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探究
2020-07-23马文丁
马文丁
摘要:要想学好语文,需要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包括学生对生字词的积累量。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以直观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为辅,因此,识字教学应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关注学生识字兴趣,可以通过游戲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对基于游戏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有了对相关事物的探索兴趣,才会充满动力,参与其中,尤其是对于年龄尚小、学习经验不足的学生来说,在识字过程中,需要兴趣来支撑。作为语文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并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其增强识字效率。
一、借助字谜游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猜字谜游戏对于小孩子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喜欢这种联想、思索并依靠自己的智慧得出答案的活动。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备课,了解每节课后面的生字词,并依据生字的音、形、意等内容,设计出趣味化的字谜游戏,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开展猜谜语游戏活动前,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多个小组,每组4-6人,教师出示相关谜语后,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抢答,让学生们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到相关文章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识记兴趣,教师可以随时为学生们准备一些谜语,比如:双人同过独木桥;三人一日去观景;一个小锅炒豆豆,三颗豆,两颗掉外边,一颗留中间;一口咬掉牛尾巴;四张嘴,有头有尾;四张嘴,没头没尾;四张嘴,有头没尾;四张嘴,没头有尾。通过出示相关谜语,学生们的思考兴趣会被调动起来,通过积极竞猜,孩子们会说出谜语的答案,分别是:丛、春、心、告、申、田、由、甲。通过猜谜游戏,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能够促使孩子们增强对相关生字的记忆效率,当学生们在背记生字词时,只要想到这些谜面,就能够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二、运用拼字游戏,提高学生记字容量
中国的汉字结构丰富多样,有上下结构、有左右结构、有半包围结构,很多字词的偏旁部首相类似,但是却有着不一样的读音和含义,拼字游戏的运用,相当于为学生们更好地拆分了字体,并提升了对生字的记忆效果。同时,运用拼字游戏,还能够促使低年龄段的孩子积极参与课堂,增加对生字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时,其中需要学生们掌握的生字有“打、球、拔、拍、跳”等等,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生字量,教师可以让其中两位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偏旁“扌”和“足”,另外几位学生分别扮演“丁”“求”“犮”“白”和“兆”,接着,组织学生们开启“找朋友”的游戏,将偏旁和生字拼一拼,当两位学生扮演的“角色”拼在一起时,此时,需要他们大声念出来汉字的读音,然后进行组词、造句。比如“扌”和“丁”拼在一起时,学生要念出来汉字的读音“dǎ”然后组词:打球,造句:我和朋友在操场上打球。诸如此类的游戏还可以用于对学生进行生字扩充上,当教师引导孩子们认识更多与“扌”相关的生字时,还可以让他们进行“接龙拼字”游戏,全班学生依次说出自己认识的提手旁的字,并进行组词造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班级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有趣,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生字的动力。
三、灵活游戏方法,提升课堂识字效率
小学生年龄尚小,热衷于各种游戏,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变换多种形式,开展游戏识字活动,在趣味游戏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还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感受语文课堂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们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摆擂台”游戏活动,所谓摆擂台,是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生字词,让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认读,在相关时间内读对多者为“擂主”,通过这样的竞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另外,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提升其对生字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他们根据生字编故事,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口诀教字,可以使学生记字效果大大提升。此外,还可以进行学科整合,把生字教学和美术课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手工活动,对一些难写难识的字剪剪贴贴,或者对一些规整的正字进行“艺术加工”,通过改变字体的形状、颜色等等,使生字变成色彩鲜艳、趣味横生的艺术字,从而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综上所述,汉字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游戏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在引导一年级学生们进行汉字学习时引入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感受到语文课堂的乐趣。语文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不断吸收先进教育经验,创新游戏教学策略,让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富有趣味。
参考文献:
[1]趣味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熊慧.课程教育研究.2017 (49)
[2]在快乐中成长——在小学语文中进行游戏化教学[J].杨珍.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