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不去的鹊华秋色

2020-07-23任淡如

润·文摘 2020年7期
关键词:遗民赵孟頫清平乐

任淡如

最近,以北宋为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热播,片中的一器一物、一书一画颇有古韵,其中片头题字“清平乐”集自赵孟頫的书法,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赵孟頫是宋仁宗赵祯的后裔,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神仙人物”,影响了此后数百年书法风尚。看似他的画作不如字出名,却也开创了中国文人山水画的风格,其中以《鹊华秋色图》为代表,它有着曲折动人的故事,被人们称为“思乡之画”。这幅画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这还得从一次聚会说起。

把故乡放在一幅画里

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宋朝亡国已十六年。这年钱选五十七岁,周密六十四岁,都隐居在吴兴家里,做了南宋的遗民。凡有朝代兴废,便有遗民,如樱桃进士蒋捷,宋亡后成了隐姓埋名、行踪飘忽的竹山先生;又譬如陈仲微,远走安南;李用,浮槎入海……这些人宁愿客死异国,终身再不履元土。

为什么从《鹊华秋色图》扯到这么远的南宋遗民呢?

因为,画这幅画的赵孟頫,是一个最理所当然该要做南宋遗民的人。

赵孟頫是嫡传的赵氏宗室,算起来是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北宋灭亡后,与赵家无关的人,或隐姓埋名,或流亡异地。但他却离开吴兴,做了元朝的官。因为这事,赵孟頫被唾骂了很久,连他的字也成了“全是媚骨,一无可取”。

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弄清楚那些年赵孟頫到底是怎么想的,据说他是个温润、平和、忍耐、包容的人。一如他留下来的书画,都有着温润的气质。比如《鹊华秋色图》。

周密辞官,举家逃难来到湖州后,再也没回过自己的故乡,思乡之情与日俱增,希望赵孟頫给他讲讲家乡的山水,听了周密的话,赵孟頫马上起身,拿出笔墨,凭记忆描画起济南的山水,一边画,还一边给周密介绍济南的山水、民俗风情。就这样,传世之作《鹊华秋色图》诞生了。

两座山的相遇

《鹊华秋色图》画的是周密老家,山东济南的北郊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这一带有九座小山自成一景,唤作“齐烟九点”,鹊华便是其中的两点。

华不注山,是一个圆锥形的小山,在黄河南岸。因为山的周边全是水,山的样子又像是一朵在水洼中尖尖待开的莲花。

鹊山呢,在黄河北岸,据说扁鹊曾经在此间炼丹,常有乌鹊从这里飞过,所以唤作鹊山。鹊山山势圆缓,扁扁的,被赵孟頫画得像个馒头,和华不注山的峻峭相映成趣。

现实中的华不注山是在黄河以南,鹊山在黄河以北,且两山相隔数十里。

但赵孟頫的华不注山和鹊山是超现实的。在这宁静的长卷里,齐地的风光胜景徐徐展开,赵孟頫以精妙的笔墨,将两座小山创造性地缩小比例,置于卷首和卷末,巧妙地“相遇”了。两山之间是一片疏阔的平原,有竹篱茅舍,有农人安详地劳作,或撑篙,或漫步,还有四五只萌萌的小羊随意溜达。

据说,赵孟頫用三、四支不同的笔来画这幅图:

大筆粗放地皴出鹊华二山和汀渚。细笔勾勒精细的芦苇、扁舟和人物。树木和茅舍呢,用的则是不大不小的笔。将两座山分置于画面的一左一右,构图左右平衡,树木茂盛,一派秋色美景,大气古远,被誉为文人画的代表作。

据说,赵孟頫在清雅的山水里寄托了故国之哀和隐居之梦——若尘世间已无净土,那么我便自己画一片净土,没有喧嚣,没有朝代更替,也没有出仕入仕的烦恼。

世间的苦,都被远远隔绝在长河的另一边。

此时赵孟頫42岁了,当元朝的官已有九年。他是个有才干的人,虽然被汉人同胞嘲讽,官却越当越大。38岁时,他努力谋求外放,留在吴兴写字、画画,说什么也不肯回大都了。

秋色中的鹊华,是周密再也回不去的故乡。秋色中的鹊华,也是赵孟頫再也无法回去的乐土。

那梦幻般的宁静、清丽,感动着七百年后的我们,想必当年也曾给周密和赵孟頫深深的安慰。

猜你喜欢

遗民赵孟頫清平乐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清平乐·初冬夜半惊雷
清平乐·归老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清平乐(1)
品朱耷《安晚帖》诗画,悟“真”情
遗民傅山的书法艺术探析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