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布苏含油气检测技术研究应用分析
2020-07-23徐勇
徐勇
摘要:大布苏地区青三段XII砂组呈北西-南东向顺直河道形态分布,油藏类型为构造、断层-岩性油气藏。砂体厚度10~25m,砂体分布范围明确,储层预测效果好,但目前针对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的钻井成功率低,仅H17区块成功钻获高产油流,勘探工作进展缓慢。该地区油气范围还不清楚,下步勘探方向不明确,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采用了基于谱分解技术和双相介质的油气检测技术来开展研究工作,摸清油气的分布范围,为下步勘探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谱分解技术是将地震信息转换为频率信息,在频率域进行地层、构造、储层研究的方法。双相介质理论认为,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会引起固体骨架和其中充填的流体的相互作用,会出现所谓的“低频共振,高频衰减”的现象。根据含油介质具有的“低频共振”特性,采用短时窗三角滤波的方法,得到能够定性表征储层性质和油气富集程度的结果。
关键词:谱分解;油气检测;双相介质
近年来,地震油气检测在油气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油气检测的各项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地震数据类型,可以将这些技术分为叠前和叠后两大类。叠前油气检测技术用到的地球物理信息多,预测精度较高,但预测结果受叠前数据质量和横波估算数据的影响大,且计算和分析工作量很大,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存在一定困难。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利用的是储层含油气之后的振幅和频率等异常信息,目前常用的技术有亮点、神经网络、谱分解技术等。由于叠后地震数据信噪比较高,计算和分析的数据量小,是在勘探阶段油气检测的有效方法,随着谱分解技术逐步成熟,为在频率域研究油气的响应特征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
1.地震资料品质分析
地震资料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储层预测和流体检测的效果。从地震资料波形显示结果看,地震资料波形完整,无切值现象;频带信息显示,地震资料频率分布在8~95Hz之间,无截频现象,能较好地满足储层预测地震资料要求。
2.储层发育位置
在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出油井H17井开展青三段XII砂组储层标定,将青三段XII砂组有利储层投影到地震剖面上(图1),青三段XII砂组储层具有如下地震响应特征:强振幅、连续性较好、频率高,但局部同相轴振幅弱,连续性差,多表现为复波。
3.频谱特征分析
谱分解算法输出的结果是一系列分频体(也称单频体),通过对研究区单个频率体观察分析和解释得到“低频共振”敏感频率(图2)分布范围为13Hz~23Hz,为下一步的双相介质油气检测研究提供可靠的时窗参数。
4.油气检测效果分析
将目的层段低频能量与高频能量之比值作为油气富集程度的指示。图3是过H17井青三段XII砂组油气检测剖面图,剖面上部充填颜色的曲线称为油气富集曲线,它与含油气饱和度有关,用来判断时窗内地层的油气富集程度,也就是含油性。曲线值的大小通常在0.5-2.0之间,值越大含油氣的可能性就越大。从图3中可以看到,H17井位于油气检测较好的位置,与实钻结果吻合程度较好。图4是大布苏青三段XII砂组油气检测平面分布图,黄色-红色区域为检测结果高值区,是油气富集概率较高的区域,与砂体的展布趋势(图5)一致,比较符合地质规律。
5.结论
(1)应用基于频谱分解的双相介质油气检测技术对大布苏青三段进行油气检测,确定研究区青三段XII砂组有利含油气区面积为4.5km2。
(2)应用基于频谱分解的双相介质油气检测结果与研究区18口井的钻探成果进行对比,符合率达到9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为开展下一步的勘探研究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3)结合项目组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研究认为该地区的断层断距、砂泥岩对接关系决定了油气的富集能力,油藏类型为断层—岩性油气藏。
参考文献:
[1] 高建虎,雍学善,刘洪,等.叠后地震油气检测技术与应用 .石油物探,2006,4:385.389.
[2] 于宝利,周丽萍,王晓辉.基于谱分解的油气检测方法研究及应用,SPG/SEG深圳2011国际地球物理会议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