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图档·道光朝》所见清代东北地区自然灾害书写
2020-07-24赵彦昌高雅婷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赵彦昌 高雅婷/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18世纪末,西方资产阶级逐渐拉开了近代科技革命的序幕。到了20世纪,人类物质文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全球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灾害的频发和资源危机的加剧促使人类环境意识逐渐觉醒,环境史学由此产生。“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既有协调共生的一面,又有矛盾对抗的一面,后者极端的表现形式就是自然灾害。”[1]因此,灾害史研究是环境史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20世纪末,灾害史研究在中国逐渐兴起。
东北又称“盛京”“满洲”,为清朝龙兴之地。清朝初期由盛京将军总管,后分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辖区。东北地区土地范围辽阔,“属于寒温带、温带、暖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2],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可以说,东北地区的灾害史研究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但相较于其他地区,当前学界对东北地区灾害史的研究热度则明显逊色不少。已发表的一些研究清代东北灾害史的期刊论文、硕博论文在进行灾害史阐述时,大多选用《清史稿》《清实录》以及东北地方志等文献中相关的记载作为其史料来源。这些记载大多具有简单零散、偏颇片面的基本特征,其中甚至不乏真实性有待考证的内容。可以说,史料问题是当前东北地区自然灾害史研究的一大困难与阻碍。
2016年,辽宁省档案馆《黑图档》的整理与出版使得即将陷入窘境的清代东北地区灾害研究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转机。《黑图档·道光朝》为道光元年(1821)至道光三十年(1850)间“盛京内务府与北京总管内务府、盛京将军、奉天府府尹、盛京五部等衙门往来公文的抄件”[3],主要以汉文公文居多。此外,《黑图档·道光朝》中记载了多起道光年间发生在东北地区的自然灾害,不仅对灾害种类、灾害地点、灾害发生和持续的时间,还对灾后政府的救灾流程进行了详细记录。不论是从系统程度、深入程度,还是从真实程度等各方面来讲,都要明显比其他史料高得多。因此,本文将首先根据《黑图档·道光朝》中所书内容对清代东北地区所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进行划分,并且结合档案的记载归纳各类灾害对农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以及灾后政府的救灾流程,以期为今后东北地区的防灾救灾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同时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关注与重视东北地区的灾害史研究。
表1:《黑图档》所见清代道光朝东北地区水灾一览表
一、《黑图档》所见东北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影响
本文将首先根据《黑图档·道光朝》所记载的内容,对清代道光年间东北地区所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进行划分,并就各类灾害对环境的破坏及对旗民生活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水灾
水灾指因久雨、山洪暴发或河水泛滥等原因造成的灾害。水灾是清代东北地区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同时也是《黑图档·道光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见表1。
经过梳理《黑图档·道光朝》所见内容可知,清代道光年间东北地区水灾共发生13次,灾害发生地点多集中于广宁、辽阳、牛庄等辽河流域地区,水灾发生时间集中在五、六、七月间,且水灾大多由暴雨引发,这主要是因为“辽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季风气候,夏季西方或北方来的冷空气和东南方来的太平洋湿暖空气相互交替产生暴雨”[4],河水水位持续上升,地面积水严重,最终导致大规模水灾。
《黑图档》内很多公文对水灾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以及起因均有详细记载,如《盛京内务府为造送广宁界内庄头被灾地亩册结事咨总管内务府》记载,“会计司案呈,据催长徐世训等呈查得道光二年八月内据本属庄头高文凤、魏洪文、蔡永基、张志太、张凤翮、张锦六名呈报:身等坐落广宁界内,身等名下承领当差官地,因今岁六、七月间雨水连绵,鹞鹰、新开二河河水发涨”[5]。《盛京将军衙门为查明各项旗人承种官地被水淹涝情形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道光二十年大白旗堡界内红册地亩“因本年六月二十一日、二十二及至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至七月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等日,淫雨连绵,大雨如注,尽夜盆倾,以致平地水深三、四尺至五、六尺丈余深不等,又兼河水涨发,水势未及消浸,众丁所种田禾俱被水淹泡。虽有一二高阜之处,所剩无几”[6],该文甚至将水灾持续时间确定到具体的日期。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公文对水灾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土地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有着详细的描述,如《盛京将军衙门为会同查验宋家屯等处禾稼被水淹涝情形事咨盛京内务府》内记载:“本年七月二十九日等日陆续据属界宋家屯等处屯达宋继庆等前后报称本年六月初一日起至月底止,尽夜阴雨连降至不开,及至七月上中二旬复经叠降,大雨势如盆倾,以致新开、鹞鹰等河河水涨发、漫流入地,积水过多久不消泄,将小的等所种禾稼俱已被水淹泡……”[7]多日连续降雨导致河水水位上升,田禾被洪水淹泡,农民秋收无望。道光十四年《盛京内务府为派笔帖式刘廷弼查明辽阳凤凰城等处私募虫灾情形事咨盛京将军衙门》内记载,协领扎勤勒罕对灾区进行履勘时,除了发现“红册地致灾五分至八分不等,余租、升科、伍田地被灾七八分”,之外,还发现洪水“冲塌房三百余间”[8],对旗、民人的生活处境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虫灾
虫灾是指由虫害所引发的灾害。虫灾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极大的危害。一旦发生虫灾,田禾庄稼将会被大量的害虫破坏、吞食,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导致粮食短缺,进而引发饥荒,见表2。
《黑图档·道光朝》内记载的清代东北地区虫灾共计发生8次,主要是由蝗虫、腻虫、粘虫、蟑螂等害虫所引起。道光五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查明宁远界内虫灾地亩数目事咨盛京内务府》内记载了一起由多类害虫引发的极为严重的虫灾:曹庄七十五屯守堡刘万礼等呈称其所种地亩田禾在春夏之交经历亢旱之后“已极苗尽枯槁”,到了六月份又“多沾雨泽,禾苗茂盛,秋收似有可望”,因此未敢“妄报”,结果又“于八月十一二等日被腻虫、粘虫、蟑螂残食不堪,及至收割多有空秕无粒”[9]。此文中,曹庄等地地亩粮禾被腻虫、粘虫、蟑螂等多类害虫啃食破坏,秋收实在无望,这才向界官上报灾情。又如道光十四年《盛京内务府为查明辽阳牛庄各旗界内庄头承种官地有无被水淹涝事咨盛京刑部》记载:“据各界方长何殿玉等呈报所管牌内靠近洋河之萨哈连、哈达、船巴、伙落、大堡等十一村屯……至七月初旬起绵虫将过水田禾餐食罄尽,秋收实无指望。”[10]此次灾害则主要由绵虫引发,共波及十一个村屯,受灾范围极大。
表2:《黑图档》所见清道光朝东北地区虫灾一览表
经过梳理发现,《黑图档·道光朝》中所记载的绝大多数虫灾都是与水灾、旱灾相伴而生、结伴而来的。除了上述曹庄虫灾发生之前先后经历了亢旱和多雨的事例以外,道光五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查报被灾正身旗人纳粮红测地亩及人口数目以便赈济事咨盛京内务府》内也记载了一起水旱之后虫灾接踵而来的事例:“八月十七日据属界大松岭沟等五十九屯长周永和等报称未报明事:小的等所种界内坐内大松岭沟等处红册地亩夏间亢旱以致田亩枯槁,后至六月初三日得沾透雨,禾稼稍觉发旺,忽于六月二十八、九、七月初旬等日雾雨连绵,虫腻腾起,禾稼被虫腻腻伤,又于八月初间复生蟑螂将禾稼浆粒食伤,因致不能成熟……”[11]除此之外,道光十五年《盛京内务府为造具被灾男妇应赈大小口数及一月口米数目清册事咨盛京户部》记载:“窃奴才等前据旗民地方官先后详报广宁并所属巨流河、白旗堡、小黑山、闾阳驿、新民屯等处于七(月)间连日大雨河水涨发,又兼烈风将禾稼刮折不能度粒。金州、宁远并锦州所属中前所、中后所、明水塔等处,因春间亢旱布种较迟,继生腻虫,复被风雨将旗民所种田禾损伤各等情……”[12]这一公文内容亦是记载了一起水旱之后发生虫灾的事例。水旱灾对农作物的生长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规模虫灾的出现则更使农民境况雪上加霜。
东北民间至今都流传着很多谚语,如“大水之后,必闹蝗虫”“先淹后旱,蚂蚱连片”“久旱必有蝗”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虫灾的确和水旱灾害有着相伴而生、结伴而来的密切关系。
(三)风雹灾
风雹灾是指风灾和雹灾,冰雹常与雷暴大风结伴而行,因此风、雹公害又互为一体,见表3。
表3:《黑图档》所见清代道光朝东北地区风雹灾一览表
风灾,指因暴风、台风或飓风过境而造成的灾害。大风往往会将农作物刮倒、刮折甚至刮断,对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产生极为严重的破坏。道光五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查报被灾正身旗人纳粮红测地亩及人口数目以便赈济事咨盛京内务府》中记载,锦州属界大松岭沟五十九屯长周永和等在八月十七日呈报其所种的红册地亩在六月经历旱灾“田亩枯槁”,七月、八月经历虫灾“禾稼被虫腻腻伤”之后,又于八月十五、六、七日经历”连日北风大作,更将禾穗抽粃”[13],实觉秋收无望。此案中,庄稼六、七、八月经历旱虫灾后实属脆弱,八月经历连日大风之后谷物结出瘪果,该地庄稼彻底绝收。又如道光十五年《盛京内务府为造具被灾男妇应赈大小口数及一月口米数目清册事咨盛京户部》在套引来文时提及广宁并所属巨流河、白旗堡、小黑山、闾阳驿、新民屯等地地亩在本年七月间经历连日河水涨发之后,“又兼烈风将禾稼刮折,不能度粒”[14]。雹灾,指冰雹降落造成的灾害。道光三十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查明旗人被水淹没各项地亩事咨盛京内务府》中提到,广宁属界白旗堡七十二屯屯达呈报称其所种地亩在六月、七月经历水灾之后,“七月二十四日又被冰雹,秋收实无指望”[15]。冰雹对农业生产危害伤害极大,它会使农作物茎叶和果实遭受损伤,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表4:《黑图档》所见清代道光朝东北地区旱灾一览表
上述仅为风灾和雹灾单独出现案例,便足以看出两者对农业生产的强大破坏力,在所见的《黑图档·道光朝》记载中,风、雹灾害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结伴出现,对农作物正常生长以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则更为严重。如道光五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查报中前后所旗民遭蝗雹灾地亩数目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本年八月十五日,据锦州协领爱明阿、知府德等禀称:兹职等前后接据中前所旗民地方官禀称:各属界凉水河、沙河站、板桥子等处思于七月二十五日阴云布起、风雹交加,禾稼间有伤损之处……”[16]同年的《盛京将军衙门为奏报锦州等处旗民地亩蝗灾情形事咨盛京内务府》中也提及,锦州所属的中前所、中后所以及宁远州界内旗民所种田禾在夏季受虫灾之后“干棵矮小,籽粒不实”,又于七月二十五日“风雹交加,禾稼被伤,难望有收,其间禾经雹者连日风雨磨损,禾穗抽秕,秋力亦属甚歉”[17]。禾稼本就已经颗粒不实,经历风雹多雨之后损伤程度更甚,实在难以正常生长,农民无力承担沉重课税,只能上报。
(四)旱灾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其主要特点是延续时间较长,受害范围较广,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影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黑图档·道光朝》中所见的旱灾数量并不多,仅有四起,如道光五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查报忠厚若界内虫灾红册地亩数目事咨盛京内务府》内记载:“……廖河堡等处红册地亩,夏间亢旱以极……”[18]如同年的《盛京将军衙门为查报被灾正身旗人纳粮红测地亩及人口数目以便赈济事咨盛京内务府》一文内记载:“……大松岭沟等处红册地亩夏间亢旱以致田亩枯槁……”[19]如同年的《盛京将军衙门为奏报锦州等处旗民地亩蝗灾情形事咨盛京内务府》内记载:“据锦州协领知府先后禀报锦州属之中前所、中后所并宁远州界内旗民所种田禾自春徂夏未沾雨泽迨至六月初旬始得透雨,洼下田禾尚属笼茂,惟高阜之处所始因受旱继生腻虫,干棵矮小,籽粒不实……”[20]又如道光十五年《盛京内务府为造具被灾男妇应赈大小口数及一月口米数目清册事咨盛京户部》内所书:“……金州、宁远并锦州所属中前所、中后所、明水塔等处,因春间亢旱,布种较迟……”[21]而且《黑图档·道光朝》中所记旱灾绝大多数持续时间较短、覆盖范围较窄,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小。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将这些称之为干旱,而不能称之为旱灾,详见表4。
经过梳理可以发现,水灾、虫灾和风雹灾是清代道光年间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破坏了土地环境,也给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黑图档》所见东北地区的救灾流程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不仅会对农作物生产产生影响,还会使地区经济受到损失,严重时还会伤及人畜性命,破坏社会的稳定秩序。因此,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高度重视救灾工作,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极富成效的救灾流程。到了清代,政府应对灾害的程序则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完备化。
(一)报灾
报灾是指在灾害发生之后,地方官将其所管地界的灾情逐级上报,使得上级官员尽早收到地方受灾的具体情况信息,以便上级政府做出决策,及时对受灾地区开展救助。报灾是政府展开救灾流程的第一步。
清代要求,报灾必须逐级上报,不得越级。这种逐级上报灾情的政策与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政府的等级秩序以及组织管理程序,但其也存在巨大的弊端,即过程复杂烦琐、耗时较长、效率低下,被灾地区难以得到及时的救助。
《黑图档·道光朝》抄录了大量清代道光年间盛京内务府与各部衙门往来公文,而这些官府文书“套引”的行文方式就可以清晰地展现这种逐级的报灾程序。如道光十四年《盛京内务府为派催长德力顺会查广宁田禾有无被水淹涝情形事咨盛京将军衙门》记载:“档案房呈为派员会同查灾事:道光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准盛京将军衙门咨开左户司案呈:道光十四年九月十七日据委员协领乌尔滚太等呈称为会衔呈报事蒙衙门札开为札行事左户司案呈:道光十四年九月初五日据广宁防守尉依克精厄呈称为呈报事:据满洲正黄旗防御依兴阿、骁骑校得升呈称为呈报事:于本年八月十六日等日陆续据属界大三家子等处屯达王瓒等前后报称:本年六月内大雨倾盆,新开、鹞鹰等河河水涨发,又兼七月二十二、二十四等日阴雨积水过多,将小的等所种禾稼俱已被水淹泡,虽经吐穗不能成熟,小的等合家老幼俱□□禾稼度命,今实秋收无望不敢隐匿,只得报明,伏祈案下肯准查验转详等情……”[22]屯达王瓒为管理屯田的低级官员,在其所管田地于道光十四年六、七月受灾之后,迅速将灾情上报给驻防旗兵防御依兴阿以及骁骑校得升,二人随后将灾情上报给广宁界驻防旗兵将领防守尉依克精厄,依克精厄又呈报给驻防将军属官乌尔滚太,道光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灾情才被上报给盛京将军衙门,前后历时近两个月。又如道光二十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查明各项旗人承种官地被水淹涝情形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盛京将军衙门为咨行事左户司案呈道光二十年九月初五日据广宁防守尉台布呈称为呈报事:蒙衙门札开为札行事左户司案呈道光二十年八月初九日据广宁防守尉台布呈称为呈报事本年八月初四日据白旗堡掌路记佐领依萨那呈称为呈报事准管理界务骁骑校恒谦移开为移行事:本年七月十九日据具呈人白旗堡、驲守堡宋景春等呈为报明事:禾稼被水淹泡,恳恩转详查验事。”[23]禾稼被水灾情被堡守宋景春等人发现于七月十九日上报,后经由骁骑校恒谦、掌路记佐领依萨那、广宁骑兵将领防守尉台布等人,最终于八月初九日才被盛京将军衙门知晓,九月初五日盛京将军衙门才对旗人被灾地亩进行履勘。
(二)勘灾
清代,地方出现灾害,需要由督抚委派地方官员亲自奔赴受灾地区勘定灾情。勘灾的内容主要有派遣勘灾人员、勘定灾区是否受灾、勘定受灾范围、勘定受灾地亩分数、勘定受灾人口数目、将被灾情况造册送部等。
道光二十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查明各项旗人承种官地被水淹涝情形事咨盛京内务府》中记载:“白旗堡馹、二道境馹并大白旗堡刘四屋台西、高湖地、䣕家窝棚等处于本年六月河水涨发,淫雨连绵……所种田禾俱被淹泡,虽有一二高阜之处,所剩无几,秋收实无指望。”盛京将军衙门则因“查天晴多日,现届秋分禾稼成熟,各村屯皆有高田,岂致一概淹泡所剩无几”,对此项报灾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并且认为“该尉及该界官切未亲身履勘,仅据馹丁守堡一面之词遽行呈报,殊难凭信”。随后派遣广宁防守尉“立即驰赴白旗堡率领该界官即将该馹丁并旗人所种各色禾稼按坐落领名详查高低田亩,核计被水淹没者若干,有收者若干,除抵补外是否致灾”,并且要求“务须□勘,确实加具并无虚捏”[24]。道光八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派员查明大孤家子等处旗人红余册地被水淹没情形事咨盛京内务府》对红册、兵等、伍田等各类地亩的总亩数以及各类地亩的被灾亩数进行了极为详细的统计,并且对各类地亩被灾分数进行了勘定:“各项旗人所种地亩除核计不致成灾不计外,仅查得三旗界内各项旅人种地亩被灾六分、七分、八分、九分共。原红册地十六万三千一百七十二亩六分内,已被灾地十二万七千八百一十一亩三分九厘,未被灾地三万五千三百六十一亩二分一厘,被灾七分、八分、九分。原额征余租地一千五百三十八亩六分内,已被灾地一千二百五十亩零零八厘,未被灾地二百八十八亩五分二厘。原征租科地五百一十八亩一分内,已被灾地四百二十六亩三分六厘,未被灾地九十一亩七分九厘。兵等、伍田原地八千八百三十三亩九分二厘五毫,内已被灾地六千一百八十三亩七分四厘七毫五系,未被灾地二千六百五十亩零一分七厘七毫五系,随取具各该界官并无遗漏冒报印结并守堡等画押甘结存查外所有,职等查验被淹各村屯地亩委系致灾六分至九分不等,理合分析开单,并无扶同冒捏情弊,连衔官方印结一纸备文一并呈送户司查核可也。”[25]勘灾必须准确,因为勘灾所得的被灾范围、被灾分数等数据均直接关系着灾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不得存在任何造假捏报的情况。
在勘灾官员亲勘灾区结束之后,还需要各管界官员对被灾地亩分数和被灾旗民数目尽快进行分析造册,差专员呈送报部。道光九年辽阳、广宁、锦州、凤凰城等处被灾,锦州、广宁界内官员在勘灾过程中工作散漫懈怠导致被灾各册迟迟未送到部,盛京内务府就在《盛京将军衙门为请催令锦州协领造送界内被灾各项地亩成灾分数及应赈大小口》一文中对该界官员进行了严厉地批评,“查锦州广宁界内应造被灾各册叠经本衙门饬催乃该界官等任意耽延,而该尉协领等又漫不经心,殊属怠玩,事关灾赈,民瘼攸关,断难稍缓”,并且对其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相应专差飞催锦州协领遵照前札限文到日立将各该属界内旗人被灾地亩照依成灾分数按领核明原额地若干、内被灾地若干、未被灾若干,分别红余、升科、伍田各造具细册二本,其被灾应赈正身旗人纳粮红册地亩及大小口数、另行照例造具地亩口数清册二本,钤用关防出具并无遗漏捏报印结一纸专差经手承办妥人星飞驰送,立待核办题赈”,还在公文的结尾处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正警告:“倘再迟延,定将该尉协、掌记佐领等一并指名严忝不贷……”[26]由此亦可见,盛京内务府对勘灾工作的高度重视。
(三)赈灾
赈灾就是指灾害发生过后,政府对灾区民众进行救济,尽可能地减少灾情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是救灾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所见《黑图档·道光朝》书写中,清代赈灾方式主要包括蠲免、缓征、赈济等。
1.蠲免,就是对受灾严重的地区直接免除钱粮赋税,即将地亩全部额赋分为十分,按照地亩受灾分数逐渐减赋。蠲免是清代的一项重要救灾措施,它对恢复灾后农业生产和减轻农民课税负担产生积极作用。道光十五年《佐领岫云为庄头乌林阿等地亩被灾蠲免正赋及差粮事呈请转咨总管内务府》中提及,“查钦定户部则例户部内开,凡遇水旱成灾,地方官将灾户原纳地丁正赋作为十分,按灾请蠲,被灾十分者蠲正赋十分之七,被灾九分者蠲正赋十分之六,被灾八分者蠲正赋十分之四,被灾七分者蠲正赋十分之二,被灾六分五分者蠲正赋十分之一”,一分至四分均不成灾,不准减免钱粮,这是乾隆元年就规定“永著定例”的灾蠲政策。该公文中随后提及为了显示“旗、民互异”,盛京地区“曾于嘉庆四年奏改庄、园人等歉收一分即免一成钱粮,以示宽恤”[27]。该项优惠政策直到多年以后“因营谋捏饶幸图减免之弊”才被停止。由此可见,东北地区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在灾蠲问题上曾被给予一定程度的照顾与倾斜。
通常情况下,蠲免必须按照被灾分数严格进行,道光二年《盛京内务府为出具粮庄地亩被灾册结事咨总管内务府》规定:“嘉庆五年经总管内务府奏准庄头等遇有被灾地亩按照地方官册结尽报尽免,其被灾一分四厘,即免一分四厘钱粮,既不得少免,而被灾一分六厘,既免一分六厘钱粮,亦不得多免等因知照亦在案。”[28]蠲免过多则会导致国家财政亏虚,蠲免过少又会对灾民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要慎重对待。
2.缓征,是在政府的许可下,暂缓征收受灾程度略轻地区的应征额赋。缓征与减免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是取消征收税赋,而是将征收税赋的时间稍微延迟,从而宽纾民力,减轻灾民负担。道光八年《盛京将军衙门为旗人等地亩被水成灾会题赈恤蠲缓差赋事宜事咨盛京内务府》[29]、道光九年《盛京将军衙门为奏准盛京广宁及小黑山巨流河等处地亩被灾蠲缓赈恤口粮事咨盛京内务府》[30]、道光十二年《盛京内务府为造送去岁庄头承种官地额征缓征租银催征全完考成清册事咨盛京户部》[31]等公文均有提及对被灾稍轻的地区施行缓征。其中道光三十年《盛京衙门为抄录盛京将军奏请蠲缓受灾红册地钱粮事咨盛京内务府》记载:“白旗堡界前五太子等七十三屯各项旗人承种红册地亩委因雨水淹涝复被冰雹,兹不致成灾,实系歉收,其余租升科伍田系续行讨垦,地势尤属低洼,收成不过二三分。通盘核计被灾七、八分不等。又新民厅属沙岭等六十七村屯民人成灾地亩被淹,颗粒未能饱满,实系歉收。大民屯等一百八十五村屯兹已被水,较之沙岭等处稍轻,收成亦属歉薄各等情加具连衔切实印结详报前来,奴才等详加访查,委系实情。请将歉收旗人册地本年领额征钱粮缓至下年再行起征并将应行代征上年歉收钱粮延缓一年,沙岭等六十七村屯歉收民地应征本年并各年代征钱粮照例缓征所有,收成稍形歉薄之大民屯等一百八十五村屯上年被水今复歉收,若将新旧钱粮通同将并征,民力实有未逮,应照缓旧征新之例……”[32]勘灾官员认为白旗堡等处村屯、沙岭村屯和大民屯三地均未达到受灾的程度,前二者实属歉收,大民屯歉收情形稍轻,但是考虑到地亩受灾严重、农民歉收无力承担课税等情况,盛京将军衙门还是对三处土地均施行了缓征,不仅缓征了当年应征钱粮,还缓征了上年旧欠的钱粮。
3.赈济,就是政府无偿救济灾民。按照赈济的物品分,也可以分为赈粮米、赈银以及银米兼赈。赈粮米是所见《黑图档·道光朝》中最为常见的赈济方式。道光二年《盛京内务府为造具三旗各司灾户人等领取初赈口米并续赈展赈米石清册事咨盛京户部》[33]、道光八年《盛京将军衙门为造具广宁被水成灾户口应领一月口米细册事咨盛京内务府》[34]、道光八年《盛京户部为派员代领红册地被水成灾人等应领一月口米事咨盛京内务府》[35]以及道光十二年《盛京内务府为造送被灾人口及应领初赈一月口米数目清册并请照例拨给事咨盛京户部》[36]等公文内均对政府给灾区赈济粮米有明确提及。其中,道光八年《盛京户部为派员代领红册地被水成灾人等应领一月口米事咨盛京内务府》公文记载:“盛京户部为咨行事粮储司案呈道光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准盛京内务府衙门咨开查得本衙门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并掌仪司会计司内管领等处各所属界被灾人等名下红册地亩及灾分数目应赈男妇大小口应行预借一月口米理合造具细册各三本咨送户部查照等因前来。查册开内务府正黄旗属下被灾人等共大口一千五百九十五名口,小口一百九十四名口,应领预借一借口米四百二十三石;正白旗属下被灾人等共大口九百二十七名口,小口八十名口,应领预借一月口米二百四十一石七斗五升;掌仪司属下被灾人等共大口一千一百九十六名口,小口六十八名口,应领预借一月口米三百零七石五斗;会计司属下被灾人等共大口二百四十九名口,小口二十一名口,应领预借一月口米六十四石八斗七升五合;内官领属下被灾人等共大口二百五十四名口,小口二十三名口应领预借一月口米六十六石三斗七升五合。以上五处应领预借一月口米均拨在岫岩旗仓关领,镶黄旗属下被灾人等共大口一万三千九百七七十一名口,小口一千九百三十二名口,应领预借一月口米三千七百三十四石二斗五升,内拨米二千石在盖州旗仓关领,下剩一千七百三十四石二斗五升,拨在复州旗仓关领。”[37]公文中甚至对各属被灾旗人应该领取多少赈米、赈米拨在何处旗仓等,都有着极为准确细致的记载。
《黑图档·道光朝》内文
但倘若粮米不足,政府也会赈银或者银米兼赈。道光三年《盛京内务府为派员查明道光元年凤凰城等处被灾旗人赈恤银米事咨盛京内务府》[38]、道光十七年《盛京内务府为造送赈恤米银散放完竣清册及并无遗漏印结事咨盛京将军衙门》[39]以及道光十五年《盛京内务府为造具散放三旗各司所属灾户人等应领米石折价银两清册事咨盛京将军衙门》[40]等文中均有对灾民赈银和银米兼赈的记录,其中道光十五年《盛京内务府为造具散放三旗各司所属灾户人等应领米石折价银两清册事咨盛京将军衙门》则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一则对灾区进行银米兼赈的事例:“查今岁牛庄等处被灾五分至八分正身旗人及各部衙门旗人共大口十一万四千七百八十二名口,小口一万一千七百四十九名口,内除在干旗民各仓领过初赈一月口米三万零二百六十四石一斗二升五合外,仍需续赈米七万八千三百二十石零八斗七斗五合,此项米石业于题内声明,银米兼赈应领一半本色米三万九十一百六十石零四斗三升七合五勺照依先后咨来单开旗民仓存米数,核计就近酌拨动放关领,下剩一半米三万九千一百六十石零四斗三升七合五勺,照例每米一石折银六钱并坍塌旗房修费,共折给库平银二万五千八百七十两六钱六分二厘五毫,业经行准奉天府府尹衙门州县地丁银两足敷散放等因。”[41]选用钱银还是粮米进行赈济没有明确规定,往往是根据被灾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但是随着后期清朝国力衰弱,国库不充实,直接赈米的次数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粥赈、以工代赈等其他形式。
四、结语
《黑图档》是清代盛京总管内务府的档案,所以便于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来对清代道光朝东北地区自然灾害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且《黑图档》是各部门间往来的公文抄件,其中记载了很多盛京各部门间的公务交流,也便于对灾后清政府救灾流程进行总结。对《黑图档·道光朝》所见内容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清代道光年间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水灾、虫灾、风雹灾和旱灾,政府救灾流程也大致可以分为报灾、勘灾和救灾三个阶段。《黑图档》中的这些档案记录,既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清代东北地区的环境与气候变迁,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清代盛京地区的救灾制度与赈灾措施。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 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区域环境史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174)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