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07-23李鹏修

中学生博览 2020年13期
关键词:小号栅栏篱笆

我小时候怕过两种生物——“老虎妈子”和狼。

“老虎妈子”是传说中的生物,它丑陋、凶残且贪婪。“别哭,快睡,再不听话,老虎妈子来了!”妈妈吓唬年幼的姐姐们,等姐姐们大了,她们又用“老虎妈子”来吓唬我。呵呵,我们都是被吓大的。

“老虎妈子”自然是没见过的,可是狼却不同,它们真实存在。东北农村山高林密,偶尔会有狼伤人的事件发生。一传十,十传百,转述者的添油加醋和绘声绘色,成就了一级恐怖事件,小孩子听后更是吓得厕所也不敢去。

然而越怕越爱听。堂嫂作为家族中唯一遇过狼的人,就经常被我们缠着讲她少女时代遇狼的故事。那天,堂嫂从集市上一个人回家,半路上忽然发现一只“狗”跟着自己。“谁家的狗还跟我走了呢?”堂嫂一边走一边回头看,这一看可不得了,那哪是狗啊?它耳朵竖直,嘴丫子老长,尾巴拖着地!——这是老人们口中说的狼!荒郊野外,孤立无援,堂嫂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可是,按照常识,她知道不能跑,否则,狼就会扑上来,所以只能快走。狼和她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远也不近。堂嫂说狼是希望你走得精疲力尽了,再对你下口。好在,就在堂嫂要走不动时,家已经近在眼前了。再回头望时,狼已经不见了踪影。堂嫂是笑着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讲得云淡风轻;我们几个孩子却听得心惊肉跳、手足出汗,生怕错失一个细节。

一天,我独自上山采蕨菜,正采得兴起,猛抬头发现远处石壁下有三只犬科动物在齐刷刷地向我行“注目礼”。不会是狼吧?!是狐狸也不行啊,它们会“迷”人!我吓得拔腿就往山下跑,那速度……一边跑还一边回头看它们追上来没有。要知道此前从没有人在家乡见过狼或狐狸。

上小学后,学了《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狼的忘恩负义让我印象深刻。及至蒲松龄的小说《狼》,对屠夫干净利落力劈两狼感到痛快至极,狼啊狼,我让你贪欲无度!我让你狂妄自大,还“意暇甚”!报应了吧?

古人对狼是痛恨的,就连创造的关于狼的成语,也没有一个是褒义的。什么“狼子野心”“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狈为奸”……嗯,没有一个好听的。

可是,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首歌,是齐秦的《北方的狼》:“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嘿,第一次听见有人以狼自居!还把狼说成是“一匹”,不是“一头”“一只”或“一条”,这让狼的形象高大起来。不过,这歌还真的好听,在齐奏富有张力的声线下,北方的苍凉、空旷,狼的孤寂、坚韧,被演绎得淋漓尽至、画面感十足。

自此,狼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开始反转。

后来看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其中一篇写到狼,很有意思。说狼去村子偷羊吃,可是它不敢贸然进篱笆,便在外面逗小羊玩儿,小羊高兴了,便自己出了篱笆,狼便一口叼住小羊跑了;狼也会像人一样出痘,老狼就把出痘的小狼埋到热沙里,只露出小脑瓜儿;一个小号兵掏了三只小狼羔子帶回部队玩儿,母狼便一路跟着部队嚎叫讨要,部队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直到小号兵把小狼们完璧归赵。除去其吃肉的本性,狼还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可爱动物。

在《狼图腾》中,草原狼在围猎中不惧艰险,懂得团队合作,会排兵布阵,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家庭成员体贴入微……狼确实值得敬畏。怪不得古代突厥人以狼为图腾;怪不得现代人以狼为榜样,创造了“狼性文化”,有人不求上进还会被训:“狼吃肉,狗吃屎!”(汪星人无故躺枪)

再后来,我见到了真狼,在动物园里,隔着高高的栅栏,几只瘦瘦的狼,或趴着晒太阳,或四处溜达,对游客的挑逗不理不睬。它们不再威风,不再神秘,也看不出聪明,与同样在栅栏里的野猪、野驴无异。

失去了自由,它们已经不再是狼。

编辑/李鹏修

猜你喜欢

小号栅栏篱笆
Hobbies
花篱笆
我的世界
牵牛花
练个小号
巧妙出招 单卡手机用双号
篱笆那边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
牧羊人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