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视域下提升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0-07-23郭立平
摘要:在线学习平台的互动式教学是现阶段可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有效性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此为主题,解析提升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现实意义,简析现阶段在线学习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在线学习平台; 互动教学; 师生互动; 问题; 建议
在线学习平台是基于信息教育教学新课改方向下延伸而出的极具开放性、代表性的线上课程教学模式,其促使知识资源得以多元化传播且具有共享化、在线协同化且同时为提升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提供更多路径[1]。师生互动是在线学习平台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师生互动仅实现知识信息传递、教学理论探析及双方认知等,深层次互动十分欠缺,导致持续性互动动力不足、整体效果不佳,提升师生互动有效性及深入性仍是在线学习视域下重点研究话题。
一、提升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规避在线学习迷航现象
其一,学生的积极互动参与,是推动教师自我反思教学问题所在予以优化教学设计的内生动力。若师生黏性较差,可直接制约教师积极且深入参与教学改革活动,导致不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心,难以实现高效管理及引导学生学习;其二,丰富多元化的情感沟通交流会,有助于学生客观了解自身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困境,可借助教师引导及激励针对性调整学习方式,以进一步提升学习有效性。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偏向于“教师以教作入路、学生以学作主路”,教师是课堂组织与管理者,而学生充当配角,师生间互动效果不佳,且难以有效培养其自主性学习能力。而在线学习教学理念下,强调转化师生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教师则转变为组织者、引领者[2]。教师主要发出任务指令,指导学生自主性完成,教师在其中主要负责监督、解答疑问并引导、纠正、评析、建议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以及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转化能力、散发性思维能力等均得到有效培养,实现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其全面培养”的核心要求。
二、现阶段在线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困境所在
(一)师生互动主动性意愿相对不强烈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线上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尚未明确所学课程中教师起到的核心作用。超过30%的学生表示希望和教师每周开展一次教学有效性层面的话题沟通,15~20%的学生每周开展两次沟通方可起到教学方式优化作用。由此可提示,大部分学生仅将教师当作答疑解惑之存在,并未认识到教师教学的核心作用在于激励、引导及促进。加之,有些教师教学方式仍未填鸭模式,尽管十分重视教学理念重构、教学情感拓展等,但由于认知偏差,更侧重于教学技能提升,均认为与学生开展深入沟通仅是次要活动。
(二)师生内在情感性互动不足
由于主体时空分离特点的限制,造成了教学过程中互动主体情感互动的局限[3]。在线学习平台的局限性之一是时空分离,是制约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核心因素。但大部分师生间互动往往侧重于双相认知互动,例如知识信息传递、教学理论探析及双方认知等,双方情感互动十分浅显、效果不佳。其核心原因与我国线上教学课程设计的弹性不足具正相关。大多课程设计重心在于教学资源整合输出及,相对淡化活动情境设计,更未考虑到师生情感增强,教学活动时常发展成为课程项目的集中展示,而提供师生互动的途径仅仅是留言区与BBS等,小组协作、情境活动等几乎不见。
三、提升师生互动有效性的路径分析
(一)构建教师群在线讨论社区
构建教师群体社区,以提升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及情感支持,从而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及互动需求[4]。其一,不同专业或相同专业但不同特长的教师于同一课程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及互助协作,实现客观认识不足以弥补不足之处,有助于进一步教学专业性、多元性等,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其二,几位教师多相沟通及互助,有助于提升课程组织热情,促进线上教学与学生互动。线上同步沟通尽管存在一定局限性的,但其核心作用在于为师生提供大量互动契机及强化积极性,以教学主题为中心,教师与学生开展话题拓展沟通,积极营造互动氛围。
(二)设定互动问题支架,增强沟通交流针对性
互动前,应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要求,设计互动主题的问题支架,为学生提供有效支持及辅助,以促进互动积极性、多元化及趣味性提升。设置支架問题时,重点在于问题简洁明了且可为学生学习提供辅助,激发其深入思考,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及逻辑思维转化能力。设置问题支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引导性。问题应具有建设性引导意义,维持互动的积极参与、正向探讨、深层次融化等,避免盲目互动;其二,开放性。支架问题答案不可存在单一性答案,应保证具有开放性,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多元化思维。其三,是渐退性。学习可独立自主完成思考及任务且同时积极参与讨论时,问题支架应同步逐渐退出,旨在为师生提供独立思考空间。
(三)制定互动效果评估标准,及时总结分析
评价标准应包括互动参与程度及讨论贡献程度等,参与程度在于学生提问数量、双向讨论量等,讨论贡献程度在于学生所提问题的价值、是否紧贴主题以及回答是否经过深思、是否可激励同伴参与讨论。教师应及时记录、总结分析与学生师生间的互动讨论参与效果。由于在线学习的特殊性,教师应积极设定多种手段积极学生参与,如奖励意见领袖及学习积极的学生等,以激励而诱导其参与,提升其积极性的同时也可强化自我效能感受,保障且促使在线学习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在线学习有效性。
结语
综合所述,唯有实现积极且深入的情感互动,方可有效从知识学习拓展至价值观、情感、信念等内生层面,实现全方位培育,以此深化师生间知识互动及理解,促进双方形成内生学习动力强化与教学方式更新的双效体验。
参考文献:
[1]杨文阳.基于SOM聚类法的在线学习分析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 (05):66-73.
[2]郑立平.警惕在线教学中教师角色的错位与异化[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 (02):93-94.
[3]张志祯,王永忠.如何认识与应对在线教学活动的高失控感[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 (06):4-6.
[4]吴迪,俸世洲.面向中小学教师TPACK发展的问题式模式的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 (10):79-82.
作者简介:郭立平(1997.10)女,汉,山东庆云,扬州大学新闻组传媒学院,数字资源设计与开发,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