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望

2020-07-23杜甫

润·文摘 2020年7期
关键词:风雪杜甫首诗

诗歌赏析

最近,BBC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一下子让大诗人杜甫成了“国际网红”。这部纪录片以“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来称呼杜甫,并将他与但丁、莎士比亚置于同等地位,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西方文化对杜甫的一种尊敬。主持人、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用了一个西方的类比来帮助我们理解杜甫,他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写下了一篇关于伤心的文章,里面写道:‘一个人可能为了一种理想或文明而感到深深的悲痛,就像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一样。我认为这就是杜甫所经历的——一种文化的哀伤。”

写这首《春望》时,正值安史之亂爆发,百姓流离失所,文化被摧折。杜甫也在北上逃离战乱的过程中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如同洪流中的枯叶,只会被随意冲逝而无力拯救这场洪灾。但是在儒家思想浸润中成长的他又无法放下这一切,他的心脏始终连着国家一同跳动,尽管在受着啮噬,他也绝不断开这联系。这是他最深的苦痛之所在,也是他最伟大的成就的来源。

这首诗的好,首先在于情感的跌宕起伏,诗题是“春望”,开头两句充分显示出了登高望远的境界,由于高而远,所以有了空阔之感。首联开门见山写国家残败、都城荒草丛生,给人一种广阔的空间感。到了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中的花开与鸟鸣,都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会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艺术手法,并赋予了更深厚的情感。人事的无常,宇宙的永恒,都凝结在这首诗中了。

诗人故事

杜甫年少时壮游四方,也曾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浪漫理想,他时刻渴望着,准备着为这个世界的安宁献出自己的一己之力,但经历过国家动乱后,他也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他曾经的理想抱负再也不会实现了。他看见了安史之乱中老翁别老妪的泪水,他为曾经繁华喧闹、如今满目疮痍的帝都而感伤、叹息。《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这样评价:“他用汉语中最伟大的语言,阐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张晓风曾写道:“怀不世之绝技,不肯在凡夫俗子身上浪费一丝一毫美,当然也没什么不对。但肯起身为风雪中行来的人奉一杯茶,看着对方由僵冷而舒活起来,岂不更为感人?”当然,杜甫所做远远不止于奉一杯茶,置身于风雪中的他,思考的始终是如何止住这漫天风雪,让天下人安居。他的诗像大地上的山河,我们读他的诗,如同行走在天地间,所以,他的诗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安慰、苦难中的追求。

猜你喜欢

风雪杜甫首诗
《上课没人抢》
风雪建坝人
登高
暮晚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猎鹰“风雪”
绝句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