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前苏联大画幅相机的 、发展历程
2020-07-23田金良
田金良
对于大画幅相机的认定,我们通常参考两个指标:一个是拍摄画幅的尺寸,通常要超过4x5英寸大小;另外一个就是能完成一些复杂的摄影技术动作,比如移轴等。如果细分起来,这里面包括非常多种类型,如单轨座机、双轨座机、外拍机等等。大画幅相机通常采用单页片拍摄,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成像素质优秀,多数被用在室内专业人像或商业摄影等领域。前苏联作为相机生产大国,在其历史上也生产了不少大画幅相机,下面我们就给大家分类介绍一下他们的历史。
谈起大画幅相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照相馆里的木制座机或者外拍机,因为大画幅相机主要应用在影室摄影等专业领域,普通家庭较少使用。这种机型也是摄影术发明后早期的代表机型,在前苏联时代量产的大画幅木制相机是中K系列(图1)。这个系列最早的机型是约1930年左右,由列宁格勒摄影技术学校和实验摄影车间研制生产,镜头采用的是德国蔡司的天塞210mm F4.5,后期定型后逐渐开始量产,由多家工厂参与了生产,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期才停止生产。其产品涵盖了13cm×18cm、18cm×24cm、30cm×40cm等多种画幅。其中13cm×18cm、18cm×24cm这两个画幅是产量最大的,也是主流机型。在13cm×18cm画幅机型中,配套的镜头通常是:VIH/lyc rap-51 210mm F4.5(早期少量使用VIH/lyc rap-4镜头)。而18cm×24cm画幅中,则主要是VIH/lyc rap-13 300mm F4.5镜头,后来升级改名为VIH/lyc rap-37名称。
相机采用折叠式双轨设计,后背毛玻璃取景方式,但页片拍摄暗盒。机身并无快门系统,通常采用的是在镜头上加装快门系统(图2)。快门速度通常只有几个档位。
这个系列的相机,生产时期非常悠久,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一直到1 987年左右才停产,并在多个相机工厂生产过。最早由列宁格勒的FOM3工厂,在1930年左右开始生产,最早的型号是中K13×18,在早期生产的该相机的铭牌上可以看到产地和相机编号(图3)。1931年左右,中K 18×24开始生产。在三十年代,苏联的相机产量并不是非常大,列宁格勒有好多小工厂都参与了相机生产,后来这些工厂都合并进入了FOM3工厂。
这个型号的相机,FOM3工厂在二战前的产量并不大,直到二战后,苏联恢复国力,在一些工厂逐渐恢复生产(图4),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大规模量产期,这时的相机前铭牌就逐渐走向标准化了,左侧是工厂标志,而后是相机品牌名称:中K,接着是相机的拍摄画幅18×24,下方是相机编号N0.550184(图5),前两位数代表生产年代,这时候已经普遍采用编年编号的方式了。该相机在FOM3-直生产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
到了六十年代,莫斯科的相机工厂也开始生产这个系列的相机,他们的标志是两个俄语字母中中组成的(图6)。到1969年时,工厂搬到了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的哈里科夫市(XapbKOB)继续生产(图7),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期(图8)。全套的相机不仅仅是机身,还包括了三脚架等配件(图9)莫斯科生产豹3中T3和AP中O系列干版相机(1929 - 1931)
从上世纪初期开始,相机的设计开始从笨重的大体积座机,逐渐向便携式和小型化的机型转变。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便携折叠式的干版相机开始成为时代的主流机型,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欧洲地区,这种折叠式的干版相机已经设计得非常成熟,并且被市场所认可。而这个时期的苏联,相机生产工业可以说刚刚起步。虽然已经有了相机的生产能力,但能生产的机型和产量都还比较少。但苏联正迎头赶上,苏联人开始参照德国的相机,设计自己的干版折叠相机。最早的型号是莫斯科的中OTO-Tpy/l合作社生产的3中T3相机(图10)!这个相机是1929年开始生产的,采用德国VARIO快门,有1/25s、1/50s、1门OOs、B、T五档快门(图11)。镜头有KeHrOTa 13.5cm F6.3和FlepmCKon150mm F12镜头,或者135mm F11和135mm F12镜头这个版本。相机的拍摄画幅为9cm×12cm,采用后背毛玻璃取景。
1931年推出的3中T3-2型相机,就技术层面来讲并未做本质性的改变,但其意义重大,因为到这个机型时,前苏联已经完成国产化了,快门改为了国产的FOM3快门,镜头也是由前蘇联自己生产。由此可见,前苏联的相机制造产业是发展非常快的。
1933年左右,相机上的3中T3字样,开始改为AP中O名称。因此从这时起,这款相机又被称为AP中O相机(图12),后续工厂又推出了后续版本的AP中0-2和AP中0-2A型,以及AP中0-3型相机。这些相机名称通常会在相机顶部的皮手提带上体现(图13、图14)。这些机型一直生产到1938年左右,产量约几万台,在经历了二战后,保存下来的较少。列宁格勒生产的中OTOKop-1干版相机(1930~1941)
如果谈起前苏联生产的折叠干版相机,那么OTOKop-1-定是最常遇到的(图15)。他是前苏联早期大规模量产机型的代表,也是前苏联相机制造走向成熟的标志机型,在前苏联的相机制造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1930年开始,由列宁格勒的FOM3工厂生产,该相机采用折叠式设计,机型小巧而实用,拍摄画幅为4×5英寸。最初期的产品,采用的是德国的镜头。这个相机的生产过程是一个逐渐吸收国外技术和不断国产化的过程。初期相机的快门采用德国的COMPUR快门(图16)。这个快门系统比较先进,快门速度从1-1/200s。后来这个快门系统被苏联仿制,取名为TeMn。由于这个快门系统制造复杂,而且造价高,因此后来又改用了德国Vario快门系统。这个快门系统就简化了,速度从1/25-1门OOs,去掉了慢速快门。虽然功能有所减弱,但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这个快门系统被苏联仿制,定名为FOM3快门(图17),后来这个快门被定型成为标准配置。相机的配套镜头也是逐渐的变化,最早配的是德国施耐德×ENAR 13.5cm F4.5镜头,但这个镜头只采用了很少的数量,后来镜头改为苏联产的OpTar03135mm F4.5镜头。还有少量镜头采用的是VIH/lyc rap-2 135mm F4.5镜头。中OTOKop-1相机总产量超过100万台,目前市场上常能遇到,除了早期的稀有型号外,其他普通的机型,市场价仅1000多元。
BOCTOK东方牌双轨座机(1948 -1951)
BOCTOK这个词在俄语中是“东方”的意思,这个东方牌的双轨道金属座机是由新西伯利亚仪器制造厂在1948-1951年间生产的。拍摄画幅为4×5英寸(图18),主要用于室内拍摄使用,镜头采用VlHyc rap-51 210mmF4.5。金属机身,皮腔可以伸缩,相机的前面有相机名称,以及工厂标志和生产年代以及编号(图19)。相机重量3760克,快门是安装在镜头上的外部快门。这个相机产量较少,收藏价值较高。
昙花一现的专业技术相机
在大画幅相机领域,双轨的折叠专业技术相机往往是专业的代表机型。在前苏联的大画幅相机历史上,也是曾经出现过的,在1958年第二期的苏维埃摄影杂志上刊登了一条双轨大画幅专业技术相机研制成功的消息(图20)。
在介绍中可知,相机采用折叠设计,拍摄画幅9cm×12cm,镜头标配是VIH/lyCTap-2 13.5cm F4.5镜头或者VIH/lyc rap-54 140mm F4.5,最高快门速度1/250s,另外还提供了可以配套使用的OpmOH80mm F6.3广角镜头。但这个相机并未量产,只停留在了样机阶段,可以说昙花一现。YL.eHviK折叠相机和MOMeHT-次成像相机(1952-1954)
YveHmK这个词在俄语中是“学生”的意思,这个学生牌的双轨折叠相机是列宁格勒的GOMZ工厂设计的(图21),拍摄画幅9cm×12cm,镜头采用T-26 135mm F6.3,快门速度1门1O-1/200s,这个相机并未量产,只停留在了样机阶段,但是在它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后背设计出了MOMeHT-次成像相机(图22)。MOMeHT在俄语中是“一瞬间”的意思,相机采用的是宝丽来的一次成像卷片后背。这款相机在1952 - 1954年间生产了9000台左右。
以上这些就是前苏联时期生产的大画幅相机的主要代表机型,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相机也是采用了大画幅拍摄,如航空照相机、工业照相机等,这些特殊的机型就不列入本次讨论之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