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护理管理在社区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23陶玲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

陶玲

【摘 要】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在社区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18例社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单双号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59例患者接受规范化护理管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各血脂指标水平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各代谢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管理有助于改善各血脂指标,提高护理质量,在社区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管理;社区冠心病;代谢指标;护理满意度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类型,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据WHO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死于冠心病的患者位居全球第二,目前已被列入慢性病防治的重点项目[1]。因此强化冠心病的规范化管理、探讨其有效的护理模式一直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有研究表明,规范化护理管理可使患者享受到优质、规范的护理服务,高效利用医疗资源,更好地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进而提高预后质量[2]。本研究以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18例社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在社区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18例社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3],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且排除意识障碍、精神病史、认知障碍、病情不稳定、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及临床资料不全者。根据就诊单双号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患者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37~76岁,平均(61.43±3.56)岁;病程2~23年,平均(12.43±1.56)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13例,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17例;研究组59例患者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37~76岁,平均(61.43±3.56)岁;病程2~23年,平均(12.43±1.56)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初中14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1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包括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向患者口头讲解日常饮食、用药、生活方面相关注意事项等。研究组患者接受规范化护理管理,具体为:1)组建全科医疗团队:由1名全科医师及2名全科护士组成,制定并明确团队具体服务制度、标准及流程,团队内通过培训全面掌握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流程、目的、意义以及业务知识及管理技能,明确个人岗位职责。2)积极开展规范化护理:团队第一时间收集医院为社区信息公共平台提供出院冠心病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护理需求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患者出院1周内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及病情恢复情况,同时嘱患者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规范化护理方案。之后每2周电话随访1次,3个月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及护理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方案。3)收集各项观察指标:制定规范化护理管理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既往病史、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等,保障每次检查结果的有效性。4)坚持连续性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护理管理过程中因保持患者信息资料与医院的同步性,提高资料收集的可靠性,以便更好地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并采用社区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检验采用SPSS 19.0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分别行t检验及χ2检验,P<0.05时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各血脂指标变化

干預后两组患者各血脂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致病因素复杂,其发生发展与遗传、饮食、环境、自身代谢等多种因素有关,具有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系统规范的护理管理对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4]。规范化护理管理通过确定及规范整个团队的工作职责及服务流程,明确团队内人员护理目标,明确分工,不断提高管理技能及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帮助患者建立及完善一套符合自身需求的自我管理方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纠正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提高治疗配合度,促进病情康复。另外规范化护理管理可增强多学科间的配合及写作,优化人力及彩礼资源,延缓病情进展,节约医疗资源,进一步拓展临床护理工作内涵[5]。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患者各血脂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

综上所述,规范化护理管理有助于改善各代谢指标。提高护理质量,在社区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金英淑.规范化护理管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9):75-76.

[2] 高艳丽.冠心病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4):8-9,12.

[3] 魏盛红.规范化护理管理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31(10):149-151.

[4] 劳素英,余月琴,张颖.分析规范化护理管理在社区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5,28(18):177.

[5] 张红叶.规范化护理管理在社区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06):172-174.

猜你喜欢

护理满意度
人性化护理理念对胆结石患者的应用研究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及价值评析
继发性阑尾炎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在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