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2020-07-24陈兰玉蒋良群舒成强万静春

地理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图文基础知识答题

陈兰玉 蒋良群 舒成强 万静春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1)研究背景。2015年11月,四川省教育厅下发《关于2016年我省普通高考使用全国卷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2016年四川高考语文及文科综合采用全国卷Ⅲ。四川高考从自主命题到统一命题,命题方式与命题特点存在一定变化,而高考具有“立德树人、服务选拔与导向教学”三大功能。高考的指导性与选拔性,既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想把握好高考的指向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析和研究高考试题动向,把握高考试题的命题特征与考查方向,从而帮助考生更好地制定备考策略。虽然四川卷与全国卷考查知识大致相同,但无论是试卷赋分还是命题方式都存在较大差异,对两套试卷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差异所在,并依此提出备考策略,可以帮助一线教师与备考学生明了试题方向,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

(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与比较法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大量与新高考地理相关的文献,大致了解高考改革后地理试题发生的变化,再选取2010—2019年四川高考地理非选择题进行逐一比较得出文章结论。

二、“新高考”地理材料题命题特点

通过选取近十年高考地理题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新高考”命题较“旧高考”呈现如下特点。

(1)设问新颖深入,问题贴近材料,主题鲜明。两类试题对比发现,就问题设置而言:①“新高考”试题设问更加深入,题目一般要对图文材料进行拓展延伸,其中根据材料可以直接回答的问题,如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分布特征等描述類题目明显减少;②问题设置更加新颖,“新高考”材料运用经典教学案例但设问与教学内容存在差异,如2019年第36题,图文材料提及德国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但问题设置并不围绕考生熟知的工业区衰退原因及环境整改经验,而是结合社会现状考查其保健业发展状况,熟悉的材料可以让考生快速联系教材知识,新颖的设问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新;③问题与材料结合更加紧密,且各个问题均指向材料内容,主题较鲜明。对比“新、旧高考”发现,新高考地理图文材料涵盖的有用答题信息越来越多,绝大多数题目答题要点都是材料所给内容的延伸,各个题目均围绕材料展开。因此,新高考背景下材料题解题步骤一般为:阅读图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联系教材基础知识→对所获取信息进行逻辑化表达→答案呈现。

(2)考查区域灵活多变,问题围绕区域层层深入,区域综合性明显增强。新高考考查区域发生变化,系统地理内容增加,人文地理比重明显提高,学科综合逐渐向主题为中心转变。2010—2015年非选择题考查区域均至少一个为中国地理,而高考改革后则不囿于区域,如2018和2019必做题均不为中国地理,而2016年仅一道必做题为外国区域,其余一道必做题三道选做题均为中国区域,区域选择不再是固定搭配;区域地理题目设置倾向于串联式,围绕考查区域深入挖掘。如2018年第37题,整个题目围绕图文“亚洲某地区锋面气旋”展开,依次设问:①天气系统的位置关系;②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数量并说明形成原因,锋面形成后继续分析;③P点即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最后以更高的水平总体分析;④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该题目考查知识与教材基础知识联系紧密且设问逻辑性较强,使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区域性与综合性体现得更加明显。

(3)考查知识延伸,开放性增强。与新高考地理试题相比,2010—2015年非选择题命题更贴近教材基础知识,如2010年直接考查水循环与热力环流,2012年考查印度季风风向。高考改革后地理题目少直接考查教材内容而多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对题目进行深化,对学生的考核要求提高,如2016年第36题,图文材料给出亚马孙热带雨林,教材知识提及其气候、植被、开发与保护相关知识,但本题考查该地区河流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解释“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新高考虽不直接考查教材知识点,但仍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且工农业区位等重要知识点在新旧高考中均是重要考点。除此之外,新高考增设开放性题目,开放性试题具有取材开放、设问开放和答案设置开放等特点,考查的知识不拘泥于固定答案,2016、2017、2018三年试题均包含开放类题目,如2016年“是否赞同在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2017年“是否赞同在该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2018年“是否同意关闭纯碱厂”,该类题目答案不唯一,考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其考查知识开放性强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多变地掌握教材基本内容,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4)对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活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场所,地理试题情境多源于生活且旨在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到来,使大量的新信息、新地理事物逐渐成为高考试题的素材来源,试题取材广泛,高考逐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解题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高考改革后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道单独材料题呈现,命题方式均为人与自然不协调产生的问题如何解决,而反观2010—2015年试题,仅有零星题目涉及人地协调且表现不够突出,试卷命题的变化会引导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人地协调观。新高考呈现出的设问新颖、区域变化、知识延伸等特点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获取图文材料等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新高考试题参考答案来看,答题逻辑也显得更加重要,答案呈现出的因果关系成为衡量考生是否掌握该知识的重要条件,因而新高考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综合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备考建议

(1)“双基”仍然是根本。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双基→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三个阶段,但究其根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可或缺,素质教育也要牢抓双基教育。高考改革后虽很少直接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多数考查题目均是在双基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的。因此,若想把握好高考试题就要先掌握较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对于地理原理与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把握地理规律。

(2)提高图文判读能力,快速寻找答题要点。高考改革后图文材料涵盖答题要点增多的同时信息量也增大,这就要求考生在短暂的考试时间内快速读取图文信息并抓准关键点,提高审题能力。考生可多做定时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审题判图能力从而提高答题速度。

(3)关注社会热点,开阔区域视野。新高考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时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高考材料以基础知识为起点并与时事热点越靠越拢,且命题区域随机性增强,因此考生在备考时更要关注各个不同区域的热点问题并将其与已学相关知识联系,避免因材料陌生而影响答题效果。

(4)注重答题语言流畅性与逻辑性训练,学会建模与拆模。高考改革后试卷各个题目围绕材料呈串联分布,各个试题逻辑性增强,相应的各个题目答题要点逻辑性也增强,答题时应注重对因果关系与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同时师生应注重对知识、思维与答题方式的建模,构建主干知识体系,提升地理思维素养,规范答题行为。同时又要避免照搬照抄,分析某一具体问题要学会拆模,对模板中的答题要点进行取舍,进行精准化答题。

虽然四川高考由四川卷改为全国卷后试题设问方式、考查区域及知识要点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两类试卷仍都以考查基础知识为重,所谓“换汤不换药”,只要考生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同时注重答题语言的流畅性与逻辑性训练,无论考查四川卷还是全国卷都可以取得理想成绩。

通讯作者:蒋良群

猜你喜欢

图文基础知识答题
画与理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