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

2020-07-23洪小梅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学化有效性小学数学

洪小梅

摘要: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一直都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数学科目的的逻辑和抽象性较强,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难度。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必须适当选择教学方法,以便小学生都能更好地理解并确保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6-0191-01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被广泛使用,是一门是相对实用的知识科目,因此要求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会有所学习。当前,新的课程改革对数学科目的要求正在继续深化,要想数学教育满足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就必须改善基础数学教学,以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让数学课真正地做到“数学化”。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老师需要不断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設计,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进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以增加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1.1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名教学丰富的小学数学老师,不会单单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是要关注并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在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判断和推理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积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心理活动的两个重要因素。智力因素包括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等。数学课要求学生最多的就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但是数学课同样可以促进学生非智力的发展,主要是对体现在学生回答问题主动性和积极性上。并且,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这些都体现了出数学课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重要作用。

2.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2.1 优化数学课程的小学目标设计。

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适当的教育目标,并根据适当的教育目标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科书的质量,结合数学教科书进行优化设计。数学概念的逻辑性强并有着许多概念相对抽象,这些都可能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视角来仔细学习教科书并理解教科书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教育目标的设计,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以更有效地实现他们的教育目标。例如,老师可以定期向学生下发学习重点考察表,让学生把这段时间的重点和难点写在考察表上,统一收齐,老师就可以根据考察表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使得教学有着侧重点,使得教学目标设计更加具有准确性。

2.2 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上文曾提到,小学生在发现数学抽象概念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理解的问题,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仍处于萌芽阶段,可能会抵触抽象的概念,这就会导致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下降。因此,为了防止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数学老师可以将他们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便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并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数学。例如,数学中有“应用题”一题型,老师可以根据可能发生在学生周围或学生能够通俗易懂的生活小应用改编为应用题,让学生结合实际了解学习、巩固数学知识。

2.3 创新数学教学理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已不能满足当今对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提高的教学要求。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教师应及时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辅助教学,通过新型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数学老师可以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有趣的照片和视频动画,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并巩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2.4 注重教学方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注重学习方案的制定,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跟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表现,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并进一步优化教学课程方案。这样一来可以使得数学教学活动更加有效,防止在不重要的内容方面浪费太多时间。举个例子,学校定期的考试测试就是老师制定有效学习方案的主要根据和来源之一,老师可以根据试卷的易错点和难点更正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提升教学质量。

2.5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公角色,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培育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新知识。特别的是,如果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也可以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找答案,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在老师解释完三角形的基本原理后,让学生相互讨论为什么三角形的那些性质与日常生活中应用有关,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应用知识于生活的能力。

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真正找到数学教学的“数学化”,小学数学老师都必须需要找到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老师更加需要了解班级中的每位学生,并针对班级成员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目标有目的性的优化数学教学课堂,为学生创建高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综合核心素养,并为我国继续跟进新课改下的基础教育打下巩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丽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

[2]冷喜娟.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8(01).

[3]王秀娟.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中外交流,2018(32).

猜你喜欢

数学化有效性小学数学
在数学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概念教学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