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