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景生情 彰显中心

2020-07-23张书华李晓梦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触景生情断肠人秋景

张书华 李晓梦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世间万物形态各异,色彩不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景色。我們在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如果单纯地为了写景而写景,即使描绘得再好,也是没有生机的。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自然景物本无喜怒哀乐,但却能触发人们的情感。因此在写景时,应带上感情色彩,让那些无情的景物变得有情,做到“情以物兴”,进而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台湾作家席慕蓉有一篇散文《燕子》,写作者带着孩子在野外散步,看到天边的电线杆上有一只黑色的小鸟,认为是燕子,便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景物引出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游子远离故乡的淡淡悲伤。“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看到孤独的小鸟,想到自己远在南国,内心又怎能不忧伤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如何才能做到触景生情呢?

首先,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景物是丰富多彩的,有些景物本身就具有特定的美感。例如,巍巍高山给人以坚固稳重、难以撼动的气势,往往能引发人们坚贞不屈的信念;汪洋大海给人以浩渺辽阔、气势宏大的感觉,人们可以借此抒发博大的情怀、远大的理想。自然景物各有其独特的地方,互不相同。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表现出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而抒发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段描写,作者就抓住了景物的特点,从色彩、形态等方面,突出了百草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宗璞《紫藤萝瀑布》)作者写眼前的花,由此联想到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我们的祖国才能建设得更加灿烂辉煌。

其次,所抒之情要和景物特点一致。同样的山水花鸟、日月星辰,不同的作者怀揣不同的感情去描写时,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意境。在好多人眼中,秋天是萧索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但在刘禹锡的眼中,却是“秋日胜春朝”,充满积极向上的情怀。所以,写景时对景物要有选择,要选择能够表现自己心境和情感的景物去写,做到情景相应,情因景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秋思是由秋景触发的,小令选了“枯藤”“老树”“昏鸦”等富有特色的秋景,“秋思”表现得好,得益于“秋景”选得好,这些景物,能进一步表达“断肠人”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抒情要自然真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写文章就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没有真情实感,“为赋新词强说愁”便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朱自清《背影》)作者回家奔丧,此时的家中是祸不单行。眼前院子中狼藉的情景,让作者想起自己家中的不幸,更想起自己的祖母,自然触发了感伤之情,我们读来也备受触动,这就是真情的力量。

微作文

墨蓝墨蓝的天,像经清澈的泉水洗涤过,既柔和,又庄严。没有月亮,没有浮云,一碧万里的苍穹,只有点点繁星,宛若无边的蓝缎上,印撒着数不清的碎玉小花儿。星光下,车子静静地,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凝视着远方那渐行渐远的背影,默默地为他祝福。

时光易逝,辗转多年,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当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时,他像精疲力竭的鸟儿,飞回到自己的家乡,一路上亦是繁花相送。殊不知,时光用她温和的武器,掠夺了他年轻的容颜——他老了,他将自己最可贵的青春献给了最可爱的祖国。他无怨无悔地选择了这条路,并坚定地走了下去……

那个青年,就是当年的姥爷。

——董雨乐《选择》

【微评点】

选段的突出特色在于“长短句结合,语言美和意境美兼得”,无论是描绘景色,还是渲染感情,以长短句相互搭配的形式行文,既能使文章读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又能突出文章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猜你喜欢

触景生情断肠人秋景
摄影·美好安徽
《天净沙·秋思》
悼玲秀
秋景
画秋天,写秋景
谈诗歌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区别
羊艾茶园秋景
何处再寻“断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