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玉雕的文化和情怀
2020-07-23王凯
(本文根据海派玉雕文化协会对王凯的采访整理。)采访目的:
通过采访,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传播形式,让受众人群了解海派玉雕特级大师和海派玉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凯,树立行业标杆,对玉石雕刻行业所做出的的成绩及荣誉,阐述了什么才是海派玉雕“海纳百川、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精髓,从而建立公众形象,带动玉雕市场发展。
问题设计:
1.基于外界认同的海派玉雕“海纳”和“精作”的特点,你开创的海派新书画玉雕流派有何独特之处?
2.大师的玉雕作品种类繁多,题材各异,为什么您钟情于莲花题材、宗教人物和仕女的玉雕创作?作品想向外界传达些什么寄托?
3.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您对整个市场现今的状态有什么见解?
4.作为海派花乌名家徐培三、国画大师钱行健的弟子,为什么您会往玉雕方面发展?
5.书画和和田玉雕对您来说,哪一个更值得收藏?在您的众多作品里,南红频频出现,您觉得南红与和田玉以后的市场走向会是怎样?
6.了解到您经常和家人出国旅游,参观了世界上很多艺术圣地,这对您的作品有启迪作用吗?王凯大师访谈概述:
海派玉雕是中国传统玉雕艺术中逐渐形成的一个风格品类,其形成于清末民初,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清末民初张文棣巨资购买翡翠原料,召集上海扬州等地制玉高手设计创作的翡翠大宝塔,后运到美国在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得最高大奖。海派玉雕的最大特色就是海纳百川,在传统玉雕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的海派文化和社会环境,形成了高贵精致、不拘一格、不落俗套的艺术风格。
我从小就学习书法和国画,先后跟随海派花乌名家徐培三和国画大家钱行健学画。后来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玉石雕刻,自己潜心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将自己的书画技能和美术功底融入到玉雕设计创作上。后来结识了刘忠荣和翟倚卫大师,在和他们的接触熏陶下,坚定了走书画玉雕的道路,也清楚定位了自己是人文玉雕流派的继承者。再后来进入上海工艺美院深造,认识了赵丕成老师,在学习成长中确立了自己的海派新书画玉雕风格。
一、海派玉雕的文化内涵
对于任何手工艺术作品来说,匠心是筋骨、文化是气质、情怀是神韵。有句话说得很好:“你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体现在你的气质上,”我认为也会体现在玉雕作品上。
在当代文化艺术环境里,我们还是没有摆脱也不可能完全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玉雕也是一样,我们一直在享用古人和前人的智慧遗产。近年来行业内虽然有着许多对于当代文化艺术环境和需求的思考和改变,但是受玉雕的材质局限、因材施艺的工艺局限,许多天马行空的设计创新很难在玉雕上充分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当代文化内涵上来下功夫。因为我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应该远远高于以前的玉雕工匠,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我们有着更快更便捷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还是应该静下心来吸收和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充分消化和沉淀。我自己也是在学习书画的道路上,再通过学习进入到了玉雕这个对我来说全新的艺术门类。
我从小喜爱书画和篆刻,这为我后来的玉雕打下基础。我也喜欢收藏名家书画作品,在收藏中我发现纸质的书画在流传和保存上存在天然的缺陷,我又喜欢玉石的坚韧温润,所以我就认为把自己的书画之美和亿万年天地精华的玉石相结合是最好的。于是我以中国画和书法的画面美感、意境内涵与温润内敛的玉石相结合,秉持花乌山水人物等题材先入画再入雕的理念,以特别擅长的莲花题材、宗教人物和仕女等进行玉雕创作,以唯美、写实、婉约或禅意作为鲜明的艺术特色。我非常喜欢莲花,我记得小时候学习国画花乌的第一张练习就是画莲花。我的座右铭是“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出世的态度做人”,这也是莲花的品性,所以我的玉雕创作上莲花的题材非常多,甚至已经成为我玉雕作品的暗款。
我喜欢旅游,喜欢带着孩子去世界各地游览名胜古迹和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对于不同文化元素的吸收应该始终贯穿于我们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一生。我欣赏日本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它既完整地保存了东方传统文化,又大量吸收融合西方的文化元素,更是用匠心将精致做到了极点。我也喜欢沉浸在西方的美术馆,学习他们绘画作品对光影和色彩的表现,学习他们雕塑作品的写实功底和对各种现代艺术元素的融合解构能力。
海派玉雕应该有着融贯古今、与时俱进的文化内涵,更应该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所以我们海派玉雕人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好奇心,不断学习,不断沉淀,使我们海派玉雕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悠远。
二、海派玉雕应该在高度商业化社会环境中保持一份情怀
玉雕不同于任何工艺美术行业项目,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所以我们能有幸成为一名玉雕艺术工作者,或者更有幸能成为玉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们就始终应该保持一份特有的情怀,不被外部环境所左右。如何将自己的手艺和风格传承下去,如何在当代社会能保持和擦亮这张中华文化的名片,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我们热爱这份事业的情怀。我不反对玉雕行业商业化市场化,但是不能为了商业而商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更不能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设立就是为了保护在社会快速发展中逐渐消亡的传统技艺。如果完全商业化市场化,那么不受当今市场欢迎的非遗技艺和品类就会逐渐消逝,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伤害,也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宗旨相违背的。所以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特别是具有五千年文化传承和沉淀的玉雕,它们的从业者一定要具有艺术情怀。
海派玉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诞生在东方文化和财富的聚集地上海,有着出生名门的天然优势,所以就像海派文化一样,它是立足于经济基础的高端,应该保持一份高贵和矜持。事实已经证明海派文化在沧海横流的历史变迁中,凭着这一份高贵和矜持,依然稳健地走到现在,而且越来越被世界所认同。我相信海派玉雕也一样,只要海派玉雕的艺术价值不下沉,经济价值也就不会下沉。
三、海派玉雕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文化担当和发展前景
海派玉雕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我作为海派玉雕的非遗传承代表人,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中,该怎么对待现状和考虑将来,这是个很难的问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都有着很好的师承谱系,也形成了很明显的艺术风格,那么就应该将自己的风格继续确立和强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个招揽生意的名头,而是一张文化名片、一项至高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所以非遗代表人要有一份责任担当,要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坚守自己的玉雕之路,让自己的玉雕艺术风格传承下去,让海派玉雕的非遗文化流传后世。
我作为海派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希望能对各地区新玉种的推广做出自己的努力。我在2013年初接触到南红后,发现自己精致唯美的玉雕风格,在南红这个结构细腻色彩明艳的材料上能更加凸显,确立了我对南红创作的信心,而且事实证明我的南红作品大受欢迎。之后我又陆续尝试了翡翠、绿松石和北红玛瑙的创作,很大地拓宽了我的玉雕创作道路。
有人说,人来到这个世界要做好扒掉一层皮的心理准备,而我认为一个走艺术道路的人,要做好扒掉两层皮的思想准备,要甘于寂寞孤独,更要具备坚忍不拔的品质。我相信无论社会如何快速的发展,你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努力坚持发扬自己的艺术风格,不轻易为市场所左右,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任何事物的发展肯定都有起起落落,海派玉雕也一样,中国玉雕行业也是一样,那么我们就应该坚持发扬海派玉雕的特色,坚持精品玉雕,坚持文化内涵,坚持艺术情怀,我相信海派玉雕会有一个更美好的前景。
(本文由上海海派玉雕文化協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