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问题和策略以苏州苏扇物馆为例
2020-07-23朱荣荣
朱荣荣
前言
所谓“富而思乐,富而思文”,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高,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艺术品的收藏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家层面,社会公众对于各类艺术品的收藏无论从种类或者规模上都逐渐趋向于丰富和体系化。然而对于多数民间收藏家来说,藏品的价值已然超越最初的增值意义,通过将藏品进行一系列的学术整理并且向公众展示,进而转向对文化传承的感悟和实践。秉承着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念,各种民办博物馆如雨后春笋与公立博物馆并行发展,成为博物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民办博物馆相对于公办博物馆,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特点鲜明的代表。国内众多民办博物馆主要有综合类和专题类等,其中尤以专题类民办博物馆居多。这类博物馆专注于某个主题艺术品的收藏与展示,集中对于系列文化的关注与发扬,例如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以及苏州苏扇博物馆等等。著名博物馆学者单霁翔曾经对中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脉络进行过系统的梳理,并将其概括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的自发创立阶段,第二阶段是从九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的批准设立阶段,第三阶段是九十年代末至今的登记管理阶段。”中国民办博物馆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摆脱了稚嫩的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苏扇文化传承者——苏州苏扇博物馆
自古以来,苏州都是文化富庶的代名词。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氛围自由,自然生发出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吴地文化。吴地文化不仅底蕴厚重而且种类丰富,其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囊括了多种艺术门类,包括有视觉艺术史上著名的吴门画派,听觉艺术上的昆曲、评弹,当然还包括了众多代表中国传统优秀手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扇是苏州文化的代表,自东晋至宋,颂扬苏扇的诗句不胜枚举。到了明清时期,苏州制扇更是达到了巅峰状态,正如文震亨在《长物志·器具》中所言“姑苏最重书画扇”。苏扇是苏州文化中比较典型的例子,究其实用性,它是夏日解暑的用具,但是将其提升至美学高度,它体现的便是苏州文化一脉相承的发展特点。在一柄苏扇中,常常带给我们的是竹艺,丝绸和绘画融汇在一起的多重视觉体验。
为了使苏扇的工艺和美学价值不被工具时代下的理性所淹没,苏州著名企业香洲扇坊于2010年发起建立苏州苏扇博物馆,旨在以收藏,保护,欣赏和研究为目的,服务于社会大众,传扬苏扇中蕴含的文化意味。苏州苏扇博物馆位于平江路历史街区,隐藏在众多苏州居民区的粉墙黛瓦之中,馆舍归举办人所有,建筑面积334平方米,展厅面积200平方米。馆内藏品总数1600件,藏品主要来源为举办者个人提供,基本陈列展品数量300件。展厅为一座三进式的传统苏式住宅,第一进主要介绍苏州制扇业的发展以及苏扇的文明,第二进展览了众多苏扇的成品,扇面以及各式扇柄扇结等,第三进属于弹性空间,用于规划一些制扇名家的特别展览。苏扇博物馆内藏有张大干,陆俨少,沈士力等众多名家的作品,类型包括绢宫扇,团扇,木扇,羽毛扇等等。
苏州苏扇博物馆的建立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由内而外的影响。与内,它梳理了苏州扇业的发展脉络,将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本身就是一种重视文化精神的体现。正如有学者曾说过:“文化传承是在传承場域中进行的,并受到传者与受者互动关系的影响。民办博物馆具有受众面广、传承内容主体化、文化氛围浓厚等特点,并且大部分博物馆的藏品颇具生活化的特点,容易为受众所接受,从而强化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与外,它的建立和发展更是为中国民办博物馆事业增添了一份异彩。不过,发展不及十年的苏州苏扇博物馆作为民办博物馆的后起之秀,它具有中国民办专题类博物馆所代表的特殊性,当然也存在着中国民办博物馆所具有的一系列亟待改变的问题。
二、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问题
中国民办博物馆起步晚,种类多,增长速度快,在公办博物馆稳步发展的同时,更加贴近大众生活的民办博物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观众对于民办博物馆的要求逐渐增多和提高。在社会对于民办博物馆的要求逐步提高之际,其自身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也逐渐显现出发展的不足。由于发展环境和政策等的原因,中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资金短缺,专业人才不足和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等方面。
资金筹措是中国民办博物馆所共有的难题。有博物馆学者曾经说过:“与国有博物馆相比,民办博物馆并不能享受同等的政府财政支持和业务指导待遇,去更好地运营和正常开放。有的民办博物馆开办之初,政府曾给予了一次性补贴,但如何持续推进民间博物馆发展,让其更好地运营下去,尚属一大难题。”苏州苏扇博物馆也不例外。其馆址位于历史街区内,虽较好地融入了苏州人民的生活场所中,且免费对外开放,但是由于道路狭小,交通不便且位置隐蔽,可谓是真正的“弄堂里的博物馆”,从而导致客流量较少。据调查,苏州苏扇博物馆每日开放时间为6小时,全年开放天数为200天,年观众总量约500人。2012年举办过一次临时展览,临时展览观众人数约150人。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苏州苏扇博物馆与众多民办博物馆一样,门可罗雀是其常态。对于苏州苏扇博物馆来说,以观众门票的方式筹措运营资金可谓是天方夜谭。这样一来,政府政策的缺失以及社会成员的忽视,就会导致博物馆运营出现一种恶性循环,长久如此,最终将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由资金筹措不足而引发的众多运营上的不利情况,其中最典型的是专业人才匮乏。进入苏州苏扇博物馆,三进展厅内显得异常冷清,这其中除了零星观众,甚至无任何工作人员。一个完整体系的博物馆是由多方面人才共同构成的,其中包括讲解导览人员,学术研究人员,展览策划人员,文创品开发与销售人员等,除此之外的安保人员也非常重要。但是,在苏州苏扇博物馆中仅有一名售卖各种苏扇的文创店工作人员,从此情况看来,苏扇博物馆的整体运营并不符合博物馆办馆的规范。人才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博物馆无法正常运营,而且还会降低博物馆自身的专业性。其实,导致专业人才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博物馆条例并没有对民办博物馆的人员资质规定量化指标,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博物馆专业人才的良莠不齐。
再者,谈到博物馆自身的内在发展,“在博物馆工作者的视角中,民办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较为缺乏公共性而难以真正发挥博物馆功效。这一印象的形成主要由于民办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多数缺乏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综合发展实力,因受到资金的限制而难以真正实现博物馆的各项功能。”包括苏州苏扇博物馆在内的众多民办博物馆真正缺乏的是一种资源整合的理念,光靠某一家博物馆自身单打独斗完全不符合当下对于文化交流的要求。所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是当下民办博物馆最为重要的举措。
三、民办博物馆发展策略
关于民办博物馆出现的众多问题,归根究底属于管理制度上的问题。民办博物馆的品牌意识微弱,宣传力度不够,从而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吸引外界的关注。
增强品牌意识是民办博物馆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其中包含博物馆自身对于品牌的定位以及宣传。英国Tate美术馆在品牌策略方面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在他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这种转变,“从一个单纯的学术性质的展馆,带着某种一成不变的学院派的形象,变成了一系列经过品牌包装的体验,分享一种态度。”品牌是一种标志,是一种文化的外在代表,更是博物馆形象的直接体现。对于国内的民办博物馆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最为直接的借鉴方案。“品牌同时也能获取难以磨灭的信任感,因为在商标印痕之下,人们可以确信某种形式的服务能够得到保障。”在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创办多数源自干企业家或者收藏家的某种“历史情怀”或者“文化情感”,由感性因素而生发的事物往往会对带着利益的理性产物嗤之以鼻,民办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机构似乎更是不能与收益划等号。但是,在市场经济下,民办博物馆为了自身更好的运营,应该去建立自己的品牌,推销自己,从而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品牌的建立初期可以集中于网页,宣传册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之上,进而转向对于博物馆理念的输出工作。如此种种并不是民办博物馆忘却初心的体现,而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做物质保障。
馆际间的交流合作是民办博物馆实现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和吸收“新鲜血液”的有效方式。以苏州苏扇博物馆为例,与苏州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非遗数字博物馆虚拟展馆进行交流合作,形成群体间的资源共享,无疑会促进其发展的活力和可能性,带来单一博物馆所无法实现的各项资源互助。参照国内的上海浦东文化艺术集聚区,囊括了中华艺术宫,世博会博物馆和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等文化场馆,形成馆与馆之间的直接合作。当然,这一切的可能性基于博物馆对于自身的管理和营销。如若民办博物馆完善自身的运营模式,吸收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资助,形成一种良好的发展模式,那么对于人才的吸引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民办博物馆如何真正有效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呢7公共教育是其不可忽视的步骤。其实,各种专题类的民办博物馆在教育问题上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苏州苏扇博物馆可以利用自己的馆藏优势,与各高校、中小学合作,形成馆校互动。在多层次群体中宣传苏州扇业的辉煌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社会大众心里培育对于苏扇的保护和传承。这是对所有民办博物馆的要求,只有这样民办博物馆在其发展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四、结语
民办博物馆是公办博物馆的有效补充,它弥补了公办博物馆所无暇顾及的各类传统文化,它们像无数璀璨的明星,共同融汇成中华文化的耀眼星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者,各种类型的民办博物馆需要也应当承担起传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在整个民族宣扬文化自信的当下,民办博物馆应该走在时代的最前端,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刘稚亚民营博物馆的前景[J]经济 2017(15):110-112
[2]单霁翔民办博物馆是博物馆事业的重要力量[J]北京:紫禁城 2014(S1):7-19
[3]黎帥民办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要场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8(4):54-57
[4]朱煜宇民办博物馆如何实现资源利用与整合兼论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十年发展契机[J]上海工艺美术 2012(3):21-23
[5]转引自王璜生大学与美术馆:美术馆的公共性与知识性[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