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2020-07-24陈雪兰
陈雪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治未病科,福建 福州 35000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糖尿病肾病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也叫糖尿病肾病3期,也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期。糖尿病肾病是缓慢的过程,最早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在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在健康人尿液中,仅有浓度很低的白蛋白,每升尿中白蛋白不超过20mg,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到损害导致通透性增高,这时尿中白蛋白浓度持续升高,微量白蛋白尿阶段是肾病发生的早期信号。此时,若能及时治疗,可有效延缓甚至会逆转肾病的发展过程,对预防和预测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发展很有意义。因此,对引发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以及发展,对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治疗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3期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归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1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女55例,男45例;年龄45~85岁,平均(65.85±2.55)岁;对照组中女85例,男65例;年龄46~84岁,平均(65.03±2.26)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中相关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0mmol/L;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7.00mmol/L或餐后2h血糖(two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11.10mmol/ L,无症状者应另日重复一次血糖测定仍达上述指标者可以确诊。糖尿病肾病3期诊断符合《肾脏病学》 [3]中相关标准: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升高,尿白蛋白/肌酐(ACR)30~300mg/g或24h尿白蛋白30~300mg/24h;3~6月内重复检查,如果3次检查中2次阳性,则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纳入标准:①2型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3期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②特殊类型糖尿病;③妊娠糖尿病;④合并高血压5年以上;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⑥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⑦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⑧患恶性肿瘤者;患心脏、肝脏、肺部器官疾病者;⑨合并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者;⑩患精神疾病者。
1.4 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制作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并记录其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饮酒史等;通过查阅病案明确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 1c,HbAlc)。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单因素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发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人数占比以及TC、FPG、2hPG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糖尿病病程(≥10年)、SBP、DBP、TG、LDL-C、BMI、HDL-C、HbAl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糖尿病肾病3期微量白蛋白尿单因素分析[例(%)]
表2 糖尿病肾病3期微量白蛋白尿单因素分析()
表2 糖尿病肾病3期微量白蛋白尿单因素分析()
2.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SBP、DBP、LDL-C、TG、BMI、HbAlc是引发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OR>1,P<0.05);HDL-C是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糖尿病肾病3期微量白蛋白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一种严重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力度不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原因会造成微血管功能障碍,继而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间质纤维化,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最终可能恶化为终末期肾衰竭。近些年,我国的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肾小球高压力、高滤过、高灌注。这种“三高”状态会损伤肾脏固有细胞和结构,包括内皮细胞、足细胞、基底膜等,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分子屏障受损。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也是蛋白尿产生必不可少的过程,也可能是肾小球硬化的始动因素[4]。此外,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还表现为电荷屏障受损,目前认为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与早期电荷屏障受损相关。因此,从发病机制看,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尿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病理生理变化的主要参考依据。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尿检测也为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信息[5]。本研究中,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DBP、SBP、HbAlc、TG、LDL-C、BMI是引发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HDL-C是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越长,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越高。病程发展至糖尿病肾病阶段,伴随持续性蛋白尿,肾功能损伤不可逆转,直至发生肾功能衰竭[6]。早期肾损害患者,若血压控制不当,病变发展到中晚期,肾脏将出现进行性损伤[7]。血压升高引发机体内循环压力升高导致肾脏呈现高灌注状态,会造成血管重塑,加重高血糖引起的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尿蛋白排泄率上升,加大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高血糖与糖尿病肾病有密切的关系,HbAlc水平越高,患者对血糖的控制水平越差,蛋白尿程度越高[8]。2型糖尿病伴随明显的脂代谢紊乱,血脂异常进一步加重肾脏病进展[9]。血脂异常表现为HDL-C下降、LDL-C上升、TG升高,且TG升高又会造成LDL-C增加,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血脂处于异常状态会加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含量扩增、激活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使肾脏病变加重,加大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HDL-C一直被认为是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血脂指标,本研究提示HDL-C为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保护因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慢性炎症以及氧化应激等有密切的关系,肥胖是代谢紊乱的重要环节,均可导致或加重上述病变的发生发展[10]。肥胖患者血糖及血脂均控制不佳,其体内慢性低度非细菌性炎症反应增高,会加剧肾脏纤维化进程。因此,积极纠正糖尿病肾病患者脂代谢紊乱,进行血糖、血压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还要合理地控制体重,限制饮食,适当运动,并长期进行自我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监测。
综上所述,病程、DBP、SBP、HbAlc、TG、LDL-C、BMI是引发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延缓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