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次问题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0-07-24李小媛王慧萍

地理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环节民族

李小媛 王慧萍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怎样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提问是人类教育史上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有效开展,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一、层次问题法的内涵

所谓“问题”是指用以驱动学生兴趣 、情感和思维,且有待学生去解决的学科问题。根据布鲁姆的认知领域层次理论,结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思维的能力,将教师的问题可分为:回忆性问题、理解型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层次”是指系统在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等级秩序。层次问题法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计,并且提出一系列有关联的,不断推进的层次性问题,学生在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掌握了学习技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本文以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民族”为例,来分析层次问题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二、教材与课标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三节,是中国地理的疆域与人口概况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学习本节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民族的基本知识、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教材安排上来看,本节教材分为两大部分:中华民族大家庭和民族分布特点。从课程标准上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总体来看,本节内容比较少而简单,如果仅仅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传统的讲授法, 学生就无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无法真正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就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补充部分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层次问题法,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计,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整体分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储备,将本节内容重组整合为:民族知识、民族风情、民族分布。将回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分析性问题和综合性问题穿插在每一部分的学习中,从而有利于学生构建地理学科知识,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来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三、层次问题法的运用案例

环节一:我国的民族构成

师:要打开民族园的大门,首先要拿到一把打开大门的钥匙,要拿到这把钥匙,首先应该回答几个问题。

问题:中国有多少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图1)?其他的民族为什么叫少数民族?联系已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比较我国与日本的民族组成有何差异?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笔者设计几个問题,这些问题是由表及里的,由浅入深,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从回忆性问题到理解性问题再到分析性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打开的过程,也增强了他们回答问题的信心;第二个问题,学生从饼状图中找答案,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也是学生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一个问题属于综合性问题,学生要将现有知识和旧知识进行重组,属于建构自己知识框架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又可以思考:美国的民族构成是一个怎样的情况?从而可以举一反三。

环节二:民族的基本知识

师:你们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民族。

师:看看以下少数民族,你可以正确读出吗?

羌族、傈僳族、达斡尔族、仡佬族、畲族、拉祜 族、侗族、仫佬族

学生几乎全错,老师出示正确读音。

阅读教材第15页,思考: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些少数民族的人口数超过500万?

此环节内容比较简单,教材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笔者设计的问题,有回忆性问题和理解型问题。通过读出易错少数民族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最后两个问题学生自己从书中找出答案,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是学生主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

环节三: 少数民族的风情

师:少数民族最直观的差异就是服饰。现在一起来猜猜图2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图3所给提示语是哪些民族的节日。

此环节采取学生猜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节日采取的是学生先看教材介绍,然后再猜猜并进行连线。

师: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民族风情,接下来考考你的耳力,听歌辨民族(歌曲略),来猜猜你听到的歌曲属于哪个民族。

本环节的内容比较简单,笔者将课后活动与课外知识进行综合,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所以本环节问题设计主要是采用回忆性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意识,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增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之情。

环节四:民族的分布

少数民族的文化、歌舞、语言等都打上了当地环境的烙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那么当地的自然环境怎样?它们又分布在什么地方?

将学生分为六组,汉族组、蒙古族组、回族组、维吾尔族、藏族组、壮族组,来讨论所在组的民族分布在什么地方,小组讨论后,在屏幕空白图上将其民族分布的地方画出来。

读教材图1.19(图略),思考以下问题(小组合作,请用图例画出来):汉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满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壮族)?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是哪里?四川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设计的问题比较多,但是问题设计是有层次的,由浅入深的,是以分析性问题和综合性问题为主。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教师一味地灌输,而是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地理学科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通过地图来表现地理事物和地理问题,学生从教材图中分析地理事物和解决问题,强化了空间知识建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提升了读图分析能力。

四、层次问题法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笔者在充分分析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认真分析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对于属于了解性的知识采用了回忆性和理解性问题,内容比较少,学生可以凭借旧知识或教材来寻找到答案。而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以分析性问题和综合性问题为主。而且设计的问题也是层层深入,稍微有难度,采取的是学生分组探究的方法,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解决问题,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学生也构建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体现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新课程理念。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环节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