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经济学发展轨迹及研究特征*
——基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期刊文献的计量分析

2020-07-24陈晓东赵丹妮

区域经济评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发文数量期刊

陈晓东 赵丹妮

一、引言

重点期刊的文献往往代表着一个学科的集大成者,其研究内容大体上反映了学科的发展格局。因此,考察经济学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热点,不仅能厘清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现状与特征,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术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发展,对经济学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学科发展评价的文献研究百花齐放。曹亮(2012)、陈静、吕修富(2014)、吴远仁、沈利生(2015)、杨虎涛(2016)、肖兴志(2018)等人分别以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国际贸易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进行研究,分析学科发展状况。也有一些学者侧重于某一具体主题,如储节旺(2014)对2002—2011 年“知识管理”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归纳;魏鲁彬(2017)则基于2005—2016年WOS核心合集中SSCI数据库样本,对“国际机制设计”这一具体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做文献分析。

考虑到《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中国工业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学领域的顶级期刊,无论是从期刊影响因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情况,还是从其创刊历史、发展规模和学术影响力,在经济学领域都具有公认的权威代表性。因此,本文以《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三本期刊在新时代(2013—2019)刊载的全部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学发展轨迹和研究特征。

二、样本来源与数据处理方法说明

1.样本来源与数据筛选处理

本文研究的数据样本来源于2013—2019 年中国知网(CNKI)发布的《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中国工业经济》三本期刊的所有论文,截至2019年12月23日,共收录论文4277篇,作者8898人,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单位340所。

数据的具体收集与处理过程如下:首先对数据收集进行基本设定,将中国知网(CNKI)期刊论文数据库的检索条件分别设置为“来源期刊”设定为“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中国工业经济”,将时间跨度设定为2013—2019 年,分别检索得到论文1486篇、1768 篇和1023 篇。总计检索得到论文4277篇。然后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在检索下载得到全部样本的基础上,通过严苛的人工筛选,剔除有关人物介绍、学术会议通知、综述、书讯书评等非学术性文章的样本613篇,最终确定有效数据3664篇文献,作者8898位,共计340家第一作者单位,以此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的数据筛选处理过程如下:

(1)对搜索的总体文章样本进行无效样本剔除,剔除内容包括会议通知、会议综述、书籍评介、期刊致谢、征稿启事、通知公告以及作者单位空白等样本,核心原则为:该论文样本不包含有意义的关键词和作者单位不明确。

(2)在剔除无效样本的基础上,人工处理“作者单位”信息时只保留到第一责任单位,且保留单位为高校、政府或企业的一级单位名称。如“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保留为“东北财经大学”“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投资研究所”保留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3)经过对单位信息初步排序后,筛选出在样本期间内单位名称发生过变更的高校或政府机构,进行名称统一并对样本数量进行加总,以保证样本质量的稳定可靠性。如“南京审计学院”于2015 年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广东商学院”于2013年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宁波大红鹰学院”2018年更名为“宁波财经学院”;“国家计委”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最终合并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

(4)对于一些单位的名称一律以全称表示,比如“国家发改委”统一写全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社科院”统一写全称“中国社会科学院”。

2.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说明

本文运用CO_OC1.7 软件、Ucinet 和NetDraw 软件,采用词频分析法和共现分析法对样本文献进行分析。词频分析法能对反映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借此了解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共现分析法通过统计一组文献的主题词两两之间在同一篇文献出现的频率,便可形成一个由这些词对关联所组成的共现网络,根据网络节点以及连线反映主题内容的亲疏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文献数量、所属高校、关键词主题及动态演变等角度,结合国内研究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分析近7 年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研究方向,以了解目前经济学高端人才分布,掌握经济学学科发展的方向和时间演变特征。

三、文献数量变化

学术期刊的文献数量是刊物产出容量的体现,也是衡量学术期刊吸引和传播科学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对期刊历年文献数量进行跟踪分析,可以发现其变化特征和归纳总体趋势的特点。表1显示了《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中国工业经济》2013—2019年各期刊历年发文数量与样本筛选情况。

可以看出,2013 年到2019 年,从总量上看,三本期刊的保留样本数量之和变动不大,总体保持在440—570篇的区间内。其中2013年到2017年均在500 篇以上,2017—2019 年样本总数有明显的下降的趋势,尤其是2019 年,保留样本总数达历史最低443 篇。三本期刊的删除样本总数在2014 年达到峰值,之后基本保持平稳,近三年有下降的趋势。对比三本期刊可以发现,保留样本数量最多的是《管理世界》,其次是《经济研究》,最少的是《中国工业经济》;删除样本数量最多的是《中国工业经济》,其次是《管理世界》,最少的是《经济研究》。综上分析,经历长时间的文献总量增长之后,各期刊对文献质量把关上都在进一步收紧。

表1 2013—2019年各期刊历年发文数量与样本筛选情况

四、发文作者分析

1.全部论文作者分布

全部样本篇文献中,共涉及作者(含个人署名与课题组署名)8898个。其中,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刘伟,发文19篇;其次是社会科学院的金碚,发文15篇;接下来是黄群慧、范子英、龚六堂分别发文14篇;张杰、史清华,发文13篇。发文数量8篇及以上的作者72人,累计占7.77%,具体情况见表2。

2.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布

全部样本3664 篇文献中,共涉及第一作者(含个人署名与课题组署名)2493 个。2013—2019 年,发文数量最多的4位学者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刘伟,16 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碚,13 篇;中国社会科学院黄群慧,12篇;中国人民大学张杰,12篇。发文数量6篇及以上的第一作者39人,累计占7.89%,分布如表3所示。

结合全部作者分布和第一作者可以看出,刘伟、金碚、黄慧群、张杰等学者在中国经济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论文作者的共现分析

对文献作者的共现分析,有助于发现各学者间的合作关系。首先,对全部样本3664篇文献中作者进行提取并统计。对于高频、低频作者词频临界值的设定,根据样本作者的分布和离散度较大等实际情况,设置关键词的频次阈值6,生成143×143的共现矩阵(篇幅所限文中略去),该矩阵是无向对称的关系矩阵,当两个作者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时,表明两者存在学术合作关系。其次,据此共现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 和内部集成的可视化工具NetDraw 进行可视化中心度分析,给出了作者的共现网络分析图,详见图1。

图1 中关联节点的大小和连接线的多少,均代表相关学者与其他学者合作的关联程度和频次。关联节点越大、连接线越多,表示与相关学者的合作越密切。图1显示,以樊纲、高培勇、刘世锦、李伟、洪银兴、刘伟、彭泗清等学者为连接节点的共现关系最多,说明了相关学者为丰富和推动经济学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五、发文作者所属单位分析

1.全体文献作者所属单位

发文来源是衡量期刊论文质量和全国影响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作者单位有助于发现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和团队力量的分布情况。综合三本期刊,文献来源分布比较广泛,包括全国高等院校以及国家部委、研究机构等。全部3664篇文献涉及第一责任单位共340个,平均单位发文数量为10.78 篇,其中,前8 个单位发文均超过100篇,只有两个单位发文超过200篇,分别是发文数量最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33 篇以及第二发文数量的中国人民大学,231 篇。排在第三到第八位的分别是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发文数量分别为160 篇、138篇、123 篇、108 篇、105篇和101篇。

表2 2013—2019年发文数量8篇及以上作者分布

表3 2013—2019年发文数量6篇及以上第一作者分布

图1 论文作者共现网络分析

从统计来看,发文数量前4 位的机构发文762 篇,占20.80%,发文数量达到整体发文数量的五分之一;发文数量前15 位的机构发文1818 篇,占49.62%,接近整体发文数量的一半;发文数量前50位的机构发文2840篇,占77.51%,超过整体发文数量的四分之三。发文数量20 篇及以上的机构37 个,累计占71.81%,即约前10%的高校单位发文数量占总体发文数量的71.81%,发文数量10 篇及以上的机构62个,累计占81.33%。文献分布如表4所示。

表4 2013—2019年发文量3篇及以上的单位分布

2.对比三本期刊作者所属单位

对文献来源的机构集中度进行研究。从平均单位发文数量角度进行分析,平均单位发文数量,顾名思义,即用期刊总发文数量/第一单位数量。平均单位发文数量越大,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发文单位的集中度越高。依据数据统计可以得到:《经济研究》文献共1144篇,第一作者单位为132个,平均单位发文数量为8.67 篇;《管理世界》文献共1637篇,第一作者单位为280 个,平均单位发文数量为5.85篇;《中国工业经济》文献共883篇,第一作者单位为136 个,平均单位发文数量为6.49 篇。从这个意义上看,《经济研究》文献来源的机构更集中,而《管理世界》文献来源的机构更加丰富。从文献的累计百分比进行比较。选取《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中国工业经济》三本期刊各自的发文数量前20位的第一作者单位,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可以发现,同样发文数量前20 位的单位,《经济研究》发文数量累计百分比已达到72.81%,接近四分之三。而《管理世界》发文数量累计百分比仅49.79%,不到二分之一。可见依然是《经济研究》文献来源的机构更集中,而《管理世界》文献来源的机构更加丰富。

对文献机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同时在三本期刊发文数量占据前20 位的机构共12 家,其中属于科研机构的仅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且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经济研究》和《中国工业经济》中均占据发文数量首位,表现优秀。同时,大学是文献来源的主要单位。在发文数量前20位中,综合类大学有7家,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财经类院校共4 家,分别是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见表5)。

六、关键词分析

采用词频分析方法从3664 篇文献提取关键词主题,总计14913个关键词,平均每篇文献4个关键词,符合一般规律。互异的关键词共9487 个,考虑到实际情况对关键词作如下处理后进行分析。

表5 2013—2019年发文量前20的第一单位分布对比

对于相似度较高的关键词,将频次排名靠后的并入频次排名靠前的,如“TFP”“tfp”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替换为“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替换为“实证研究”;“数据包络分析”替换为“DEA”;“VAR”替换为“VAR模型”;“DSGE建模”“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和“DSGE”替换为“DSGE模型”;“双重差分”“双重差分方法”和“did方法”替换为“双重差分法”;“一带一路倡议”替换为“一带一路”等。对于范围模糊、指向不明的关键词予以剔除,如“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等。

1.研究热点的频次分布

本文对全部样本3664 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统计得到原始关键词9487 个,关键词呈现总频次为14889 次。表6 列示了全部样本(2013—2019年)、近五年(2015—2019年)和近三年(2017—2019年)不同时间跨度的文献中前30位高频关键词的频次分布。

通过梳理对比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全部样本区间内,还是近五年、近三年内,“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创新”“企业创新”“公司治理”“全球价值链”等主题关键词在期刊内以相关关键词发表的文章一直占有较大比例,始终是中国经济学学者研究的热点。同时,对比可以清晰地发现,“国有企业”“货币政策”关键词随着时间的推进,其排名在不断下降;“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息不对称”等关键词随着时间推进,其排名不断上升。总的来看,“经济增长”成为高频词,始终保持在第一位;“全要素生产率”词频热度仅次于“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第二位;“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热;“环境规制”研究增多;近三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僵尸企业”“高质量发展”频次提高,充分说明了期刊和所刊发学术论文的理论贡献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

表6 不同时间跨度的关键词频次分布(前30位)

2.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及主题演变

对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不仅可以从直观地了解不同研究主题之前的关联度,还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关键词的整体特征和可视化中心凸显。首先,使用CO_OC1.7软件对高频、低频作者词频临界值进行设定,根据选取样本中词频的分布和研究区域的关键词离散度较大等实际情况以及考虑到共现矩阵规模,集中反映数据主体间的网络关系,将高频词阈值以累计百分比在12%左右、频次较为集中的最低频数作为划定为高频词的临界点,据此得到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和出现频次分布表,具体阈值设定情况如表7 所示。其次,将构造好的共现矩阵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再利用内部集成的可视化工具NetDraw 进行可视化中心度分析,得到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如图2 至图4所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3—2019年),“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对外直接投资”“货币政策”“融资约束”“创新”“制造业”“双重差分法”等高频关键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热点。伴随经济全球化,中国积极寻找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通过“创新”“制造业”将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创新”关键词主题的频次排名不断上升,促进产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五年(2015—2019年)以来,“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双重差分法”“创新”“自主创新”“企业创新”“对外直接投资”“全球价值链”“产业结构”等关键词主题的研究较多。在关键词的演变中,反应了现实经济的缩影。2015年政府强调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鼓励“自主创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保证经济平稳发展成为重中之重,通过“企业创新”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

图3 近五年(2015—2019年)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

图4 近三年(2017—2019年)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

近三年(2017—2019 年)以来,“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双重差分法”“国有企业”“创新”“企业创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信息不对称”等关键词主题的研究较多。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通过“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3.不同期刊层面对比

不同期刊关键词存在一些共性,也有各自的特色。通过横向对比不同期刊发现,无论是《经济研究》,还是《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一直以绝对优势占据各期刊关键词的前列。“创新”“公司治理”“融资约束”等主题也始终是经济学论文的研究热点。

进一步对比发现,《经济研究》较多采用“DSGE模型”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更为宏观,不聚焦某个行业,研究较为均匀地分散在“政治经济学”“人力资本”“资源配置”“利率市场化”“经济波动”“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新常态”等关于宏观经济分析的层面。而《管理世界》更加注重对“国有企业”“产业升级”“制度环境”“公共服务”“企业社会责任”“农民工”等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领域。《中国工业经济》则侧重于“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产业转移”等产业的分析,同时“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绩效”“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错配”“产能过剩”等具体行业和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有所聚焦;另外关注时事及国家战略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贸易摩擦”中有所体现。总之,经济学文献的研究以社会发展为导向,注重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的结合。

为了分析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构造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并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和内部集成的可视化工具NetDraw 进行可视化中心度分析,分别得到《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考虑到选取样本中词频的整体分布和关键词离散度较大等实际情况,将高频词阈值以累计占比达到样本数量12%时最低频数作为高频关键词的临界点。

对比图5至图7不同期刊的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直观、清晰地展示了“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国有企业”和“企业创新”等关键词节点较大、连线较多,相对于其他研究热点具有较紧密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图5 《经济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

图6 《管理世界》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

图7 《中国工业经济》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

《经济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呈现了“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创新”等关键词主题的多核心分布。通过连接线的多少和关联节点的大小,“双重差分法”与“企业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政策”“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环境规制”等关键词关系研究较多。这与该方法的应用情况相契合。《管理世界》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分布整体较均匀,焦点集中在“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融资约束”等三四个关键词。“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国有企业”与“经济增长”具有紧密的联系。《中国工业经济》高频关键词网络布局整体上与《经济研究》较为相似,多焦点且分布集中,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法”与其他热点有密切联系,同时“制造业”“开发区”“产业集聚”等问题研究较多。

七、结语

本文以中国经济学领域的权威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中国工业经济》3664 篇刊载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O_OC1.7、Ucinet、NetDraw等软件从文献数量、作者及单位、关键词主题变化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经济学发展现状。

从期刊发文数量来看,历年发文数量、删除样本量在2014 年达到最高点后逐年平稳减少。对比三本期刊可以发现,保留样本数量最多的是《管理世界》,其次是《经济研究》,最少的是《中国工业经济》;删除样本数量最多的是《中国工业经济》,其次是《管理世界》,最少的是《经济研究》。可以看出期刊整体水平的提升以及对论文高质量的要求。

从发文作者及单位来源看,文献作者众多,部分作者合作密切;刘伟、金碚、黄慧群、张杰等学者在中国经济学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刊发文单位来源广泛,除了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成为中国经济学发展研究的前沿阵地。

从期刊发文关键词主题共现与变化来看,一方面,本文划分不同时间跨度,纵向比较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发展变迁,期刊研究主题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现实问题及国家政策导向紧密结合,体现国内研究者与时俱进的特征;另一方面,本文比较三本期刊的不同特色,分析三本期刊侧重的研究重心,不同期刊经济学研究主题呈现出明显的偏好和特色差异。

猜你喜欢

发文数量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期刊问答
统一数量再比较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