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动”课堂,提高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

2020-07-23李卫怡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个性化小学数学

李卫怡

摘要:本文提出在“联系”中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个性化表达兴趣、依据教学内容特征发展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以及在操作实践中强化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的策略。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提升其数学思维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6-0156-01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数学的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多样化的。体验式学习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不断以“动”辅“静”,在学习活动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思考,使思维不断得到内化、拓展,形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宝剑。

1.生活经验“动”起来,激发学生个性化表达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学生的数学学习离开了生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学学习要借助生活经验,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应该源于生活经验。但是,基于生活经验的数学直觉不一定都准确,所以需要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深入思考,赋予数学课堂生命的温度与生长力。

例如在不等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了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图片,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玩跷跷板活动经验。进而教师介绍体验式学习的应用器材——数字天平。综合考虑低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基础,学生不太容易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如何让数字天平保持平衡?两块重量卡怎么放?”。當学生形成“左右两边的数字要相等,天平才能保持平衡”的猜想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操作。教师让学生探究“如果左边的重量卡放在‘6上,右边2片怎么放?”的三片重量卡问题。如果在常规数学课堂上,学生在认识等式后,就只借助纸和笔空想6=( )+( )呢?低段学生没有充足的数学知识基础和高认知力,部分学生遇到这种难题时可能会马上放弃、糊弄了事或求助老师给出最终答案。这样的难题在数学体验式学习上成为了学生体验探究的对象,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积极尝试,在体验式学习中找到最终答案,而且学生的收获会更多。比如,学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理解了等式成立的算理;积累了等式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等等。学生通过探索,对具体例子讨论交流,为今后学习乘除法、乘加及进位加法积累数学互动经验。

综上所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等式性质学习,为学生学习简易方程作铺垫。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挖掘了高段教材中利用天平学习简单方程的数学知识,选取能被低段学生理解的内容,创造性地借助数字天平以体验式学习的形式探究等式性质。学生被对体验学习过程中应用的器材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经历多次操作让数字天平平衡的情况,学会用算式表述体验式学习结果,体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结果的过程,通过组内交流、师生交流、组间交流多种形式,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号的意义。学生是在有指导下的再创造,是有范围的再发现,是借助直观、形象的体验式学习达到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内容特征“动”起来,发展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

依据教学内容的特征体验式学习,发展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包括在概念教学中重视个性化表达概念本质;在计算教学中聚焦个性化表达数学算理;在应用题教学中着重个性化表达思考过程以及在几何形体教学中注重个性化表达图形特征。限于篇幅本文对在应用题教学中着重个性化表达思考过程进行研究。

例如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教师对于应用题的讲解是在创设情境供学生表述猜测,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分析,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体验学习方向、明晰猜想。学生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体验式学习猜测,学生对体验式学习内容进行设计,教师对体验式学习过程进行把握和引导,向学生渗透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体验式学习,教师设计了体验式学习内容来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体验式学习。学生被体验本身的趣味性和任务驱动性所吸引,主动参与到数学体验中去,学生对操作产生的体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猜想和验证,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并填好学习表,产生基于自身的数学发现。学生在多次的统计活动中体验、感受数据的科学性。

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观察体验式学习结果,寻找数据之间的规律,进而猜测。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析,并适时对讨论内容和疑问进行解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基于个体活动思考获得的发现。这样的活动交流,揭示了数学直觉观察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本质内容,这为学生从动作直觉思维上升到表象思维再提升到抽象恩维提供了很好的方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统计与概率知识的体会和认识,也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更是培养了验证猜想的科学意识。运用体验统计得出概率来解决面积问题(用统计得到概率,从而推理出图形的面积之比)。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做”,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力,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刘菲菲.小学数学课堂中体验式个性教学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8(02):67.

[2]陈绪军.小学数学个性化能力发展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135-136.

[3]于殿臣.浅谈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与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136-137.

[4]王岚.“做中学”中“做数学”——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8(06):91-94.

猜你喜欢

体验式学习个性化小学数学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