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道心 何远之有
2020-07-23李里
李里
道心坚定才能在各种诱惑前守住自己的本心
子日:“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适”当往讲,“道”当方向讲,“立”当守讲,“权”当变讲。这句的意思就是:有可以共同向学的人,但未必能够知道向学的方向;有知道共同向学方向的人,未必守得住道;有守得住道的人,未必知道随机应变。这是孔子讲的修道的次第,修道从治学开始,治学还要知道学的目的,学的目的是为了成道。知道成道了还要守住道,知守道还要知随机应变。很多人都知道要学习,但目的各不相同,或为谋官,或为谋财,为荣华富贵,但只有为求人生大道的学才是真正的学。即使明白求道,但在求道的路上,时时会遇到各种诱惑,只有道心坚定才能在各种诱惑前守住自己的本心。光守得住还不行,最后还要懂得根据具体事物的情况来作相应的调整。不知求人生大道的学是世俗功利的学,知求道的学,不能长期坚持固守是半途而废。只知守而不能随机应变是迂腐,只知随机应变不知守是圆滑。故而真正成道的人既有自己的理想和道德操守,還应当活生生地立在天地社会之间,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与时俱进。
所以,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但是不一定都知道学习了该往哪里去。都知道该往哪里去了,还不知道该往哪里止。都知道止了,还不一定知道在哪里变通。只知道立不知道权的人就是迂腐,只知道变而不知道立的人就是圆滑。知道立又知道权的人就是圆融。一字之差,圆滑、圆融,那是不一样的。
远近皆在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开头几句话很有趣味,这是出自哪里呢?这是出自逸诗,孔子删《诗》的时候,把上古的三千首诗删成了三百零五首,那么其他的诗呢?其他的诗就散失了,这四句诗就出自那些散失的诗。“唐棣之华”,“华”就是花,“唐棣”是郁李,一种植物,相传这种植物的花是两个头并在一起长的。“偏其反而”,“偏”通翩翩起舞的“翩”,“反”表示翻,翻动,唐棣的并蒂花,风一吹那两个头就翩翩地动了,花就翩翩地起舞。“岂不尔思”,“尔”指你,表示难道不思念你吗?“室是远而”,“室”当实实在在的“实”字讲,哪里是我不思念你啊,实在是因为我们隔得太远了,思念不到啊。
这四句诗用了兴的修辞手法。所谓兴就是先言彼物,再由彼物引出相关的此物。这四句诗,前两句是兴,后两句才是正题,由花的飘摇来引起人的思念。孔子不赞同这句话,他说,哪里是因为远啊,是你不思念,你思念的话,再远都不远。你不思念,住得再近都是远。所以近和远在心,真正的思念不管时间、空间如何变幻都不成问题。坐在这里我也可以天天思念在江南的故人,我只要思念,空间不是距离。
我读到《论语》这本书就想到孔子了,我太思念孔子了,孔子就好像在我面前一样,时间不是距离。我的去世的亲人,已经多少年了,我天天思念他,他就像在我面前。所以近和远在哪里,在你的心。你心中思念就在咫尺,你心中不思念就在天涯。你们两个人虽然坐在一起,但互不思念,像陌生人,形同陌路,而你和你以前的同学尽管隔得很远,几千里路,可是心相通,夜里都要梦到他,就是这个道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他翻译的印度史诗里有一句:“树的影子再长,也离不了它的根;你,不管走出多远,也走不出我的心。”
孔子这句话的深意是什么呢?对于道的求索,哪里是因为距离很远,达不到,关键是你的心思不思念,是你的心想不想学。你心想学,再远也不远;你心不想学,再近都远。所谓“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第九篇是很重要的,这一篇是围绕着修道的问题来讲的。“子畏于匡”展现孔子对道的自信、中国文化的自信。“颜渊喟然叹曰”是颜回对孔子得道的精神状态的描述。“子在川上曰”是讲道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是讲得道的必备条件。“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讲得道者的坚定。“可与共学”是讲修道次第。孔子之道,尽在此篇,大家不可不深玩味。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