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报学之启迪民智论
2020-07-23侯廷峰
侯廷峰
摘要: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以政治家身份从事报刊活动的第一人。在其27年之久的报学生涯中,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建树颇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办和领导了17种报刊;开创了清新刚健的“时务文体”(又称“报章体”);提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新闻思想。先生携着政治活动家的特殊身份致力于报学生命,他的新闻思想里对当时民生、社会的关注和见解格外深刻。本文将结合他的“17种报刊活动”和“时务文体”集中论述先生报学思想里最精髓的“启迪民智,熏陶民德,发扬民力”的新闻主张。
关键词:梁启超;报学活动;新闻思想;启迪民智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而且还是卓越的报刊编辑家、报刊政论家。从1895年参与创办的《万国公报》开始,梁启超穷27年之精力,先后创办和积极支持过《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等一系列报刊杂志,共计17种之多,撰写各类文字1400万余言。作为清末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宣传家之一,先生一生的报学活动都自始至终以“开启民智”为己任,为首务,并且身体力行的实践着。
一、解读“开启民智”的新闻主张
(一)萌发启迪民智的思想
梁启超因为参与其师康有为于1895年组织的“公车上书”而“暴得大名”,走上报学活动之路。是时,在甲午战败的危急形势刺激下,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等联合全国18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人,举行了中外闻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朝廷维新变法。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就提出了“纵民开设”保管的政治建议,康等认为要开通风气,“非会群不可”,而合大群,“非开会不可”[1]梁启超也认为,“欲开会,非有报馆不可。报馆之议论既浸渍人心,则风气之战不远矣。”(虽然此时,康梁等维新人士的新闻思想只是为了宣传和倡导维新之用,不过这并不妨碍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思想的萌发。)
先生一生对于近代报业发展和舆论宣传有着很多重要的贡献,本处仅以他的政论和小说为代表论述其新闻启迪民智思想。
1、政论方面
以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为代表的政论性报刊,既不同于以阐扬教义、劝人信教的外国传教士所办的宗教报刊,也不同于以牟利为目的的商业报刊。它以政论为报刊的统帅与灵魂,积极宣传自己的改良思想的同时也着力扩大着自己“启迪民智”的影响。梁在开始主持《时务报》时,一至五十五期几乎每期都有一至二篇论文。《时务报》的销路,也因为梁的政论文章而由原先估计的四千份激增至一万余份。[2]而当时一般报纸杂志的销量不过数百份。[3]《时务报》的销路之广、影响之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称许《时务报》的出版,定能“渐开风气,增光上国”,并对“旷世奇才”梁启超“益为神往”1901年,梁启超本人还兴致勃勃地回忆当时人们争阅《时务报》的情形:“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國趋之,如饮狂泉。”如此气势,除了先生政论文字的平畅通达外,其议论之精辟,气势之磅礴,感情之充沛都是重要的原因。还有他对当时民生、社会、国家的热切关注之因素。
2、小说方面
梁启超还创办了《新小说》,在《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一文中,他说出自己创作小说的其目的在于“专借小说家言,以发起国民政治思想,激励其爱国精神。”那篇著名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文章劈头一句就是典型的梁氏笔法——振聋发聩,语惊四座:“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接着更是振振有辞,滚滚而下:“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梁虽然在《新小说》杂志上仍然有一些简短的小说评论,也仍在报刊上继续发表政治小说,提倡小说界革命,宣扬政治小说理论,但由于其理论与创作本身的局限,而无法再深入进行下去。虽然梁一直关注着近代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的发展,并在1915年于《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一期上发表《告小说家》一文,对小说创作中的不良倾向进行了谴责,到其报业活动后期他已不再将小说作为开启民智的利器了。
二、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思想产生的动因
上文已对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的新闻思想也产生环境论述,本节将归纳性的探究此思想的整个动因。
(一)清末梁启超新闻思想中的“启迪民智”这一主张其实是他的新闻自由思想体系的一个分支或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梁启超报学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来自西方(泛指当时的先进国家或地区)的新闻自由思想的影响。梁在出国之前就已阅读了一些有关西方的书籍,对西方的新闻界已有一定了解。在其《〈清议报〉一百册祝词并论报馆之责及本馆之经历》和《敬告我同业诸君》中他举英国大臣波尔克之言——“此殆于贵族、教会、平民之大种族外,而更办绝大势力之举四种族也。”这种新闻乃第四权利的论调抬升了彼时新闻报学活动早中国社会的地位同时也提出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为一切自由之保障”,无形中彰显了报学自由思想中启迪民智这一功用和意义。也是对西方报学宣传队民众学识、能力、精神、人格起大力宣传和启迪作用的一种模仿。
(二)梁启超自身的改良主义的政治理想
这种思想体现在报学发展方面,即主张打开报禁,准许设立报馆,准许报馆报道各类事实,以求开风气、开民智、去塞求通之效。这种主张首先体现着一种反封建,与清廷搞文字狱的文化专治政策相对抗;与几千年来统治者奉行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相对抗。又使改良思想深得人心以及深刻的理解乃敢信奉这种主张。梁借报馆之宣传,广泛传播改良理念,做舆论准备,而这些都需要民众有一定的理解力和关注力及足够的知识政治觉悟,此就是梁开启民智的报学活动前期最主要动因。
即使至今日,梁的指导启迪民智思想已然有借鉴意义,当代新闻报道应该隐含其利民性导向的作用。在把握客观报道,真实传播,引导舆论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供优质信息来改变受众的观念,影响受众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90页.
[2]沈继成.梁启超与〈时务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9月01 日.第21-27页.
[3]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1955年版.第102-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