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的创新研发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研究
2020-07-23李磊
【摘 要】 医药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维护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医药产业有药品研发投入不高的问题,使得医药行业整体的市场绩效水平不高。因此,本文以2010-2018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医药产业药品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当期与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研发投入滞后1期与企业绩效呈很弱的负相关关系,研发投入滞后2期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本文从制药行业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为我国制药行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医药产业 研发投入 企业绩效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医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医药企业通过创新来提高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医药市场竞争促进企业不断地加大对产品的创新研发投入,企业力争通过创新来提高自己的企业绩效。医药产业是我国近几年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朝阳产业对维护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国家和制药企业对创新研发的重视逐渐在提高,但创新的成果并不突出,大部分产品仍停留在低水平的仿制和技术水平较低的阶段,与世界制药巨头企业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医药创新不足已阻碍了医药制造业的崛起,随着医药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两票制”推广以来,大量规模小,研发实力较弱的企业逐步被淘汰。市场激烈的竞争会使得医药龙头企业强者恒强吗?因此,研究医药企业的创新研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医药企业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壮大自己的实力。
医药行业自2014年开始进入医改深水区,伴随着招标降价等因素,医药行业进入调整时期,经历2015年的阵痛后,从2016年开始医药行业逐渐确立了底部,业绩开始稳中有升。通过工信部的医药工业数据可以看到,医药行业整体在政策引导、大健康产业发展、人口结构调整等多重作用下,逐渐迎来产业结构调整后新的发展周期。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6年1-4月,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228亿元和利润总额850.1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1%和15。6%。2009年至2011年,我国制药行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从18.7%攀升至26.5%,但2012年下降到20%左右,此后不断下降至2015年的约10%。这与我国国民经济总体近年来遭受的下行压力相符。受制于医保控费和药品招标降价,我国制药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和药品售价降低的双面夹击,国内市场难以再现往昔的高速增长。制药企业要摆脱困局、谋求发展,一方面需依靠技术改进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另一方面则要依靠销售力度增强和销售渠道扩展。
伴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研发投入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研发投入究竟能否促进企业绩效最终提升及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程度一直是困扰企业管理者的难题。一方面,研发活动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研发能否成功、成果如何衡量是一大问题;另一方面,研发投入属于前期支出,成果的显现往往具有滞后性,资金、时间、人力成本等都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关于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例如: Klette(1996)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证明了研发活动对企业生产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Libik(1969)研究得出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增加之间线性关系十分显著。Hsieh等(2003)选取美国1975-1996年医药和化学业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的获利大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获利。Aboody,Lev(1999)对美国化工行业进行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长达7年的滞后效应影响。
二、数据及模型的建立
2.1 数据来源。本文的样本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采用沪深股票中的证监会行业分类法,获取了2010-2018年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的數据,并作如下剔除:第一,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其他与相关研究的数据缺失过多的企业,第二,在此期间退市的公司,第三,在此期间刚上市的企业,以保证企业在此期间数据的连续性。最后文章的研究涉及到125家医药上市公司。
2.2 变量的选取。本文选取营业净利率(OPR)来表示企业绩效。选取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即研发支出/营业收入(RDI)来衡量企业的研发投入。选取了一些可能会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作为该模型的控制变量。具体包括:企业规模(Size)、资本结构(LEV)、现金持有水平(CHI)。
2.3 建模。根据前面的理论模型,本文建立如下的数据模型。其中,β是待估参数,是随机扰动项,各变量含义见表2。计量模型如下:
2.4数据回归分析。
本文使用STSTA12.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对125家医药上市公司所构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表4-3可以看出,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当期与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研发投入滞后1期与企业绩效呈很弱的负相关关系,研发投入滞后2期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作为控制变量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呈显著负相关,企业规模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现金持有水平与企业绩效呈不显著相关关系。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3.1.1 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当期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研发投入本身作为以企业技术进步为导向的投入,属于企业当期开支的一部分,且一般不能当期见效。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研发投入当期对企业绩效来说是负面的。此外,我国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对于市场份额的争夺十分紧张。很多医药企业没有时间和精力放在短期不能见效且需要大量持续性资金投入的研发上,而更多关注营销的拓展、企业的运营等方面。故从我国制药企业整体上来说,研发投入对于其经营绩效是负面的。
3.1.2 我国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存在滞后的显著正向影响,且滞后期为2期。虽然研发投入当期一般不能对企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甚至是企业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若企业研发成功,即研发投入转化为成果,就能显著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有了新工艺或新产品,就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占领,从而促进经营绩效的提升。
3.2 政策建议
3.2.1 通过并购整合拓宽渠道资源,做大做强。基于我国医药企业小、散、多的特点和行业集中度低的现状,加强横向并购扩大规模是医药企业提高经营绩效的有效途径。我国目前有医药制造企业7,000多家,大部分企业的年销售额不到1个亿,可通过并购整合,淘汰一批没有特色的中小型公司,将有一定特色但规模不大的医药企业整合起来,着力在中国塑造出有真正竞争力的医药强者。
3.2.2 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增强研发实力。企业研发活动所带来的各种技术创新可以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以制造更高高的进入阻碍,从而更好地保护自身已己有的市场份额,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利益。并且,新技术、新工艺可为企业带来更长时间的持续盈利。因此医药企业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上。尤其对于我国制药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在行业普遍缺乏创新、业务拓展有限或受阻的情况下,大量的研发支出支持是获得长足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Z Grilichs,J Mairesse,1982.Comparii^productivity growth:An exploration of French and U.S. industrial and firm data.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1(1):89-119.
[2] G libik,1969.TTie Economic Asessment of Research and Devolopment.Management Science,16(1):33-66.
[3] M Hirschey,JJ Weygandt,1985.Amortiztion Policy for Advertising and Research and Devetlopment Expenditure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1(3):326-335.
[4] D Aboody,B Lev,1999.The Value Relevance of Intanibles:Yhe Case of Software Capitlization.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36(2):161-191.
作者简介:李磊(199606-) 男,汉,湖北潜江,在读研究生,单位:广东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农业經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