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EG检测对MN患者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作用

2020-07-23贾利敏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9期

贾利敏

【摘 要】 目的:探究针对MN患者血液成分指导中TEG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62例本院肾内科患有MN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1,传统凝血检测)和观察组(n=31,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其检测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测定两组检测凝血因子定量试验、凝血时间、FIN等指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于MN患者在使用血液成分中采用TEG检测,可为合理使用血液成分提供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 TEG检测;MN患者;血液成分指导

膜性肾病(MN)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肾脏病,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双侧肾脏肾小球上发作,在临床上属于一种症候群疾病。而当患上MN疾病后医生需对患者血液成分进行检测,从而才能为患者设定更好的输血方案[1]。TEG(血栓弹力图)属于一种对非侵入性的凝血状态检测方法,通过对血液凝固动态过程与纤维蛋白的形成过程动力变化将样本凝血功能全部反应[2]。对评估患者的血液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将62例本院肾内科患有MN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TEG检测的临床价值,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62例本院肾内科患有MN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47~93岁,平均年龄(70.0±7.0)岁。观察组:男22例、女9例;年龄47~94岁,平均年龄(70.5±7.8)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录入到统计学软件当中,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MN诊断标准;2)所有家属及患者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时签署了调查知情書;3)不是由其他疾病而引起的MN;4)未伴有血液疾病。

排除标准:1)在医生诊断后不符合MN诊断标准;2)家属或是患者本人对本次调查均不知情;3)伴有血液疾病。

1.2 方法

1)对照组:传统凝血检测。第一步是对患者采血,同时使用高速离心机,处理患者血液制样,之后把处理完的样本送到检验科检验,所检验的内容包括血常规项目与抗凝血项目。

2)观察组:血栓弹力图检测法。对患者进行静脉取血,将取出的血液注入到1∶9的枸橼酸钠抗凝试管当中,并确保其充分均匀,之后再吸取1mL的抗凝血,将入到高岭土杯中,确保其充分均匀之后将其静置3~5min。根据仪器的具体操作要求,把普通杯装入仪器检测架,然后再吸取0.2mol/L CaCl2 20μL注入到普通杯当中,之后再将高岭土杯当中所激活的340μL血样加入到普通杯当中,在完成加样之后,开始进行检测,与此同时再抽取患者的抗凝血样本,一起送至到本院的检验科,对血常规项目与抗凝血项目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1)FIB(体外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凝血因子、活化处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时间的测试。

2)血浆、血小板指标对比:对比两组检测方法对血浆、血小板指标的检测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 22.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FIB、凝血因子、活化处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时间等指标以(±s)表示,检验两组间的差距t,若P<0.05,说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IB、凝血因子定量等指标差异性比较

在检测FIB、凝血因子定量、活化处凝血的活酶时间、凝血时间指标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浆、血小板指标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浆、血小板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MN疾病史肾小球肾炎疾病的一种病理类型,其指的是患者肾小球基底膜与肾小球足细胞间沉积了异常膜性的复合物,这种病理类型,当前在我国的慢性肾炎疾病中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理类型,约排在前三位左右[3]。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患者会产生较多的蛋白尿,病情有大多数患者在24h尿蛋白定量>3.5g,符合肾病综合征的标准,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而在临床上医生在决定是对MN患者输注血液时应对患者的血常规、凝血项进行检验,可将检验结果当作用血申请的重要指标,从而可以为患者合理的输血[5]。但针对需要输血的MN患者,在输血时,可能会由于自热源的饮食,会出现发热的反应,或是有过敏原而使得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还可能会因为一些非免疫性的原因而引起输血无效的情况,严重则会使患者产生溶血反应,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一些患者还可能会因为自身免疫性的问题发生传染病,从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在为MN患者输血治疗时,还应对输血情况进行严格监控,合理用血,主要检测方法有传统检测法与血栓弹力图检测法,而传统的检测法在对输血指导时,还有待于提升。而当前血栓弹力图检测法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检测中,具有较多的优势。

血栓弹力图检测法,在对MN患者检测中,应确保温度是恒温37℃,主要目的是为了可以确保在检测血液时,可以与人类的体温更加相近,确保其不容易发生变性或是变质的情况;采用TEG对MN进行检测中,需对全程对凝血过程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与传统检测方式相比,传统检测法是不能达到的,例如:纤维系统活性、血小板范围是否正常。而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之后,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时间FIB测定呈现为正相关的关系。本次研究中,将TEG监测法划为观察组,将传统检测法划分对照组,得出研究组的在检测两组患者的FIB、凝血因子定量、活化处凝血的活酶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血浆等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更加具有合理性,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采用TEG检测法对于指导MN患者使用血液成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谭倩.血栓弹力图在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3):143-145,160.

[2] 薛丽萍.血栓弹力图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的指导作用[J].医药前沿,2017,(13):211-212.

[3] 孟娟.血栓弹力图指导合理输血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结局的影响Meta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4):40,42.

[4] 张冰.TEG联合常规凝血实验在乙型肝炎患者精确成分血液输注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4):229-230.

[5] 唐晓春.肝癌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相关性及其在指导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05):74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