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的灵魂
2020-07-23河合隼雄
河合隼雄
我最近讀了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所著的《学习:死亡与再生》,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关于教育的启示。我来介绍一下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段内容吧。
少年S在儿时患有多动症,会无缘无故地在教室里乱走。老师终于忍无可忍,把他赶出了教室,S便跑去后山玩耍。
然而,S升入中学后出人意料地取得了好成绩。尽管他居住在濑户内海的一个小岛上,却走出岛屿,升入外面的高中。
可是,他因为在新学校没有朋友而不合群,反复与老师对抗,最后连课也不上了,有时跑到图书馆去读书,有时又跑去音乐室弹钢琴或玩其他乐器,不久成绩就掉到了最后。
不仅如此,S还为脸红、口吃、说不出话等各种神经性症状而烦恼,打算从高中退学,想回岛上的家,渡船却因为台风停航,S无法返回,于是便一个人去音乐室闲逛。
当时,音乐教师Y老师问他要不要一起听一下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中的第二首《恰空舞曲》的唱片。“那种令人震撼的声音体验,只能用灵魂的升华或者解脱来表达。这位伟大作曲家的作品给我一种堪称敬畏的排山倒海般的感动,把我狭隘的心灵密室击得粉碎,并把它溶解在宇宙的辽阔中。”S后来反复述说着当时的感受。
听完唱片,Y老师问S要不要当音乐家,因为他知道S虽然不去上课,却对音乐感兴趣。对此,S虽然感谢老师的好意,却说:“这个还没有想清楚,但我突然决定希望将来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
从此,S作为班里的差生开始发奋学习,并在后来如愿以偿地从事了教育工作。这位S其实就是我一开始介绍的佐藤学教授。他是东京大学教育学部的教授,在课堂研究方面颇有创意。我和佐藤先生曾一起进行课堂研究,为他那始终如一投向厌学或对课堂提不起兴趣的学生的温暖目光而感动。如今得知他的那段经历,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还有一段重要的后续。从那之后又过了25年,佐藤先生得知Y老师退休,埋头写下对那段回忆的感谢信并寄出。一周之后收到了Y老师的回信,佐藤做了如下记述:“当时Y老师也正为迷失了教授音乐的意义而烦恼,他在中断教学生涯的诱惑中,心怀祈祷地摸索和学生共享音乐的道路。”
Y老师并非为了让学生S变好才让他听音乐,而是为了自己的“祈祷”播放了那张唱片。关于这一点,佐藤先生说:“老师和我在以《恰空舞曲》为媒介的深深的沉默中,不可思议地交换着象征性体验,这可以说是偶然但又并非偶然。在共同祈祷的人之间产生了邂逅,真像是一次已经准备好了的象征性体验。”
这段佳话不正好告诉了我们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吗?Y老师并非想要“教”什么。为了治愈自己的心灵,他心怀祈祷,希望和某个学生共享体验。恰在此时,最需要治愈的学生出现了,他们俩感受到了灵魂的共鸣。这不正是教育的真谛吗?