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老越美丽

2020-07-24丛森

晚晴 2020年5期
关键词:渡边淳松原年老

丛森

“年老,意味着更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

据报道,现在每秒就有一人退休,中国老年人已累计2亿以上,中国已是老龄人口总量和老龄化发展速度双世界第一的老龄化社会。虽然问题不少,但幸运的是,如今的中国老人面临的是史上最有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障的时代。

其实,对于年老的恐懼,并非来自衰老或者死亡本身,而是对于年老的预期。同样面对晚景,不同的心态,结果殊异。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院“老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吉恩·柯翰用自己的研究从科学上反驳了大脑会随着年龄衰退的旧观念,提出了“发展智商”的新概念:这是一个包括IQ、EQ和SQ(社会智商)的综合体,并不随年岁增大而下降。在柯翰博士看来,熟年是人必须经过的心理阶段,它包括中年重评估 (40岁开始)、解放(60-70岁)、总结(70-85岁)和安可(85岁以上)四重阶段。在见证了日本人的“熟年革命”和台湾人的“熟年风华”后,中国大陆老人最需要的是“熟年”解放,以多是经济不解放,现在更多是思想不解放。

若想越老越美丽,首先在心态上要不服老。渡边淳一在《熟年革命》中说,“年老,意味着更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所以他改称老年为“熟年”,鼓励老人开启“第二人生”(也就是大前研一所说的“后五十岁的人生”)甚至鼓动他们去恋爱以保持热情——就像他自己那样。你可以继续工作或创业,可以写作,可以旅行,可以恋爱,甚至征服世界,做一切你想做的。这样的例子俯抬皆是,日本“诗歌奶奶”柴田丰,92岁开始写诗,98岁出版处女诗集《不要气馁》。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极力避免用那些数据化的词语去描述那些古老的城市,而是坦然地通过马可与忽必烈的对话对城市进行充满了幻想和诗意的描述。对老年光景也是如此,虽然已是花甲之年,那又怎样?人不是一堆数据,也应充满幻想和诗意去看待。

老不是衰败,而是人生的进阶

渡边淳一在《熟年革命》中说,人生最后十年、二十年的活法,是决定人的一生是否活得精彩的关键所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年轻还未衰老的时候,就必须认认真真地考虑年老的活法了。

老年人大部分已经退休,对社会、家庭和他人的责任已经承担完毕,是时候对自己负责了。

日本百岁老人松原泰道的《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划》提出“真正人生从五十开始”。如果把一周七天作为单位,其中五天分给事业,两天留给家人,没给自己留一天。松原泰道认为50岁后应为自己活着。一日即一生,只有精心地把天当做一生来度过,才是最理想的人生。抱有这个观念去生活,就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当下的快乐:睡到自然醒的惬意、通过阅读了解世界的充实感、晃荡与闲聊的愉悦……

松原泰道的精神养生法还有个“三不原则”:不勉强、不浪费、不懒惰。不勉强,即不好高骛远,做脱离常规的事;不浪费,即珍惜时间、珍惜身边事物、珍惜他人的善意;不懒惰,即自己的事不能让别人去做,不管年龄多大,都要鼓足热情继续学习。他的座右铭是:终生学习,至死方休。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我们都会老去,那是一种经过数十年积累与沉淀之后的生命状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命阶段。那就让我们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积极做好最后的规划——定期体检,写好遗嘱,买好保险。然后就尽可没事偷着乐了——含饴弄孙、好友茶聚、观花听雨、览山观海、周游世界看尽各地民俗文化风情……用相机留下美好瞬间,等老到走不动了坐在摇椅上慢慢回味。从现在开始,正视老年,发现老年之美,保持对生活的激情,最后才能在将老之年,心力弥坚。

(来源:《新周刊》)

猜你喜欢

渡边淳松原年老
来自大海的电话
算你走运
屈服于内心
屈服于内心
来自大海的电话
CBRC Strengthened Regulations on Shareholders of Commercial Bank
屈服于内心
青岛出版集团接手运营渡边淳一文学馆
如果没有年老
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