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上《中国诗词大会》实现女儿梦想
2020-07-23宝蓉
宝蓉
本文主人公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宋代诗人苏轼在病困交加时,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表达着尽管自己遭遇了生活的凌厉,内心依然向暖。
而翁智平和杨玉书这对母女的经历也是如此,生活以痛亲吻了她们,她们却报之以歌。
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四场比赛中,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的选手翁智平登上舞台。在飞花令环节,翁智平因答错一道题而错失了晋级机会,她却微笑着说:“我很满足了。因为我已经替女儿完成站在诗词大会舞台上答题的梦想。”
此时,女儿的声音忽然传来:“妈妈,您好棒,谢谢您……”翁智平循声去找,看见女儿正站在舞台内侧摸索着朝她走来,她赶紧迎向女儿,把女儿的手紧紧攥在手里。女儿动情地说:“妈妈,我虽然看不见,但有您在,我的生活便每天都是晴天。您是我的眼,我做您的拐杖,我们一起相携念诗,谈笑春秋度百年。”
翁智平拼命点头,眼含热泪紧拥女儿入怀。这些年多舛的经历,仍清晰如昨……
2009年,翁智平的丈夫杨震祥患了重症胰腺炎。翁智平丢下女儿杨玉书,陪着丈夫辗转省内外多家医院治疗,照顾左右。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心力交瘁的她既担忧丈夫的病情,又放心不下女儿。
在外陪着丈夫求治7个多月,丈夫逐步康复。可是,之后几年里,丈夫病情多次反复,翁智平被折腾得华发早生。
好在,女儿杨玉书乖巧懂事,勤奋好学,一点儿也不让翁智平操心。女儿从小就爱研读诗词歌赋、文学经典。2014年高考,因发挥不太好,女儿与心心念念的中国人民大学失之交臂,最终以638分的成绩被四川大学录取,选择就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翁智平和丈夫特意提前一周送女儿去川大报到,然后带她参观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和武侯祠,体会这座古城的气韵。
徜徉在古诗词的海洋中,玉书十分开心。她对翁智平说:“其实,我挺喜欢成都,这里不缺文儒书院,也有种让人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观空中云卷云舒的优雅。”
听女儿这么说,翁智平松了口气。女儿渐渐长大,正离开父母的怀抱,去寻找和拥抱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彼时,她有种苦尽甘来的幸福感,感觉生活已对她展开了笑靥。
可是,災难却在这时又毫无征兆地降临了。
2014年10月1日晚,刚到川大读书才20多天的玉书告诉翁智平,她发烧了,正在医院输液。翁智平和丈夫心急如焚,两人连夜从贵阳赶往成都。见到玉书的一刹那,翁智平吃惊不小,玉书清秀的脸庞水肿得很明显。一连输了5天液,玉书的烧并没退,住院半个月后,她仍旧持续高烧,医生也无法确诊病因。
来不及悲伤,翁智平和丈夫分别跟单位请假,火速把女儿转到成都华西医院救治。
经过各科专家会诊,医生告诉翁智平一个残酷的诊断结果——玉书患了“免疫性血管炎”。这是一种全身性的免疫系统疾病,很凶险,不能痊愈只能靠药物控制。如果控制不好,全身器官都会受到损害,病情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之后,玉书的病情一直反复。10月25日早上,玉书惊慌失措地喊道:“妈妈,妈妈,我看不见了,我看不见了……”
现实太残酷:因免疫性血管炎攻击到玉书的眼睛,继发双眼视网膜小动脉闭锁,造成了不可逆的失明,复明几无可能。
这样的结果,让翁智平夫妻俩崩溃了,翁智平在丈夫的怀里哭到昏厥。为了节约开支,翁智平让丈夫回去上班,由她一个人陪护玉书在成都治病。
可是,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玉书的病情在不断恶化,大脑、肝、肾、肺、耳鼻、皮肤甚至骨关节都受到了损害,医生接连下了几个病危通知书。
已是平生行逆境,更堪末路践危机
好几次走在街上,翁智平想一头撞在疾驰而过的车上,一了百了。她想不通,也想不明白,命运对她为何如此不公。
一天,玉书喘着气对她说:“对不起,妈妈,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我不想成为你们的负担。”那一刻,翁智平的心被自责压得喘不过气来: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自己是妈妈呀,这个时候自己退缩了倒下了,女儿怎么办?她跑到外面,找个没人的地方号啕大哭,然后擦干眼泪,回到女儿的病床前。
在翁智平十几个不分昼夜的守护中,玉书挺过来了,肺部炎症终于缓解。接下来,就是控制好病情这一关。住了7个多月医院,玉书的病情在反反复复中总算得到控制,可以出院回家休养。
但是,翁智平却发现,玉书的性格变了,她不再是那个充满自信、开朗大方的女孩儿。她不愿与人交流,不愿接同学电话,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翁智平明白,女儿要强,不想别人同情她。带着不甘,也怀着希望,她和丈夫又带着玉书南下广州,北上北京,访遍名医,问诊专家。可结果都是一样:玉书的眼睛已造成永久性伤害。
回来后,玉书日渐消沉。翁智平明白,再多的安慰都是苍白的,再多的关爱都不能抚平病痛对女儿的重创。因为这场病,女儿离开了心爱的大学校园,看不到希望和未来。
一天,翁智平试探着对玉书说:“妈妈送你去盲文学校学习,好吗?”玉书一听,立即起身走开。因为看不见,她被凳子绊倒,跌坐在地。翁智平赶紧去扶她,玉书却哭道:“我不是盲人,我不是盲人!妈妈,您懂吗?”
那段时间,即便知道玉书看不见,翁智平都不敢直视女儿的眼睛。她知道,玉书抵触学盲文,只是不愿正视自己“再也看不见”这个事实。
此后,翁智平再跟玉书交流时,尽量回避一些敏感话题。一次,她试着点拨玉书:“你不是喜欢历史人文、诗词歌赋吗?看不见,我们可以听《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这些电视节目啊!你还可以引经据典,给我们讲讲诗词典故、名人轶事啊!”
那天晚饭,玉书吃得比平时要多。吃完饭,她主动提出:”我们一起去外面散散步吧。”翁智平开心极了,赶紧拉着玉书出门。那天,玉书给他们讲了李白和杜甫的许多故事,惹得他们哈哈大笑,玉书也展露出久违的笑容。
从此,每天晚上的散步时光,成了一家三口沟通交流的最好机会。
随着时间推移,玉书不再封闭自己。2016年2月12日晚,翁智平早早打开电视,一家人坐在一起收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一期的擂主争霸赛。结果,彭超获得了擂主。彭超没有双臂,也是毕业于四川大学。玉书听了彭超的经历,触景生情,对翁智平说:“如果我也能像学弟一样,站上诗词大会的舞台就好了。可惜我已经看不见了,这个梦想永远实现不了……”
翁智平听了,对玉书说:“妈妈帮你实现这个梦想,我一定要帮你登上诗词大会的舞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当时,玉书以为翁智平是在开玩笑,并没当真,但翁智平却给自己定下了每天背一首诗词的任务。她是贵州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名民警,工作很忙,背诵诗词需要占用业余时间。为此,她常常熬夜背诵到凌晨一两点。当想到又多背了一首诗词,离女儿的梦想又近一步时,她就感到欣慰。
在翁智平内心,她对女儿一直有愧疚。玉书6岁时,翁智平从贵州的一个基层监狱调到省城戒毒所工作,从此,她和丈夫、女儿聚少离多,玉书基本由同为警察的爸爸和外公外婆照看。玉书10岁时,才来到她身边读书。
因为工作忙,翁智平花在玉书身上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很少。翁智平没想到,自己真正开始陪伴女儿,是在女儿生病以后。她这才发觉,自己已经错过了母女间很多的情感互動。这种歉疚,让她愿意为玉书做任何事。
在陪护玉书治疗时,翁智平睡了7个多月高低不平的行军床,颈椎和腰椎都出现了劳损。后来脚关节和膝盖也出现了问题,甚至影响到了行走,常常是走着走着,脚下就忽然一软,很容易摔跤。医生说,这是“失足”,基本没啥好的复原方法。
翁智平结婚早,玉书生病时,她刚好40岁。朋友们都劝她再生一个孩子,一来,将来他们可以老有所依;二来,这个弟弟或妹妹将来也可照顾姐姐。但她从来没有这个念头,她只想一心一意地把玉书照顾好。
2015年,翁智平被贵州省妇联评为“十佳慈母”。很多人说她伟大、坚强,而她则说,她只是做了一个母亲该做的事。
翁智平觉得,诗词是加深母女感情的纽带,所以不管多难,她都要替玉书完成梦想。
每天晚上出去散步,她就会让玉书模仿诗词大会的形式出题考她。出门时,玉书总会拿一根拐杖,她不是给自己拄,而是为了勾住翁智平,在她“失足”时,不会摔跤。
母女俩相互搀扶着散步,翁智平性子急,走路也快,玉书就不时地提醒她:“妈妈,您慢些走,小心点。”
有一次,玉书对翁智平说:“妈妈,您做了我的眼睛,我以后一辈子做您的拐杖。”翁智平泪眼婆娑地把玉书搂在怀里,感觉到人生有了一种不一样的静美和甜润。
坚持了3年多,一千多个日夜,翁智平熟背下 600 多首诗词,她觉得自己可以替玉书去完成梦想了。她从40万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2019年11月12日至30日,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节目录制。
在2020年1月30日播出的第四期比赛中,在节目组的安排下,玉书突然出现在节目现场,翁智平感到意外又开心。母女俩紧紧拥抱的画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那一刻,翁智平相信,诗词是有力量的,它就像一束光,投向了她和女儿的内心深处,给她们以光明和希望。
过去,翁智平只是把背诗当成一项任务;现在,她把学习诗词当成兴趣爱好,因为诗词让她有了更大的视野和格局。
在妈妈的陪伴和鼓励下,玉书已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活出了一个全新的自己。玉书每天除了一如既往地和翁智平一起研读诗词歌赋,还自学了盲文。她已经能运用读屏软件,在电脑上熟练打字,并在网络公众号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
今年初,玉书又有了新的计划。她对翁智平说,明年,她准备参加全国残疾人高考,继续完成学业。
有时,玉书会调皮地对翁智平说:“妈妈,我好想去谈一场恋爱啊。”有时,她还会半开玩笑地安慰翁智平:“其实,看不见也有好处,最起码在我的记忆里,您和爸爸永远都是年轻时的样子。”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与其带着烦恼和颓丧朝前走,不如爽快地来一个拐弯。在拐角处,也许一不小心就碰上了幸福。那些内心向阳、眼里有光的人,总能在平淡抑或困苦的日子里,活出最精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