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0-07-23孔繁艳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课堂教学

孔繁艳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产生了深刻认知,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与法制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突显出来。然而,我国传统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实现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目标,鉴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6-0029-01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新时期我国在积极进行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更没有采取有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变学生为课堂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1.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有效性

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并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不利于提升我国人才的综合素质[1]。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在实际展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引导学生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提升学习效率。

这就要求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师从小学生的特点、实际生活等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应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与思考,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对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大自然中的快乐”一课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魅力产生深刻的认知,可以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图,与同学一起思考和观察中国地图的形状,如一只傲然挺立的“大公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想要徒步旅行的路线以及在路上可能遇见的风景[2]。在此基础上进行我国各地区美丽风景的介绍,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对我国辽阔的疆野产生深刻的认知,更能够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大自然,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2.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的特点,因此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可以对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综合利用,真正变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家乡新变化”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说出自己发现近年来家乡的变化,可以是身边的人,也可以是通信工具等。这一教学模式做到了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在学习中,部分学生指出近年来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传媒工具发生了重大变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液晶电视等越来越先进,甚至还能够说出不同传媒工具的特点以及优势等。这一教学模式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不仅是新时期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在道德与法制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对事物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为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奠定基础。而教师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予小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注,增加对学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

例如,在“假期有收獲”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假期经历,看了哪些书、去了什么地方旅游等。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假期没有任何经历,所有的时间都在玩游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珍惜时间,在快乐和收获中度过假期更重要[4]。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时间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有助于学生养成自律、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为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俊梅.让活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活动设计[J].好家长,2018(08):128.

[2] 杨晶.捕捉“微”镜头 “润物细无声”——例谈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12):19-22.

[3] 兰尧.新教材突出新亮点  新思路催生新课堂——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亮点及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18(01):36-38.

[4] 刘锦荣.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简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7(06):63.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课堂教学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