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
2020-07-23纪占志
纪占志
摘 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关系到群众的饮食问题和社会稳定。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小麦种植技术也得到了发展,选种、耕地、施肥、灌溉等环节的管理更加科学,与此同时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得到了提升。本文从小麦的种植条件入手,分析小麦的种植技术,并讨论如何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希望对相关研究具有帮助。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一、小麦的种植条件
小麦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通常北方地区为一年一熟,南方可以达到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种植条件会对小麦生长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小麦种植需要肥沃的土壤在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的条件下,更有利于水肥的保持以及根系发育。其次,需要考虑到气候问题,适宜的气候可以为小麦生长期间提供足够的水分以及光照条件。最后,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小麦生长不同阶段进行监测,做到合理用药,这是保证小麦丰收的重要性技术措施。
二、小麦的种植技术
(一)科学选择小麦品种
在农业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小麦品种开始增多,比如半冬性中熟品种周麦27号、中熟多穗型的新麦26、大穗多抗高产的鲁原502都是优良品种。由于种植环境的差异对小麦生长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科学进行品种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土壤温度等自然因素,还需要考虑到种子的抗病害能力,所以在播种前通常会进行种子浸泡。通过要拌种的方法可以达到小麦出苗齐整,对于没有包衣的种子要采取集中搅拌的方法,主要是添加20%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如果田地地下害虫较多,可以在拌种期间添加甲基硫环磷。
(二)科学进行耕种
小麦根系能够深入地下3米,如果长期在一块土壤中耕种会导致根系水肥吸收效果不好,影响产量。所以目前主要利用轮作倒茶的方法,在小麦种植期间还需要科学进行深耕,主要通过农业机械翻耕土壤,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为小麦根系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同时需要农户定期对土壤成分进行检测,确保通过有效施肥手段提升土壤肥力。
(三)科学进行播种
种植户需要根据土地面积确定播种数量,这一环节会对种子发芽率产生影响,在播种环节主要考虑到播种深度和垄距,一般来说温度达到10℃就可以满足小麦发芽的条件,因此需要种植户科学把握种植时间,通常春小麦在3~4月份进行播种,冬小麦在8~11月份进行播种,把握好播种时间有利于种子分蘖。
(四)科学进行施肥
常言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植户需要在小麦播种前期生长期,满足其不同的养分需求在施加底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小麦种植土壤肥力充足,然后利用腐熟的粪肥或者复合肥。在施加种肥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给小麦提供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其根系发育。在追肥环节,需要保证其吸收足够的养分,如果发现叶片发黄或者长势缓慢就要追加肥料,尤其是在抽穗期,更加要对追肥加以重视,通常来说追肥主要是在雨天进行。
(五)科学进行灌溉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在小麦生长期间可能会遇到干旱期,这时需要种植户加强灌溉确保小麦水分得到补充,通常会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灌溉,方法主要为喷灌以及开挖畦,需要对灌溉时间进行科学把握,在开花后以及收获前7天需要保证灌溉质量,在冬至前后阶段进行人工灌溉的过程中,尽管可以有效保证小麦安全过冬,但是也需要避免大水漫灌的问题。
(六)加强田间管理
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在于组好田间管理,比如小麦播种后,机械开沟田块条沟、边沟、排水沟之间没有贯通,这时就要人工作业,使用铁锹起沟,实现沟渠相通,如果播量不适,遇到播种后田间持水量少,容易导。致减产;如果播种量大,苗挤苗弱和密度加大也会导致减产,所以要控制播种密度。此外,如果出现田块覆草和覆土不匀、不严,可能导致雀害和草害出现,还会造成麦苗不匀且稀少。所以在田间管理中可通过水肥管理发挥个体优势,弥补群体不足,协调产量结构,最终实现较高产量。
三、如何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
(一)播种期的防治技术
在小麦播种前需要进行种子拌种,主要是利用杀虫剂与种子进行搅拌,通过该方法可以减少根腐病、黑穗病,以及地下害虫的出现,控制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同时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节约种植成本,因此受到广大种植户的认可,进行搅拌的关键在于种植户对杀虫剂用量的掌握,如果用量较多可能会小麦种子造成伤害,在利用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时可以起到显著的抗病害能力,通常药效可以长达三个月。
(二)冬前麦苗的防治技术
在该阶段小麦生长主要会受到地下害虫以及小麦蚜虫的侵害,具体的防治措施为利用含量为40%的治敌乳油,利用该药物100mL与水配比成50kg溶液,然后通过喷雾的方法对小麦进行喷洒,进而起到防治蚜虫效果,在原有基础上加入50kg细沙还可以对地下害虫进行防治。
(三)返青期和拔节期的防治技术
在返青期和拔节期常见的病虫害类型为白粉病、根腐病、麦田杂草、枯纹病,有效的防治手段为喷洒除草剂和杀菌剂,在进行杀菌的过程中需要对喷药的气温环境进行分析,通常在10℃以上的环境下可以保证药效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还需要对用药剂量进行掌握,避免存在药物残留问题。对于返青期遇到的病虫害,防治药物还可以每亩用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5~2kg拌细土20kg均匀撒施于土表,或者喷施5%啶虫脒40~50mL兑15~30kg水均匀喷施,种植户可以使用该药物和土壤融合。
(四)抽穗期的防治技术
该阶段小麦会遇到麦蜘蛛、白粉病以及纹锈病,目前进行的防治措施主要为“一喷三防”,喷雾主要为杀虫剂和杀菌剂,该阶段进行有效防治可以提升小麦的粒重,种植户需要在小麦抽穗20%~70%阶段喷药。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唑酮乳油喷防。赤霉病的防控应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并且尽量选用微乳剂等耐雨水冲刷剂型,注重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这样可以延缓抗药性产生,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小麦种植与加工加快了现代化进程。近年来我國的小麦产量和质量都较为稳定,不过在小麦的种植期间,还需要对病虫害防治问题加以重视,在小麦整个种植期间对选种、播种、施肥、灌溉等环节不断优化防治措施,实现对不同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期间还需要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进而可以实现绿色种植,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有利于提升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民的增收,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孙玲.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12).
[2]赵洪波,王芳.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新农村:黑龙江,2017(20):56-56.
[3]许玉芬.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相关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7):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