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难忘的小城记忆吗
2020-07-23
主持人
小城故事多,歌里是这么唱的,现实也是这样的。可能因为小,人们回旋的空间有限,所以交集就多、关联就大。这里谈到的人们,特指那些从小城路过的人。偶然的驻足,竟是一场难以忘怀的“遇见”,小城之魅,可见一斑。
伤心温州城
小吴 26岁 微商
【诉说】温州虽然很有名,但不大,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城市。是改革开放和全球化风潮,让这个小城爆得大名。2013年中秋节后的第九天,19岁的我跟着老乡来到这里,梦想通过打工改變命运。
我出生在河北省崇礼县的一个小村子,家里穷,但长的好看,从小我就知道,自己是十里八村公认的小美女。我对念书不感兴趣,一心想着外出挣钱。三位老乡两年前到的温州,都在流水线上打工,我黏着她们带上我。一到温州,正赶上一家大酒店招服务员,我当即应聘,很快就上岗了。
干了一年时间,老乡所在的衬衫厂补招一批缝纫工,她们鼓动我过去,并为我报了名。清楚记得面试时,我一进办公室,主考的一男一女还以为我是设计部新来的主管,可惜我不是,我仅仅是一个应聘者。任我怎么解释,这二人就是不信,理由好像是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可能当缝纫工?最后,他俩给厂长打了电话,才消停下来。
三天后,老乡告诉我,招聘名单里有我的名字。后来我才知道,那位男士是缝纫车间的主任,女士是厂里管人事的主管。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我正式成了缝纫工。
2014年春节我没回家,因为已经跟主任很熟了,他不但对我好,还对我的老乡也很袒护。每次下班回到宿舍,三位老乡都说:“小娟子,你的命真好,有主任罩着你,我们也跟着沾光。”
5月,我因工作认真负责,被破格提升为主任助理。其实谁心里都明白,这是个俏活儿,主要工作就是天天跟主任在一起。我有些犹豫,三位老乡却异常兴奋,簇拥着我说:“你一定要好好干,我们全靠你了。”那阵势,好像我是她们的大姐大。
7月3日是我生日,主任为我在饭店定了一桌酒席,就我俩,气氛很特别。结束时已经很晚了,他送我回宿舍。我俩步行在温州的小街上,街灯璀璨,灯红酒绿。他拉起我的手,我没拒绝,然后是他的一番热烈表白,我的心醉了,感觉又兴奋又幸福。
主任有家室,身为外地人,他跟妻子两地分居多年,感情已经很淡了。我享受着跟他的恋爱时光,全然不顾道德,也不考虑是否有可行性,更不想明天,反正当下轻松愉快,过一天就乐呵一天、享受一天。
当我陶陶然之际,一天晚上,他突然跟我说:“娟儿,厂长要招一个新秘书,我想让你去。”我不解,问:“为什么?”他开心地说:“为了我们的前途呀。”我涌起一丝不祥,反问:“你就不怕厂长好色、对我有所图?”他居然淡淡地说:“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我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但这盆水来得很及时,让我冷静下来,认真审视跟他的关系。他的话足以说明,他压根就不爱我,仅把我当成一个阶段性的花瓶,当成讨好厂长的礼品。当我跟三位老乡敞开心扉时,她们像不认识我似的,恨恨地说:“你脑子进水了,这么好的机会都不抓,我们白把你带出来了。”
我也好像不认识她们了,一起来温州闯世界的姐妹,也把我当成巴结厂长的敲门砖。我无比愤怒,也无比伤心,一周后不辞而别。我先后去了广州、厦门和东莞,现在已经回到家乡创业。7年前的温州城渐行渐远,唯有伤心一辈子都忘不了。
大海非孽海
付女士 41岁 公司员工
【诉说】2003年我到北戴河旅游,落脚一家小旅店。一天后半夜,我被走廊的吵闹声惊醒,透过门镜看见了女老板,才开门。一问,原来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因父母管的太严,又厌学,就离家出走来到这里,准备跳海自杀。
警察把她俩救上来,先送到医院,无大碍了就安置到这家旅店。她俩的房间就在我房间对面,第二天一大早,我见到了这两个女孩,都是1米7的大个儿,眉清目秀的。女老板为她俩忙前忙后,早饭后,她跟我说,这两个孩子已经是第二次自杀了,原因竟是无聊,“她俩对手腕的血管非常清楚,商量好互相割。我说可不能这样啊,我把话说前头,我一个农村妇女,上有80父母,下有子女,就指望这个小店生活,你们割得哪哪都是血,我这生意还怎么做?她俩说大姨我们不死你这,你是好人,我们到北京撞车去。我做了一宿思想工作,刚才一勺一勺地喂她俩吃饭。两人吃着吃着就想开了,说想妈妈了……”
我顾不得游玩了,出于好奇,更出于同情心,索性帮着女老板照顾起这对姐妹。一周后,她们的父母来了,一进门就要跪下,还掏出一叠钱,要感谢女老板,女老板死活不要。跟她处熟了,她向我讲起以前的一段事。
她的店在1988年就挂牌了,开业第七天,来了一位姑娘,登记好床位,放下唯一的行李——小说《青春之歌》后就没影了,晚上9点多还没回来。女老板急得坐立不安,出门到海滩上寻找。
夜深,风急浪高,她只穿了一件单衣,冻得浑身发抖,几次想回去披件衣服,但实在放心不下,怕姑娘出事,就继续在海边找。天快亮时,终于在一处海滩上找到了,姑娘浑身湿透,面色苍白,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女老板好言相劝,好不容易把姑娘扶回旅店,给她换上自己的干净衣服,还吩咐员工做了一碗热乎乎的鸡蛋面。
经过一番开导、抚慰,姑娘道出了实情。家里太穷,父母用她给哥哥换媳妇,让她嫁给一个陌生人,她就逃出来了。她想看一看大海,像《青春之歌》中林道静那样,在北戴河的波涛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海滩上徘徊了一整夜,因为心不甘没有迈出最后一步……
经过北戴河区政府和女老板的努力联系,几天之后,姑娘的家人赶过来,在北戴河办了退婚手续,女老板这才放心地把姑娘送上火车。不久,姑娘来信了,说准备出门打工,叫女老板妈妈,之后有苦恼了就向女老板倾诉,她俩的书信往来长达3年。
“后来不联系了,主要是当时媒体知道了,要大力宣传这事。我没问题,但姑娘不想,毕竟是人家的隐私。有家电视台要求拍我跟姑娘见面的场面,又拥抱又大哭,播出效果好是好,可我没同意。姑娘日后还得嫁人,电视上播了这档子事,丈夫要问为什么自杀,可怎么回答呀!”
这样的经历是不是比大海更让人难忘?女老板还说:“北戴河多美,又有名,但不能成为吞食宝贵生命的孽海呀。从林道静那事起,我就对这种事情敏感,也有一种责任,开店不仅要为旅客提供服务,还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帮助那些失去生活勇气的人。”现在,10多年过去了,只要提到北戴河,我的第一反应除了海还有那家旅店。女老板慈眉善目的脸,经常在眼前浮现,不知这个店还在不在了,那时她四十七八,掐指一算,现在也是奔七的人了。
溅到画布上的雨滴
孟先生 38岁 美术教师
【诉说】丹东有个鸭绿江,让小城干干净净、水水灵灵。有水不等于多雨,丹东不像南方小城,雨淅淅沥沥地总下不停。那年我还是研究生,到丹东来写生。选了一个公园,名忘了,有一些小巧的景致。月牙一样的小桥,浮在静静的水面上。桥头是茅篱竹舍,桥尾却繁花似锦。如果桥上有个姑娘,不用旖旎,不用风情,就像这小城,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就行。
四顾间,她出现了,对我的请求大方地同意。她走上小桥,倚着木栅栏,一束杏花探过来,人花相映美如画。“请保持这个姿势。”我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在画布上迅速作业。天公不作美,有了要下雨的意思。我还没画完,一滴雨便落到她脸上。她一动不动,甚至眼睛都没眨一下。雨点渐渐多起来,她没有惊慌,继续保持姿势,直到我画完。
我又感激又愧疚,她说只是溅了那么几滴,不碍事,我倒觉得,这几滴雨很珍贵呢,如果能溅到你的画里,就画龙点睛了。我心头一震,身体像被什么东西触了一下。好点子,没想到她的艺术感觉这么好。我马上重新润色修改了画面,落在女人脸上的那一滴雨,把她映衬得更加美丽。
她看着画,脸红了,一个劲说“我哪这么漂亮”,我说你比她还漂亮,请给画取个名吧。她用双手捂着脸,透过纤细的指间缝隙,她的脸更红了。沉默片刻,她轻声说:“就叫《不惊慌的雨》吧。”
不惊慌的雨,也可理解为雨打不惊,立马带出我的一段记忆。我的家在沈阳郊区,小时候家里穷,住的房子很破旧,一到雨天,床上地上摆满盆盆罐罐,用来接滴滴答答的雨水。父亲修了好多次房顶,都不管用,一家人都很头疼。其实,主要原因是他舍不得花钱,每次都用仓房里已经失效的半袋水泥。这样的水泥自然无法起到作用,可他死拧死拧的,总说水泥哪有过期的?固执导致他一遍遍地爬房顶,雨天时,家里照样摆满盆盆罐罐。母亲说过几次,也拗不过他。
我第一个月的工资,没给父母买礼物,也没上交给他们,而是自作主张买了一些新瓦和水泥,雇了一个瓦匠,重新修葺了房顶,顺便把屋子也粉刷了一遍。我是趁父亲不在家做的这些,先斩后奏,就算他想训斥,也来不及了。
從那以后,房顶再没漏过水,屋子里自然干净整洁了许多,不管下多大的雨,也不必担心了,一家人的心情随之好起来。有一次,雨下得铺天盖地,雨点砸得瓦片啪啪响。放在以前,我家得水漫金山。现在好了,父亲盘腿坐在炕上,一边美滋滋地喝着小酒,一边感叹:“早该这么修了,为省那点儿买水泥的钱,活受多少罪。”
这就是雨打不惊嘛,或曰不惊慌的雨。我向她讲起这段往事,她认真地听着,忽然说:“在丹东活了20多年,还没遇到过那么大的雨。可能小城市什么都小,连雨点都小心翼翼。”我笑了,说:“不是小心翼翼,而是不慌不忙。雨不慌,人也不慌,守着各自的轨道,顺应天意。”
她低下头,半天才看了我一眼。这目光像淡定的雨,落进我的心,让我感受到强烈的柔意。刚想开口问她名字,她已走下小桥,向我挥挥手,飘然离开。好在我的画还在,丹东离我的生活也不远,我有的是机会去回忆、去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