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及对策研究

2020-07-23商庆龙

大经贸 2020年5期
关键词:财务造假上市公司

商庆龙

【摘 要】 伴随着一纸公告,瑞幸咖啡承认自己财务造假22亿元人民币,而这顿时引发资本市场的轩然大波,这个一路高歌猛进,看似前景美好的咖啡公司,终究因为自己欺骗投资者的行为而东窗事发,接受来自国内外媒体、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投资者等的强烈谴责和公开惩罚。此消息一出,股价暴跌,并多次触发熔断机制,同时也被交易所责令其于今年6月29日停牌同时办理退市手续。从几十年前的安然事件,到后来的绿大地事件……,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现象屡屡发生,尽管其被发现之后代价非常之高,但根本无法遏制一个又一个的上市公司接连铤而走险。而文章将借瑞幸咖啡事件来分析上市公司不如实披露财务报告的真实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尽量避免类似情形再次发生,尤其是在审计领域,最终也得出了该现象难以杜绝的根本结论——对资本的贪婪。

【关键词】 瑞幸咖啡 上市公司 财务造假

引 言

瑞幸咖啡,这个自成立之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便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如今轰然倒下,它的传奇神话故事也随之破灭,那个曾经信誓旦旦发出的美好愿景也将止步于此,不可能再继续实现。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它的覆灭不值得同情,要知道用通过编造营业数据、利润和成本等伪造出来的看似完美的财务报表来欺骗投资者和股民,使他们把自己对瑞幸咖啡的信任全部通过金钱的方式赋予给它,以此期望瑞幸咖啡真的实现它所宣扬的优势商业模式,从而在未来的中国新零售市场开辟出一片广袤的经营版图并展现出划时代的意义,但现实并不如愿所偿,股民和投资者是无辜的,他们太天真地相信了瑞幸咖啡的实力,在没有真正地了解中国消费者对咖啡需求的情况下草率地接受了瑞幸咖啡在招股书当中的阐述,瑞幸咖啡是这样写道的:在中国大陆市场上,于瑞幸同台竞争的最大的对手是美国咖啡巨头星巴克,但是星巴克咖啡的定价偏高,其消费定位区域在中高档次,所以说在中低档次内将会有着无限开发潜力,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低收入人群占比高达80%以上。此外,根据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咖啡的日需求量不高,因此对于销量来讲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而这仅仅是瑞幸咖啡宣传自己竞争优势的一个方面。在大多数时间里,瑞幸咖啡的高层不管走到哪里开宣讲会或者吸引别人加盟,找投资机构筹集资金,他们都会大力宣扬自己的商业模式的高端化、低成本和前瞻性,正如他们自己人所说的这是“以技术为核心的颠覆性的新零售模式”,然而就是这种模式迷惑了很多人,甚至连国内知名资深管理学家、教授都对此大加称赞,并作为成功典范到处推广。然而正是在这种模式下,瑞幸咖啡需要快速地扩张它的营销范围,增加门店并吸引大量的顾客,而这些措施的有效开展必须通过大规模的“烧钱”——这种B2C互联网公司为了拉动顾客消费,增加消费者数量常用的一种手段,然而由于盈利跟不上“烧钱”的速度,瑞幸咖啡只能通过编造财务数据来欺骗投资者继续购买股票。不过纸包不住火,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瑞幸咖啡对资本的狂热追求和贪婪终究还是毁掉了自己的信誉。而文章希望以此为鉴,找出为什么这么多上市公司不惜丢掉做生意最基本的信用而去作假财务报表,这种违背商业道德的行为到底如何避免并得到解决,而在下面的论述中我将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莫把资本运作当成输赢无所谓的游戏

当提到公司上市,很多人会首先想到上市可以为公司或者集团圈到很多很多的钱,而这些钱就叫做资本,它可以来自大型投资公司、法人或者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自然人,以及游离的普通股民(散户)。而这些资金在为上市公司融资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名气和市场价值,其身价也因此成倍增长,若该上市公司盈利状况不错,并且未来前景一片大好,该公司的股票价格还会水涨船高,这也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来争相购买股票。看似金钱从四面八方轻而易举地一涌而来,但是一家公司想要成功上市,需要满足苛刻的经营条件并经过层层审核才能最后挂牌,而要想在A股等国际性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则更为困难。此外,在一家公司上市之后,该公司将会接受证监会等监督管理机构的审查和规范,并按照规定每隔一段时间如实向社会披露会计报表并出具审计报告。所以说不管是国家、金融机构,还是审计部门,多管齐下共同监督上市公司,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然而按照常理来说,在如此强力度的监管机制下,上市公司基本已经实现公开透明,而上市公司不应该也不敢有弄虚作假的动机甚至行为,可事实却与想象的大相径庭,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丑闻接连被媒体爆出,而他们面临的终归还是法律的惩戒。说到这里,估计会有很多人去质疑这些聪明的企业高管们怎么会触碰法律的红线并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此,我结合着瑞幸咖啡这个案例便可分析得出,这些造假上市公司之所以迈出数据造假的第一步,其原因不外乎有两个,分别如下:

(一)企图快速实现理想商业模式

企业发展过快,公司既想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营业利润又跟不上,而股东们又怂恿董事局筹措上市方案赶紧上市以增加自身资产,所以这些企業经营者们身不由己而且还盲目自信于自己的经营理念,因此不得不仓皇上市,所以头脑一热,不计后果,一意孤行,将错就错,从此深陷财务数据造假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此时的上市公司已经如同被一层厚厚的华丽面纱裹挟着前进,小心翼翼地在资本市场继续鼓吹着自己的美丽和强大,其实它早已面目全非,债务累累,欺上瞒下,惶惶不可终日。而正义终将不会迟到,早有一天它那张丑陋的面孔会公布于众,迎接它的将会是社会的抨击和强行退市的处理结果。如果一旦该上市公司因财务数据造假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将会面临诉讼并接受刑事处罚。

(二)对资本的狂热追求

一个企业组织它是由人来控制并运行的,而当人性对财富无休止的欲望和贪婪体现在该公司时,那它就会表现出对资本的疯狂追逐,通过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利用发行债券等等方式来筹集资金,进而实现资本扩张,而当一个企业野心勃勃,胃口更大时,正如瑞幸咖啡那样,早早地就擘画好了未来瑞幸咖啡童话般的美好蓝图,那么它的目光便开始聚焦在交易所上市这个途径上,这种向全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方式为很多具有发展前景、且盈利状况极好的大公司所青睐,而一个公司上市之后想要筹得更多的资金则必须具备完美的财务报表,完美的审计报告,而这或许就是瑞幸咖啡心生造假念头,不惜承担着带有毁损名誉的代价风险去在财务报表上动手脚、做文章的根本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剖析基本得出了某些上市公司为何无视道德和法律,不惜一切代价作假会计报表的原因,而这两个根本原因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人性的贪婪,这种对金钱的无限渴望蒙蔽了企业经营者们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使他们不再理性。那么如果他们无法严格要求自己、自律性差、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这就需要外部力量对其加以管控,而执行监督职能、起到震慑作用的单位除了审计机构还有证监会、银保监会等,其中审计机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注册会计师在审查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时,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将直接影响外界对该公司经营状况的基本评判,这也是为什么上市公司敢造假的间接原因,上市公司通过灰色交易或者利用巧妙伪装方式蒙骗过审计人员,便可以拿到一份令人满意的且最干净的无保留意见报告,而投资者们由于过分依赖相信该份报告,所以导致悲剧发生。

在过去资本市场法治体系不健全的时代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现象相较于现在多,那是因为这些企业经营者们把资本当作游戏,认为即便是输了受到的惩罚也相对较轻且可以接受,还有些股东心存侥幸,待公司成功上市,股票价格上涨之时,便转让股票成功套现继而攫取巨额差价利润,这些上市公司董事长们为了一己之私,剥削股民大众的利益,简直有悖商业准则,而在瑞幸咖啡事件中,有很多人说瑞幸咖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割的是美国人的韭菜,但这样做有损中国公司的信用,也就是中概股受损,[2]因为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有很多,这种偏见很容易波及到其他洁身自好的公司,所以说劝这些想要造假的上市公司们别再把炒作资本当作一场输得起的游戏,毕竟它牵涉到方方面面,不仅仅是整个金融市场的秩序稳定、商业信用的形象树立,还有着股民们一生的积蓄。

二、审计和金融机构监管要双管齐下

那么我们该如何尽可能地降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发生的概率呢?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切入,首先在微观个体方面,直接发现财务报表问题并立即纠正错误,然后再在宏观整体环境中肃清证券市场,给予法律规定起到威慑作用。而这两者相得益彰,相互协调,并且同时加大力度,那么整顿效果将会立竿见影!

(一)审计工作要确保在微观方面的规范性

1.健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并完善审计制度要求,明确审计人员在职业道德、质量控制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规范性,[3]确保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切实做到合法性、公允性和有效性。尤其在职业素养方面,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对审计结果要客观公正地依法予以披露

2.提高审计人员的个人职业水平。要求有关审计机构如会计事务所提高注册会计师入职门槛,对相关审计资质要审查其真实性和正规性。同时要不断加强注册会计师业务能力,经常组织学习审计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杜绝墨守成规。此外还应该不断贯彻审计准则规范,实现审计人员同审计规章制度形于一体,二者合一。

3.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要赋予注册会计师使命感,让他们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毕竟其出具审计报告的合理性将关乎投资者和股民的债权利益,而倘若出现纰漏,势必将会造成巨大资金损失并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4.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同样履行客观性、保密性、诚信正直等原则。此外,内部审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同时还要做好同有关审计部门的沟通配合工作。

(二)要在宏观法律上加强立法体系建设

1.不断加固防范金融风险的堤坝。通过改革调整,不断填补系统性漏洞,防止上市公司钻法律空子,要让上市公司在一个完整有序的资本环境下健康成长。同时监管机构要比上市公司更有洞察力、更有前瞻性眼光,真正做到上市公司发现的,监管机构都了如指掌,而上市公司没发现的,监管机构也同样能摸清其脉络,这就是先知先觉。

2.加大证监会、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权力,同时要做好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避免出现职责重叠多头管理以及职责不清的混乱现象,[4]进而实现各个执法部门各司其职,执法范围全面覆盖,不留缺口的高密度监管态势。

3.重新审查上市程序,提高公司入市条件,加强上市有关法律手续的效力,督促有关审计部门加大公司上市前财务数据的审查力度,落实好严把关、高标准,窄口径入、窄口径出的原则性问题。

4.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同刑事犯罪相挂钩的法律规定建设,逐步由经济处罚过渡到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同时承担的立法机制当中,继而用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力震慑造假舞弊现象的滋生。

三、以此为鉴,警钟长鸣

通过借助瑞幸咖啡财务弄虚作假这个事件,我仔细解读出为何上市公司不顾法律的威严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正是这種对利益的无穷追逐使他们的大脑失去理智。一直以来,上市公司的透明化打消了投资者及有关监管机构对该公司做进一步研究调查的疑虑和必要,当然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一直在变,这就难以保证上市公司不会寻找契机欺骗大众,所以说我们的法律建设必须得跟的上,同时对审计工作的高效实施也必须强加督促,真正做到事事跑在上市公司前面,绝不能使他们有可乘之机,而当等到那些上市公司们趁虚而入之时,再回过头来填补缺漏或许为时已晚。因此,只要在上述两个大的方面严加管理,定会有效地遏制住上市公司造假的念头,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始终铭记住瑞幸咖啡事件,希望以此为鉴,经常提醒自己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一旦对管控资本市场运作稍有疏忽大意,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覆水难收。

【参考文献】

[1] 佚名.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N].北京:搜狐财经,2020.

[2] 佚名.瑞幸咖啡童话破灭背后:从商业狂奔到资本做局[N].北京:新浪财经,2020.

[3] 叶忠明.审计学原理[M].东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86-91.

[4] 曹龙骐.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45-146.

猜你喜欢

财务造假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商业伦理与经济利益博弈的案例解析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