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校学生创业动机影响因素分析
2020-07-23贾敏张文燕张淑娜杨国玉
贾敏 张文燕 张淑娜 杨国玉
【摘 要】 虽然国家、社会、高校等各界都热切关注创业,我国的创业活动也有了显著发展,但其中云南省地区创业水平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水平,除去客观经济水平和地区偏远等因素,还有云南省高校学生创业动机研究内容较少,与其它地区的异同性研究相关性较低,值得深入探究。为此,本研究着重对云南省高校学生创业动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和阅读文献,确定研究框架,并结合相关文献对理论模型进行构建,本文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以个性特征、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和社会影响四大维度方向筛选出对云南省高校学生创业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对云南省高校学生创业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创业动机 微观影响 中观影响
宏观影响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转型,各行各业对创新性人才、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只有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性人才,才能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和促进就业,各地高校也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活动。
近年来,相比较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云南省边境地区的高校学生创业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政府和高校为了大学生就业做出了各种积极的努力,但还是没有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地区因素,还有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对云南省高校学生创业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以高校学生创业动机作为选题,云南省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深入分析云南省高校学生创业动机影响因素,找出云南省高校学生创业面临的难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和高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自主创业中来。
二、理论基础
(一)基于认知动机理论分析。李爱国(2018)等基于认知动机理论,提出了创业认知调节因素整合个体因素和创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创业动机的认知创业动机理论分析框架,并构建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撑经由创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概念模型。陈文娟(2015)、Achchuthan, S.和Nimalathasan, B(2012)、段锦云(2012)、高日光(2009)、M.A.C. Salfiya Ummah(2009)等学者都综述了影响创业动机的因素并通过实证提出相应的因素模型。张凯竣(2012)等基于成就动机理论,认为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包括精神动机、名利动机和责任动机三个维度,并就对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出了建议。窦大海(2011)等根据需求层次理论,构建了受经济需要激励和社会需要激励的二维动机模型;将创业动机研究的系统边界扩大到包括创业企业发展生命周期和创业者生命周期,构建了三维复杂模型。
(二)基于创业者个体角度分析。杨伦超(2009)研究后认为,对于大学生创业动力而言,其产生着重受大学生创业能力要素组成状况的影响,大学生通过掌握企业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商机判别能力可以提高其创业的成功率。谭志合(2010)等人主张大学生创业驱动力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种,即(a)政府政策、(b)技术优势、(c)财富梦想以及(d)就业压力等。高校通过推行创业教育以及政府部门实施有关政策均可以让大学生的创业驱动力得到显著增强。著名学者张熙悦(2012)认为,可将创业动力的影响因素划分为直接因素以及间接因素,其中直接因素包括创业环境、创业动机以及创业能力,而间接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质、创业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条件等。
(三)基于创业动机角度分析。薛红志(2003)等学者从创业动机角度出发,主张在较短时间内,导致创业动机不同的核心影响因素为需求层次,而个人的创业行为是为了满足他们现实的需要。收入高的创业者具有比收入低的创业者更高的需求层次,这是由于高收入者不会受到生活压力的影响,反之,二者存在差异的需求层次最终导致他们具有不一样的创业动机。薛红志等人还给出了宏观层面对创业者动机造成影响的因素,即个人特征、社会保障以及收入水平。郭永玉(1997)研究后指出,创业动机为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因,是进行某项创业活动的内驱力。现阶段,我国研究人员围绕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动力影响的分析中,主要基于创业政策环境进行分析,借助于对我国创业政策环境当前状况的研究,比较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创业环境方面的不同,紧接着深入研究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造成的影响,给予可以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意见。
三、模型构建
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以个性特征、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和社会影响四大维度筛选出对云南省高校学生创业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框架如下图所示:
四、数据分析
本研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设计问卷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一共收集537 份问卷,在回收的问卷中剔除填答者信息缺失严重、不适于进行缺失值补充处理,以及填答明显不认真、不真实的问卷后,得到486份有效问卷,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0%。通过对变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下表:
在微观影响部分,研究个人个性特征对创业动机影响方面的现状时,由表可知,主要看重的还是学生们对创业这件事情是否具有风险承担能力,创新精神。学生作为创业主体是否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是创业教育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由表可知,云南省高校学生群体个性特征四项得分均超过2.5,可知他们愿意进行自主创业。
中觀影响部分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影响。学校教育容易受到国家政府政策方针等的影响而引进或改革教育课程,这将直接作用于高校学生,对高校学生的创业动机产生影响。而家庭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家庭给学生提供的条件是客观的,父母对于学生创业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不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此次研究在问卷调查里,只考察了父母对其子女的创业想法持何种态度。家庭影响中父母的支持程度按从低到高进行1-5分的量化,平均数为:1.86,由此说明父母更期望孩子有稳定的生活,稳定的工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态度较低。但在学校方面,可以看出学校对创业培训的教育创造了积极的氛围,学校对于学生的创业持支持的态度。
在宏观部分,大部分大学生知晓我国的创业政策,并觉得有些与自己有关,两个维度可见我国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是很强的,并且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政策对自己创业动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提供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基础。
五、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合理引导学生创业。社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一定的创业社会影响力,文化和宣传也必不可少,可以由创业达人做分享课程,增强同学们对创业的感知和认识,合理引导学生参与创业大赛,激起创业兴趣。在创业政策指导方面,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多种问题,一一解答,同时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保护。
(二)培养更加专业的培训老师。调查表明,大学的创业教育培训主要是由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完成的,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创业教育背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和较高创业能力的学生,培训教师就应该有专业系统的创业知识和实用性的创业经验。可以通过培训,培训高素养创业的教师,使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创业培训,提髙教师专业化水平,在今后的创业教育中指点学生创业;云南的高校亦可以联合相关创业部门或者企业,定期来学校给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举行形式多样的创业讲座、创业活动,指导大学生创业,弥补本校创业师资的不足。
(三)培养浓厚的学校创业氛围。为了尽可能让更多学生认同、参与创业,可以从两处入手:首先可以通过成立创业社团、举办创业大赛和成立创业培训基地等方式将具有创业意愿的同学聚集起来,形成一个创业群体,在这个创业组织里面,学生们具有相似价值和行为倾向,从而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其次,云南的高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广泛宣传政府的创业政策,宣传本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事迹,激发更多学生的创业意愿,促使学生参加相关创业活动,培养浓厚的创业氛围。
(四)保护大学生创业热情,提升心理特质。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有创业意愿,这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群众基础。但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距离真正创业还有一段距离,大学生的认知不清晰将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一旦创业遭遇挫折,就会一蹶不振,轻易放弃创业,这不仅影响了个人事业前途,也会阻碍创业教育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品质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辅导教育,使其敏于把握创业机会,善于驾驭创业风险,勇于承担创业责任,乐于保持创业激情,恒于坚守创业理性,促使其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各项创业竞赛活动、企业管理实践活动等,在实践中增强创业体验,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为创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五)设置多样化的创业教育。在创业培训课程的设置上应具有多样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学校可以开设创业理论课和创业实践课,要关注创业培训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关注学生感兴趣的创业热点,使创业深入学生生活。在创业理论课中,学生相互之间共同研究探讨创业理论,从而学习相关的创业理论知识。在实践课程中,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市场,了解市场空白,并利用校外优秀资源帮助学生创业实践。前期的创业培训,中期的创业实践活动等等学校都要参与其中,为大学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学校可设立创业团队,集合学校各个专业的同学,共同努力把创业理论转变成创业成果。学校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信心,提高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爱国,曾宪军. 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撑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整合作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0(4):30-42.
[2] 窦大海,罗瑾琏.创业动机的结构分析与理论模型构建[J].管理世界,2011(3):182-183.
[3] 段锦云,王朋,朱月龙.创业动机研究: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和理论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5):698—704.
[4] 陈奥,杨红娜.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分析——基于上海高校的问卷调查[J].科技视界,2018(30):89-91.
[5] Bijan Rezaei Ph.D, Parisa Javdaneh M.A, Hoda Najafpour M, A Behzad Karami Matin Ph.D. Correlation of Dimensions of an Effective Teacher with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J].Fall & Winter, 2016:74-80.
[6] Ligo Koshy.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et in Kerala[J]. SSRN Electronic,2018:1-10.
作者简介:贾敏(1996——)女,汉族,河南焦作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在读,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市場营销;张文燕(1994——)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在读,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品牌管理;张淑娜(1995——)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在读,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组织创新;杨国玉(1995——)女,白族,云南鹤庆人,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在读,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审计
【基金项目】本文属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云南省高校学生创业动机影响因素分析》(编号:2020Y03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