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践的体验式教育
2020-07-24祁国太
文/祁国太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与传统课堂教育相对的体验式教育,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的一种体验过程,这种体验将使学生自己发现和验证知识,而不是听到或阅读他人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反思自己的经历,从而发展新的技能、新的态度和新的理论或思维方式。除了传授传统技能外,体验式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创造力和好奇心,以及对道德问题的关注。
在德国,有一种将森林作为教室,让学生回归大自然的“森林教育体系”。德国老师认为:“体验式教育是必要的,将孩子放到可控的、有一定危险的环境中,孩子会建立起自己的危险管理能力。”体验中遭遇挫折也是在所难免的,挫折让孩子们变得更坚强,更独立自主。
比如要在野外露营,就要建造营地。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建造露营地,来了解更多关于它的知识,并在连续几天的时间内,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训练目的。第一天可能只是搭建一个简单的帐篷,但要考虑建得结实一点,以免被风掀走,或避免其他问题带来的后果。也许第一天很艰难,但建造营地教会了学生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学会事先筹划,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准备,以达到最终目的。第二天是学习一些细致的东西,比如使营地更舒适一些。第三天根据规划,对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第四天就可以完全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此遇到类似问题,学生就知道具体如何着手,沉着应对,而不是临阵惊慌失措,这就是体验式教育的意义。
体验式教育,一般意义上来说,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技能。通过实践来学习。现代传统教育大多是理论性的、抽象的,是需要学生坐着听老师讲授的,但却缺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式教育则采取了一种具体的、实际的做法,强调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然世界和现实生活。比如通过建造露天营地,学会野外生存等技能。
2.旅程。在学会建造露天营地之后,与专业导游一起穿越森林和草原,到达偏远地区,在灌木丛中生活很长一段时间,直接体验刚刚学会的东西。这种生存训练的重点不仅仅是如何做到,而是以富有经验的效率达到在野外从容生活的目的。
3.手工艺。从收集到的材料中构建有用的项目,亲自动手探索世界。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懂得使用和制造工具,用从具体场景中收集的材料制作生活中必要的物品,可以让学生把人和生存联系在一起,学会自力更生。比如自己设计和裁剪了一件衣服,通过这种手工艺的锻炼,使学生认识到工具的重要性和自身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4.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对立面,要学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比如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研究天气、食物或者药用植物、真菌、哺乳动物及其足迹、鸟类、鱼类、昆虫、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岩石、矿物、土壤、水、冰、天体和生态等等。在看似杂乱无章的世界里,达到系统化的认知。
5.文化。文化是人类的元素,或者说是软技能,它决定了探险的成败。学习对专业指导和户外生活至关重要的管理和领导技能,以及如何有效具体地指导行为。通过以上训练,使学生在认识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了解到人的社会属性更为重要。
6.可持续性。通过运用基础设施,通过最少的投入学会低技术含量的生活技巧,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比如把所有会腐烂的东西堆肥,种植食物,重新利用资源,保护土地,将它更健康地留给子孙后代。
7.自我。了解属于自己的具体需求和界限,在一个泛化的世界里,准确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如此才能更多地发挥作用。比如露营训练,自己需要多少睡眠和补给才能正常工作?为了睡好觉,自己还需要做些什么?这是关于了解自我,以及需要做什么来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的亲密探索。回归自我,认知自我,进而提升自我。
这种体验式教育,是特定环境下的实践教育,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一种具体体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一代代人通过无数的具体实践总结出来的各类科学规律,通过实践印证而累积的经验与知识可能会让学生更感同身受,理解会更深刻,从而达到熟练运用和创新理论知识。所以,体验式教育不光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理念,相信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